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美术网 > 美术网学术库 > 美术理论 > 书法理论知识

成年人练好钢笔字方法

练好钢笔字,对于小学生,以及一些字体尚未定型的广大青年来说,一般比成年人容易些。这是因为他们容易接受新的字体,一旦有正确的引导,选择合适的字体,正确的方法,再有持之以恒的态度,在短期内便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而对于字体已定型的成年人,要练好钢笔字就不那么容易了。由于他们以前没有注意字的好坏,一些难看甚至错误的写法已成恶习,很难改正。他们现在想练字,但往往只在现有的字体上修修补补,选择和自己相似的字体上打主意,这样常常是好的没有学到,坏的没丢掉,以至越练越难看。
那么怎样让这些人练好字呢?我的经验是:首先必须使他们完全忘掉以前的字体,从零开始,从最基本的点划练起。然后再练结构。对钢笔字来说,最重要的是结构问题,结体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字的美观。所以要写好钢笔字结体最重要。但现在有一个很不好解决的问题,就是很难把以前的字体忘掉,在临帖过程中常常把旧习惯带入新字体。要改变这种状况,最好的办法首先是选择与自己以前的字体载然不同的正楷字进行摹写。练正楷是为了正形,练上一两个星期或更长的时间,就可以正形。当形正了以后,也应选择与本人原字体截然不同的,并且是自己认为美观的行书字帖进行临摹。如以前的字体拘谨则选择奔放的字帖;如字体散漫则选择严谨的字帖;如字体呆板则选择潇洒的字帖;如字体软滑则选择坚挺的字帖,若字体臃肿则选择清秀的字帖......这样练上二到三个月,就可以学会新的字体。在学习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在刚开始几天进步还快,但过一个时期反到觉得越写越差,这是正常现象。这时要沉住气,继续练下去,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就能走出困境而上轨道。临摹的目的是将以前的字忘掉,将字帖上的字记住,加以应用。在这以后,就要安排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所谓的章法布白。对一般只想把字写得好看些,而不想在这方面有所成就的人来说,能做到以上所说的就足够了。这是我在学习中得到的经验,也曾将这些经验介绍给别人,效果都不错。
如果想在钢笔书法艺术上有所成就,那就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不仅必须借鉴毛笔书法的用笔、结体、章法、气韵等等,还必须充分发挥钢笔所固有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繁荣钢笔书法艺术,才能使她具有强大而永久的生命力。否则,钢笔书法只能是毛笔书法的附庸,不能有所发展、有所创新,也就不会有强大、永久的生命力。
书写工具的选择与使用
练习钢笔字的主要工具有钢笔、墨水和纸张。
一、钢笔
钢笔的种类和型号很多。根据钢笔笔尖的成分不同,可分为金笔、铱金笔两种。金笔的笔尖含金量高,笔尖较软,弹性较小,书写时笔尖流畅,手感舒适。但金笔的价格昂贵,且笔尖软,不好掌握,初学者不宜使用。铱金笔尖含金量少,笔尖较硬,弹性好,经久耐用,而且物美价廉,是初学写字比较合适的工具。挑选钢笔时要看笔尖是否圆滑和流畅,这可通过试笔检验,即将新笔蘸上墨水在纸上写些笔画及阿拉伯数字沟”,如笔尖不拉纸,出水均匀,那么笔尖就是圆滑、流畅的,合乎使用要求。钢笔的笔尖有粗细之分,练字应使用笔尖稍粗一些的钢笔。如果需要写字形较小的钢笔字,可挑选笔杆上注有“特细”字样的钢笔书写。
钢笔要注意保养。写字时,应在纸下垫一些稿纸,以增强笔尖的弹性,减少磨擦。笔尖不要在金属等硬质材料上书写,以防损坏笔尖。钢笔每一个月左右应清洗一次,保持墨水下水流畅。钢笔如长期不用,应洗净保存。
这里需要说一下,有一种笔杆上注有“硬笔书法”字样的弯头钢笔,具有书写笔画粗细变化较大的特点。使用时,笔杆压低些,笔画就粗,可写稍大的字;笔杆竖起来一些,笔画就细,可写稍小的字。这种笔的表现力较普通钢笔要强,常用来书写信封等较大的字体。但用这种钢笔写字有一定难度,初学者不宜用它练字。
二、墨水
墨水的常用颜色有红、黑和蓝黑三种。红墨水一般用来批改作业,使用范围较小。蓝黑墨水颜色深沉庄重,不易褪色,书写流畅,是人们学习和工作中书写使用较为普遍的一种墨水。黑墨水以碳素墨水最为理想,黑墨水有浓度,有光泽,写在纸上黑白分明,十分醒目,用来写钢笔字或书写钢笔书法作品,效果最好。
墨水要使用同一牌号、同一颜色的,不能混用,否则,会引起化学反应,产生沉淀,不利书写。每次书写完之后,应及时套上笔帽,否则,笔尖上的墨水会被晾干,再次书写时下水就不畅如果要换一种墨水使用,应先将笔洗净晾干再灌注新的墨水。
三、纸张
钢笔字书写用纸一般以不泅不滑、略有涩感的为好。太薄、质地较松的纸容易划破,还会出现涸化现象;纸张大厚、太光滑,书写时笔尖易打滑,不便表现笔锋。因此,书写钢笔字一般以70克或80克书写纸、绘图纸、复印纸等为佳,可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使用。练习楷书字体时,最好在打好格子的纸上书写,以便把字的大小写得相仿和安排好字的结构,增强练字的效果。
钢笔字的选帖标准
选帖是学习钢笔字的重要环节,字帖选择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临摹的效果。字帖的种类很多,按字帖编写水平,有高低之分;按字帖编写内容和形式,有实用和不实用之分;按字帖的书写风格与习书人已经形成的书写习惯,又有适合和不适合之分。因此,初学者应该本着高水平、实用并适合自己特点的原则去挑选字帖临摹。在挑选字帖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一、要选择规范、实用和自己喜爱的字帖
对于没有楷书基础而想练习楷书和行楷书的朋友,选帖时应注意:第一,所选字帖的字形应当是正确规范的,这是楷书和行楷书练习的起码要求。这里所说的规范,是指笔画和部首应该符合约定俗成的写法,结构应符合重心平稳、笔画呼应、形态变化等基本的原则。第二,所选字帖的编写内容和形式应适合初学。要有系统性,能根据汉字的笔画、结构特点和练字的规律编写练习内容,由浅入深易于接受;要图文并茂,既有书写方法的说明,又有附图示范,便于理解和练习;要有独特的科学练习方法,使少走弯路,快见成效。第三,所选字帖的书写风格应是自己喜欢的。同是较高水平的字帖,其风格可能是多样的,由于各人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不同,对书法艺术的评品和喜爱的标准也就不同。因此,应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喜爱的高水平的字帖作为临摹的范本,只有爱不释手,才会“心摹手追”。
二、要注意选帖的连贯性和变化性
选帖的连贯性是对初学写字者而言,变化性是对已有一定书写水平的人而言,这实际上是临帖“先专一后博学”要求的体现。对于初学写字的人来讲,临帖的专一主要表现在认真临好一本楷书字帖的同时,可选择一本风格与楷书接近的行楷书字帖练习(最好是同一个人编写的字帖)。这样临摹练习起来容易接轨,入帖快,效果好。对于有一定楷书和行书基础的人来讲,在基本掌握一种字帖的风格之后,应换一本其他风格的字帖临摹。通过反复的临摹训练,吸取各家之长,逐步形成自己的书写风格。这就要求选帖注意多样性、变化性,不受一家一法限制。
三、关于选帖的“品位”高低问题
历来大多数书家都主张,习书之人应选择高品位的字帖临摹。实践证明,只有临摹高品位的字帖,才能练就高水平的书法。但是,对于初学写字的人来讲,应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如果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盲目追求高品位,不仅难于理解其高妙之处,而且难于掌握,时间长了,必然失去信心。因此,要客观地找准自己的位置。初学写字的人,必须从基础、规矩入手,先求平正,再学分布;临帖时先求形似,打好基础,站稳脚跟,再一步一步追求神似和险绝。即使是已有一定书写水平的人,也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现有水平的字帖来临摹。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立志要在书法艺术上有所建树的书法爱好者,应注意培养自己对不同风格的高品位书法艺术的欣赏能力,不能偏爱自己喜欢的风格,更不应贬低和排斥自己不喜欢的风格。要通过认真的反复读帖、临帖、对比等活动,博采众长,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和艺术修养,以丰富自己的创作。
撇在行书中的变化
与楷书相比,富于变化是行书的突出特点。这种变化不仅仅体现在行书结构的多变上,同样也体现在其点画的多变上。作为汉字八种基本点画之一的撇画当然也不例外。本文拟从撇画的用笔和形态两个角度对其在行书中的变化作一初步的探讨
一、撇画在行书用笔中的变化
1.曲头撇
楷书的撇画一般均逆锋起笔,且逆的动作常要求深藏于点画之内,含而不露。但在行书中,撇画的书写虽也常取逆势,但对逆的动作的要求并不十分严格,它既可以将内的动作深藏于点画之内,形似楷书之撇画,如“乃”、“行”、“私”、“名”、“途”等字中的撇画;也可以将逆的动作行之于点画之外,形成弯头状,即曲头撇。如“奉”、:“岳”、“布”、“大”、“香”等字中的撇画。
2.挑脚撇
我们知道,楷书中的撇画,其收笔的方向与撇画的运行方向是基本一致的,即由右上到左下运行。但在行书中,撇画的收笔方向既可与其运行方向一致,也可与其运行方向不一致,而挑脚撇即是最常见的一种。
所谓挑脚撇即是指在行书中,当撇画的主体动作运行完成之后,在收笔时趁势向左上方出锋挑出的一种撇画。由于其出锋时形成挑脚状,故名之曰挑脚撇。挑脚撇的使用,不仅加强了行书笔画与笔画之间的联系,而且也大大的丰富了行书的用笔内涵。如“會”、“不”、“得”、“爲”、“度”等字中的撇画。
3.顺锋撇
如前所述,楷书中的撇画的起笔一般均为逆锋,但在行书中,撇画的起笔则可顺可逆,而顺锋起笔的撇画我们即称之为顺锋撇。如“大”、“作”、“月”、“度”、“乎”等字中的撇画。

4.回锋撇
众所周知,在楷书中,撇画不论平斜、长短、直曲,常作出锋收笔。但在行书中,为追求用笔的富于变化,撇画的收笔不仅可以出锋,也可以回锋,而回锋收笔的撇画就是我们所说的回锋撇。如“序”、“在”、“厄”、“成”、“宏”等字中的撇画。
二、撇画形态在行书中的变化
在楷书中,撇画在形态上的变化无非体现在其平斜、长短、直曲中。但在行书中,撇画在形态上的变化可谓丰富多彩。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撇变点
撇变点在行书中极为常见。多见于下列情况:
① 短撇变点。行书中的短撇大多都可变点。如“皇”、“得”等字中的短撇。
② 当撇于捺呈对称分布且撇捺互不相连,或撇捺虽然相连但撇捺之间穿插有其它笔画(比如竖画)。如“公”、“未”、“闲”等字中的撇画。
2.撇变竖
与撇变点一样,行书中的撇画也可顺势变为竖画,只是撇画变竖时常常带一个可以启左或启右的小钩。能变竖的撇画一般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① 撇画应是竖撇;
② 与竖撇相对的或相接的笔画又常常是竖画、竖钩或横折钩等。如“周”、“般”、“兆”、“腾”、“形”等字中的撇画。
3.撇变提
撇变提多见于左右结构的汉字中。这大致又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 当左偏旁的最后一画为撇画时,此撇常可变为提。如“雅”字中的撇画。
② 左偏旁中的撇画虽不是这个偏旁的最后一画,但由于其后的一些点画在行书中因为省略或因为笔顺的变化等原因,而使该撇画事实上成为左偏旁的最后一画时,此时,该撇画亦常变为提。如“根”、“福”、“横”、“秘”等字左偏旁中的撇画。
4.撇变撇折
在行书中,可以变提的撇画常常也可变为撇折。如“狺”、“栏”、“穑”、“祜”、“衿”等字左偏旁中的撇画。
钢笔行书的特征
行书之称始于西晋卫恒《四体绝书》。张怀在《书断》中是这样阐述行书产生原因的:行书者。后汉刘德升所造也。既正书之小伪。务从简易,相间流行。帮谓之行书。在东汉晚期已有行书了。从行书的产生。形成和历代演变的发展过程来看行书并没有开成独立的“行法”。这是与篆、隶、草、楷的最大区别。行书无法却有体。最大特点是用连笔和省笔。却不用或少用草化符号。较多地保留正体字的可识性结构。从而达到既能简易快速书写又能通俗易懂的实用目的。便于文字信息的流通交换。另外,行书具有紧粘其他书体的特点。所以孙过庭《书谱》说:“趋势变适时。行书为要” 。行书萌发于两汉,成行于魏晋。至东晋产生了以二王为代表的具有高度艺术典范性的行书风格。南北朝至初唐书坛,是笼罩在二王行书风格艺术氛围之中的。唐朝中期至宋颜真卿行书开一代新风。此后宋代的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均受其影响。元至明中叶。无论是赵孟还是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均在晋唐书风中占据一席之地。明代晚期限至清朝是行书发展的飞跃阶段。其特点:一是出现了带群体性质的具个性化的行草书家。二是在碑学思潮影响下出现了用北碑笔法写行书的风格。前者是一种“尚势”书风。后者是民间碑书体风格。行书是楷书的快写,相传始于汉未。它不及楷书的工整,也没有草书的草案。行书中带有楷书或接近于楷书的叫做“行楷”;带有草书或接近于草书的叫“行草”。
同楷书相比,行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减省点画:为了书写简便,行书对楷书的某些部位作了简化,或减省点画,或并合线条。如“话”字的“言字旁”,原楷书繁写为七画,写行书就只有两画,省去了五画;“然”字的四点水,由四点变为一横,省去了三画;“近”字的游水,由一点三弯折加一平捺,简化为一竖横折,也省掉若干弯曲波捺;“佛”字中间原是变形的“弓”字,现用横折弯勾代替,一下子省去了两弯。减省点画,大都在字的部首偏旁方面用得最多。
(2)笔势流动
A:增加勾挑与牵丝:写楷书要求点画分明,一笔一画地写,写行书则可点画连起来,在点画之 间增加勾挑与牵丝。勾挑是在没有勾挑的点画上,顺势写出短勾,如“古”字的横画,“好”字的撇画;牵丝是在前后不相连的点画之间顺势用细细的牵丝相连,如"丝'宇中间的点画,“心”字的中右两点。行书的点画之间有了勾挑与牵丝,便显得笔势流动,意态活泼。但需要注意的是勾挑与牵丝不能太多,否则用笔就显得不干净,造型也不美观了。
B:改变书写笔顺:行书的书写笔顺,采取的是草书笔顺,同原有的楷书笔顺不同。如“秋、有、戎、半”四个宇,前为楷书笔顺,后为草书笔顺。在写行书时,改变书写笔顺一定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而且要合乎草书的规范。
(3)用笔灵活:行书用笔比楷书灵活,同样的点画写法不大受约束。如“戈”字,横画写好后,既可以直接从右侧翻笔上去写戈勾,也可以从右侧上去绕个小圈再写戈勾;“也”字的浮鹅勾,由上翻笔向下也行,由下直接写下也行;“木”字旁的“木”,一般是写好横竖画后,笔势从左边写撇挑,但如果从右边翻笔写撇挑,也有道理;至于提手旁的一挑,如果依照楷书写法,由上回锋写一挑固然好,用牵丝把竖勾与斜挑连起来写则更佳。
(4)体态多变:行书是介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其活动范围广,表现力丰富,往往一个字有几种写法,体态多变。如“是”字的四个字尾,“花”字的四个字头,写得有收有放,有工整有写意,同中有异,多样而统一,饶有趣味。体态多变是行书的长处,是楷书和草书所望尘莫及的。
钢笔楷书的特点
楷书是汉字的主要书体。楷,是楷模,就是标准字体。钢笔楷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讲究用笔
钢笔楷书的笔画有提顿、藏露、方圆、快慢等用笔方法。不同的用笔方法产生不同的形态、质感的线条,不同的线条需要不同的用笔方法去体现。钢笔楷书字形较小,线条粗细变化不大,如果书写时用笔稍不注意,笔画就达不到要求,笔画就会出现软弱无力、僵硬死板等毛病。因此,必须经过严格训练才能掌握用笔方法。
二、笔画分明
钢笔楷书的每一个笔画的起笔和收笔都要交待清楚,工整规范,干净利落,不能潦草、粘连。但是笔画与笔画之间又要有内在的呼应关系,使笔画达到:既起收有序、笔笔分明、坚实有力,又停而不断、直而不僵、弯而不弱、流畅自然。
三、结构方整
钢笔楷书在结构上强调笔画和部首均衡分布、重心平稳、比例适当、字形端正、合乎规范。字与字排列在一起时要大小匀称、行款整齐。虽然也有形态上的参差变化,但从总体上看仍是整齐工整的。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历代许多书家都主张把楷书作为学习书法的第一步。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学好写钢笔楷书,打好基础,为上中学写行楷书创造条件。实践证明,只有经过系统的楷书练习,才能了解汉字笔画和结构的特点和要求,才能掌握汉字的组合规律,为学写行楷书奠定书写基础,从而练就一手合乎法度、流畅自然的行书和草书。
练习楷书,应从笔画和结构两方面下功夫。练习笔画,主要解决用笔方法问题,目的是生产合格的“零件”;练习结构,主要是解决笔画和部首之间的组合方式问题,目的是学会结构方法,掌握结构规律,从而达到将字写端正、整齐、美观的要求。
谈谈书法艺术的“融会”
一些写字刚刚入门的书法爱好者,由于不知道怎样融会学到的东西,创作出来的作品往往是虎头蛇尾,张冠李戴,杂乱无章;有的则始终守帖不放,缺乏创新精神,写出的作品没有自己的艺术风格,显得呆板无神。那么,写字入门后怎样进行融会呢?
如果想着力于一家,务先求其似,然后自选一些与书帖上结构相同的字,按照帖上的书写原则进行意临。如能意临,还须找一些巾上根本没有的字,按照帖上的书写原则进行更高要求的意临。如能得“似”,则可谓抓住了这有字的精髓。
然而,每位书法家也有他的发展变化过程,我们应当沿着他走过的道路,循踪追迹,从中更多地了解他的书写原则,掌握他各个时期的艺术风貌。例如我们着力于欧(欧阳询)体,就应当对现存的诸碑作一个先后顺序的排列,分析他几块碑之间的异同。我们会看到《皇甫诞碑》的秀挺,《化度寺碑》的凝重,《虞恭公碑》的洗炼,《姚辩墓志》的古厚,而最成熟的还是《醴泉铭》。经过这样一番比较研究之后,也许有人喜欢《醴泉铭》,那就要以《醴泉铭》为基准,参融其他。基准帖上没有的字,就须到其他帖上去找。找到之后,得到了参考,一定会获有基本格局,然后再以基帖为加工原则,突出基准帖的特点,这就把好多基准帖没有的字根据地创造出来,这就是比较 简单的融会。
有的书体,虽出自一人之手,但区别较大,融会起来,难工就较大。我们知道颜真卿的字流传较广,字帖较多,但碑碑不同,帖帖不一。虽然总的风格相差不多,然而却不尽一致。如果想把它融会在一起,基准便不好确定。历史上立基于颜书的突出者如何绍基、华世奎等不乏其人,然而他们之间各有所取,各有所舍,风格颇为不同,且都与颜真卿很有一段距离。然而他们都以颜书为基准蜕变而出,传之后世,便都成了欲融颜书者的很好借鉴。
融会一家不容易,而融会多家更难。有人主张选一些比较接近的帖进行融会。如取《乙瑛》与《史晨》的均匀规正,波磔秀美;或取《陈东王感孝颂》、《经石峪金刚 经》的浑厚合度,虎踞雄强;或取《张迁碑》与《鲜于璜碑》的意态放旷、情致落拓。 这种融会较易统一,掌握此法似乎很是方便;然而,这种融会难有较大的升华,不会发生质的变化。
有人主张选一些距离较大的帖进行融会,如既取《十七帖》的简约洗炼,又取怀素的流动纵逸;既取《兰亭序》清朗流美,又取《祭侄稿》奔放连绵。当然这能极尽补辅 作用,兼蓄并立,适可见落笔的宽绰,容度广袤。然而,这种融会也太难了。二者杂揉 固易,而融会则需极高的火候,如同先熔铁水,再铸一体,庶几可成天衣。否则,一定 会不伦不类。
还有人尝试了各字体之间,或融篆隶,或融楷行,或融隶行,这更困难。前者如赵 之谦,其次李北海,最后如郑板桥。在现代书法中党见些隶书行写,隶中有篆等,也有人试图在一张作品上对各字体不作融会,而无序地排列在一起,也能写出一篇洋洋洒洒 的作品。应当承认,他们在书法艺术开拓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却没有形成趋势与规律,只能算是一株奇卉,而不能引领一个时代。
传统毛笔书法与现代硬笔书法之间的融会,这是当代人的新课题,以上说的融会只是书体之间的融会,而硬笔书法由于书写工具的性能与毛笔不同,融会起来就更难。有人主张突出线条美,也有人从微弱的粗细笔画变化中追求毛笔书法的效果,且都能写出得意的作品。当代一些有成就的硬笔书法家都有一定的毛笔书法基础,如中青年硬笔书法家卢中南、刘惠浦、任平等,他们不仅是硬笔书法的精英,也是书家中的佼佼者。卢中南书法取于欧阳询,其硬笔楷书同样具有浓厚的欧味,被称为欧派的中坚。所以笔者认为学习硬笔书法,首先应从毛笔书法融会学起,然后再融会于硬笔书法之中,这样 方能取其捷径。
规律是客观的,易有易的规律,而难也必在规律之中。探求艺术的规律,形成自己特色的艺术,总要付出自己的代价才能换取成功。硬笔书法怎样融会传统书法之所长,怎样融会各家各派的风格特点,对于一个从事于硬笔书法事业的人来讲,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既艰苦而又复杂的新课。
学书纠误
在学习硬笔书记的热潮中,有的人短期内见效快,进步明显,有的人苦练数年却毫无进步。造成学书产生误差的原因有下面几点。
一、范本偏小。在市面上出版的钢笔书法字贴中,由于是钢笔书写的原因,字都偏小。虽然笔画精细,结体严谨,但不便于初学者摹写(蒙着字贴写)。大多数人又懒于摹写,认为只有小学生才这样做,殊不知摹写是学书书关键的一步,是避免“抄贴”学 无收益的有效方法。一个不摹只临(照着字帖写)者,很难发现自己书写的弊病,只有 先摹后临,摹临结合,才能有进步。
二、方法不当。学习硬笔书法,多数人是为了实用,写起来快速流畅、美观易认,以提高工作效益为目的。为了速成,可以直接学行书。但多数学书者受“写好了正书才能写行书”正统观念的影响,长期精描细画地写楷书,一旦实用需写行书发现没有进步就丧失了信心。所以,直接写行书或正、行结合练,都是短期见效的方法。
三、选帖不当。在书法字帖中,有规范严整的,也有疏朗奔放的。每个人性格的不同使得爱好各异。同样一本字帖,某甲写起来心手俱畅,而某乙写起来却不合胃口、难有进步。一个性格豪放、外露的人写起来往往不拘泥于点画,喜欢写大幅的行草书。虽然潇洒、流畅,但法度不足、草得天书一般。而一个性格内向、深沉的人则常常喜欢写工整精美的正书,但在写行书时过分计较点画的精细,难以摆脱僵硬、死板的书写习惯。所以,对各种风格类型的字帖加以选择再定自己的专攻对象是第一步,在学的过程中据已特点对症下药地换帖是第二步。选择,深入,冲淡,融合,才能逐步提高。
四、用笔不当。毛笔书法中讲究中锋行笔,“用笔如调生马驹”,钢笔书法同样重 视运笔的正确性,如果握笔过紧,僵硬,转折或运笔时笔尖一侧着纸,就容易挂纸,难 写流畅。正确的握笔方法是松紧适度,使笔尖下水缝处于笔的正中位置,在书写过程中根据笔画的粗细、主次决定用力的大小,而这种技法,要求学书者在对帖练习时注意观察分析才能逐渐掌握。
五、不善思辩。有些很下功夫的学书者长期只知苦练,摹临某帖倒还象,随手一写还是自己学书前的老字体,不知自己的毛病所在。而另一类学书者又是另一个极端:不爱静心练,面对字帖,心猿意马,只知狂怪,不明规矩,提笔便是龙飞凤舞的一套。以上两类人的共性就是学帖成为抄帖,抄了过后就忘记,既不善学帖之优点,又不善检查 自己的缺点,学书就难有进步。
针对以上情况,以下的意见可供参考:
一、字帖放大。选中字帖后,可用复印机放大到1.5Χ1.5厘米的字。如果自己喜欢 写撇捺明显、精巧的写,就可选用弹性的钢笔。在学的过程中,摹、临、背(默写帖 字)、创(写与帖字相近的字)四结合。另外,可将字帖后页自己没学过的内容记入脑 海或请人念,然后用自己的习惯方式写出来,再和原帖字比较,就可以看到自己与字贴 之间的差距,从而检查自己的弊病所在。
二、直接临习古帖。历史上王羲之《兰亭序》、《圣教序》帖,颜真卿《争座位帖》等都是优秀的行书范本。可以直接临习,为了解决用钢笔书写起来字小笔划细的弱点,可用软铅笔2B—5B临写,用铅笔其好处有三:一者无钢笔运用不当偏锋挂纸之病,写起来圆畅自如、易得行气;二者避免用钢笔时追求点画的精雕细刻,忽视整体效果,为快写打下基础;三者笔粗可写大字与原帖相近,既有法度又可消除拘谨、无束缚之感。
总之,学书不是机械的重复,苦练还要巧练,如有的字帖将部首、字体结构分类以便于临习,都是很好的方法,学书者只要勤练多思,就一定能提高书写水平。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或投稿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请浏览者自行判断取舍,若有观点错误或侵权等信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配合!转发请标注:美术网(meishu.com) ,多谢支持!本文网址:https://www.meishu.com/zsk/4/6/2019-09-18/27261.html

美术网相关文章 书法理论知识最新 美术理论最新加入会员,免费发稿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