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美术网 > 美术网学术库 > 美术理论 > 工艺基础知识

陶瓷青花结晶斑

基于主要对自己近五百件元、明青花藏瓷的观察和分析,笔者发现在一般的情况下,青花瓷结晶斑的形成,100年始可见,300年后当浓(发色浅淡的不在此列)。据此认为,新烧的青花瓷不可能有“原生”的结晶斑,它应该属于物质置换活动中的一种“衍生”物。仿家在银灰色物料的外填上动手脚只不过是近几年的事,也就是说:若釉面见有银灰物质的附着,非内发的,即为当今人工外填,除此两者,没有其它可能。所以,如何正确判断结晶斑源自釉内则尤显重要了。


青花瓷出现结晶斑它类同于皮肤受损愈合后出现的结痂。皮肤的结痂总是与红肿结合在一起,先有皮肤的炎症,再有结痂。青花的结晶斑总是跟蓝(棕)黑色的凝聚团相凑一道,先有青料的凝聚,才有结晶斑产生的可能,两者之间的渊源关系必须是相当明朗的。笔者曾于《老生常谈》之“苏勃尼青并非说不拎清”一文中这么记述:“……蓝黑色青花凝聚点与其上层面时有时无溢出的银灰色金属盐之间,后者呈‘市中心’固守或向‘郊区’扩张的这么一个趋势,其风貌很自然”(见第182期,越细小的越明显)。而“银灰色料的外填,……多有楞角和露有锋芒,缺少微尘粒状这一形态,与青花之间界线分明,转换生硬,缺乏过渡,属没有因果关系的‘各自为政’行为,……与真器最大的不同,当然还是青花凝聚点的深层次没有由质变所致的棕褐色的铁质色散遗留,……”。这是笔者对结晶斑源于凝聚点的初步印象。在个人网站上曾作过真伪的实物对比,详情请参见《每周一品》第152期图照。


讲了青花凝聚与结晶斑两者的关系,还得回过头来分析一下凝聚点和结晶斑形成的原理。


青料的凝聚首先得依赖绘画时用笔的浓重,再需入窑后在高温中的“再分配”。所谓“再分配”,笔者的看法是:在瓷件高温烧制的过程中,釉泡对于氧化钴料中的铁、锰等元素具备“仑储”功能。“储备”少的,上升后空气逃逸,游离状态的微量元素重新汇入钴料中,钴蓝料的浓度和比重大增,蓝黑色凝聚,釉面开始下陷;“储备”多的,比重大了,赖着不上升,并继续不断地在兼并釉泡中壮大,直至瓷件冷却后“定格”。这就是青料凝聚的由来以及为什么有的釉面会有凹陷,为什么青花线条中多大釉泡而乳白釉面上大釉泡少的原因。


青料的凝聚不等于结晶斑的形成,结晶斑是如何产生的呢?笔者的看法是:上说与凹陷同步之青料凝聚,由于属微量原素多次汇集所致,在它们“中心地带”的结晶物外析,应该与釉泡完全“不搭界”,所呈现的都是些“微尘”状或“网丝”状结晶斑。而诸多源于大釉泡的,由于大釉泡中储存有富足的金属元素,它们很象一座座反应锅,在日后数百年缓慢的“能量释放”进程里,或钴、或铁、或锰,或其它元素,肯定会“尖端放电”,找出最贴近釉面“合围力量”相对较弱的这一端,走釉层分子间的通道,一个元素、一个元素逐个地外析于釉表,在竖直于釉泡中心处先行积聚,然后向周边拓展,并会根据各自的分子结构和序列进行“重组”,从而形成了风格迥异的不同结晶体。


所谓“风格迥异”,笔者的看法是:元末明初进口钴料的结晶斑,它性“柔”,在“银盐”积累的过程中,增多后只会相互“挤轧”而起皱,皱成“细浪”状或垒叠成“痂面”状;明中后期(包括清中前期)的青花结晶斑则性“刚”,它不皱不叠,积累到一定程度,待到具备足够的张力,便会牵动釉层,使结晶斑部位的釉胎剥离而鼓如“水疱”。


或许有的同好对我模拟的结晶斑演化进程会咄之以鼻,那我就换一方式这么讲:在接近熔点或超过熔点的高温下,任何含有金属元素的物料,只会增加分子的活跃程度和延展的性能,成烧初期釉面青料的浓重点能起皱吗?同样,经1300多度高温烧结的胎釉结合,若想人为使釉胎分离并鼓出来,谈何容易?所以,结晶斑的鼓如“水疱”,包括“起皱”和“垒叠”,绝不是仿家想仿就能仿的。


结晶斑的鼓如“水疱”,除了有大有小的差异,还有一种“水疱”口已“冒顶”的,应该属于因传世年久由磕碰所至,也可作为“水疱”状征貌加以判断。而元末明初进口钴料结晶斑的变化则更多,它们会根据大釉泡的排列和疏密,出现很多不同的形态,如“佛光”状、“蜂巢”状和“流沙”状……等等等等。那些呈朵状的结晶斑我把它称为“浮萍”状(见第167期),其中“浮萍”中心尖出的称它为“花蕊”状,凹下去的称它为“脐孔”状;那些大块面的结晶斑我又把它称为“睡莲”状,但“睡莲”必须具有“并装” 的痕迹。包括以上曾提到的“细浪”状、“痂面”状,还有“龟裂”状、“渣光”状等等,都可见证其源自釉泡并非外填的事实。在对实物的观察中,大部釉泡都会被其外围蓝(棕)黑色的凝聚团或其上部的结晶斑所遮盖,虽不能看到“庐山真面目”,但从它的朵状结构中,仍可作出源自釉泡的判断。


还有一点至关重要:真器的“银盐”外析一般都与釉层深处或多或少铁锈色的渗出并存(“外析”不同于“渗出”,“外析”更不能等同于“上浮”。有关这方面的探讨,请见《老生常谈》之“外析、渗出和上浮”一文),两者的完美结合绝对不可能出现于新仿的瓷件中。作伪者若于氧化钴料中加铁,不经煅烧就描绘,烧制时其铁色会上浮。“漫”出来的铁锈色与源自釉泡且有浓淡变化和外渗效果的真器铁色肯定不一样。所以,真假铁锈色还是可以分辨的。
任何青花瓷器,由于选用青料的各有不同以及调配比例和烧造氛围等方方面面多少会有差异,其成烧后的征貌是不可能先后完全一致的。有些日后外析的结晶斑相当浓烈,有些则不大明显;有些结晶斑与凹陷同步结合,有些结晶斑则没有点丁凹陷。由此,我们不能以为结晶斑块面较大的,属于人为容易点皴的范围就不值得一顾了,也不能认为结晶斑少或没有结晶斑的即非到代老货。结晶斑能与凹陷结合当然更美,能有呈色鲜亮而清澈的“一线红” 当然更漂亮,但没有凹陷和“一线红”的,只要具备其它种种老件条件,也应该承认它的到代。


今日谈青花的结晶斑是为了能够在见到实物的第一时段,即能根据结晶斑形态判断真伪。判断真伪当然还得结合考虑瓷件的相关体征和其它征貌。有关元、明、清各个时段瓷器的工艺特点以及造型、胎釉、纹样等特色,我就不在“孔夫子面前念三字经”了。下面顺便再谈一下虽与结晶斑无关,但在断伪中不可不考虑的几个问题:


既然是伪件,作伪者必然还会在其它方面采用一些其它手法,弄点欲盖弥彰的征貌。比如在预计绘上青花笔道的部位事先对胎体进行镂挖,成烧后再在釉面上錾些有大有小、有疏有密的微伤,以冒充凹陷和土沁花;比如涂抹些黄土以表示瓷件为新近出土。这些手法对于玩古瓷的人来说,属于基本功的问题,一见到具有此类征貌的,反而能使我们更快的予以“一票否决”。当然,有些到代老件的釉面也会有凹陷,也会有土沁花。老件的凹陷以“下箍”相称最形象,其边沿如同两圆相切。关于土沁在元代釉里红器中有什么怪异的选择,以及有关土沁的几种不同风貌,笔者写有专篇,详细请见《每周一品》第180期附文。到代的出土器有些也会附有黄土迹,在一般的情况下,出土瓷器黄土的附着程度应该介于:水冲不掉,但又能够用手揩除,至多采用指甲剔除这么个范围。另有一种土锈,它呈圈点状态,不管如何用水揩洗都弄不掉,采用火烤也不脱落,而且圈点的外周蛤蜊光特浓。这种土锈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推断:一、其圈点状态应该不属涂刷、喷洒所能成形的;二、其水洗不掉则可判断这种土锈不会溶于水且与釉面粘着牢固;三、其火烤不脱则可证明土锈的成份中不含树脂、松香之类物料;四、仅仅圈点的外周出现蛤蜊光,可以排除真空镀膜作伪的可能。我们知道瓷器的出土风貌与其埋葬地复杂的地理和地质条件有关,可以说千变万化。埋葬地的土质若属于经河道冲刷而成的粗砂层区,粗砂层又富含自然化合物和自然元素,那古墓沉降后,这些矿物质是否会在所附着的釉面上环着粗砂粒(团)的外形实施转移和侵润?这些被转移的物质与所在釉面经漫长的岁月结合,尤其年年夏季对高温砂层的热量吸收,其粘着力肯定会相当牢固,在其周边渗出浓厚的五彩光晕也就成为可能。这是笔者对圈点状土锈成因的印象见解。我们不能排除当今仿家采用相似物质,在模拟以上环境中做出圈点状土锈,再经高温固化定形,但圈点周边会“长眼”的蛤蜊光晕和全器釉面蕴厚的包浆,还是应该绝非人为急就所能的。再说,即使土锈已仿制到惟妙惟肖,甚至完全一样,但也不等于真的元青花不应该有土锈,更不等于凡有土锈的即属伪品。


在与会众多的专家、学者面前谈元、明青花结晶斑,笔者的心中怎能不惴惴不安?本人仅为一名业余的古瓷收藏爱好者,“何德何能”!虽有建立私立博物馆、保护珍贵文物的良好愿望,无奈受“民间没有元青花”陈旧概念之束缚,受仿品泛滥,“没有什么不能仿”观点之打击,造成了地方政府对我建馆的报告至今不予批复,挫伤了我建馆的积极性。今日能随同陶瓷界的各位前辈参加这次有关民间元青花的研讨,实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望诸位多予指导,不吝赐教。限于本人各方面的水平,希大家对我文章在文字表达上言不达意之处多予理解,对本人利用青花结晶斑之非“原生”特性,并将它试用于鉴别元、明青花瓷这一努力,给予权威的论证。对于整个古瓷藏界来说,它绝对有利于筛选出民间已惨遭唾弃的部分元、明青花瓷,对于笔者个人来说,则有助我了却建馆心愿。


在民间有没有元青花这一问题上,凡有责任心的专家和学者都会看重事实,个别视而不见的也应该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承认的开始即为散失和流失的终止,让我们为保护先辈们留下的珍贵文物,弘扬祖国历史文化共同作点贡献。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或投稿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请浏览者自行判断取舍,若有观点错误或侵权等信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配合!转发请标注:美术网(meishu.com) ,多谢支持!本文网址:https://www.meishu.com/zsk/4/7/2019-09-18/26337.html

美术网相关文章 工艺基础知识最新 美术理论最新加入会员,免费发稿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