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凳,是古代人发明的用来制作玉器的简单设备。水凳的结构是一个长方形的木架子,上面有一根水平纵向安装的卧杆。卧杆下安有接水槽,旁边可插一木杆,上挂水桶,用于磨玉时冷却。卧杆前端有圆孔,可用热塑性的紫胶将砣子粘在其上。卧杆的后部是有粗细变化,其上有皮革条缠绕二三周,皮革条两端接踏板。工作时,人用双腿镫动踏板,扯动皮条转动就会带动卧杆转动,同时也带动砣子转动。玉工用双手握玉料,在砣子的下端进行研磨。移动皮条在卧杆后部的位置,可利用卧杆后部粗细不同来改变传速比,但转速的调整范围是有限的。
水凳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已无从考证,最早的记载见于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但水凳正式消亡时间却是在20世纪50~60年代。水凳的特点是转速不快,转速的调整范围极其有限,转动的方式是来回旋转的,砣子在玉石上的磨削,也是来回摆动的,由此形成了工艺特点。现代电动琢玉机是顺时针方向高速(5000~6000转/每分钟)转动的,又使用钻石粉砣具,工效提高了很多,但刻痕不同。有经验的人,根据刻痕的不同,可以看出玉器是用水凳制作的,还是用电动琢玉机制作的,从而辨认出是新仿玉还是古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