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美术网 > 美术网学术库 > 美术理论 > 书法理论知识

“流行书风”争辩的分期及文化背景的转移

“流行书风”争辩的分期及文化背景的转移
何震宇

[摘要]本文对近十余年来书坛有关“流行书风”争辩的文献进行了整理。根据争辩的客观发展过程将辩论分为发生期和深入期。在进行分期研究的过程中,对其文化背景的特征进行了比较和研究,认为文化背景的转移对“流行书风”争辩具有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 流行书风 分期 文化背景


有关“流行书风”的争辩,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这场争辩是新时期以来,书法理论研究中历时最长、涉及面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讨论。随着讨论的深入,许多书法研究领域中深层次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将直接决定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书法的发展方向

当我们纵向分析有关“流行书风”的争辩的发生、发展,初步可以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1)九十年代, “流行书风”辩论的发生期,在这一时期,批评家对“流行书风”的产生原因及其表现形式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批评界则普遍关注 “流行书风”的审美观、创作观以及民间书法、经典作品之间的辨证关系、传统与创新的辨证关系;(2)新世纪以来,对“流行书风”的深层次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包括“流行书风”与文化转型、“流行书风”的后现代特征等,通过辩论促进书法创作进入“百花齐放、全面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我们称之为“深入期”。而通过研究,我们进一步发现,每一个阶段的大文化背景都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而这种文化背景的变化又对辩论本身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流行书风”争辩的发生期及文化背景

(一)九十年代初期,“流行书风”的发生与批评的重心——形式至上与功力缺乏

新时期的书法热出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中国书法家协会的成立,书法的复兴经历了大约十年的黄金时期。伴随着“全国展”、“中青展”的逐步完善,“书法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通过展览及评选,涌现出许多有才华的中青年书法家,而“流行书风”也逐步应运而生。到了九十年代初期,“流行书风”逐步成为热门话题。对于其产生的原因,批评家王景芬指出:由于“展览机制”的影响,书法创作上出现了“一种粗头乱服,强调反差,拉远距离,狂放怒张的随意的形式主义的倾向”。他还认为造成“流行色书风”的原因在于:对书法的本体缺乏深层认识,错以绘画的角度理解书法本体;对时代意识缺乏深层的理解,不重视功力与法度,反映了一部分书者动荡求变的心态。①以后陆续有作者对“流行书风” 形式至上的创作理念进行了批评。如尹旭对把中国书法简单等同于克莱夫·贝尔所提的“有意味的形式”进行过批评,他认为,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所指的“终极实在”归根到底还是“客观世界”,和中国书法所表现的主观世界有着实质性的差别。②

也有意见认为,书法功力的缺乏,是造成“流行书风”风行一时的原因之一。如刘炳森先生指出:当前书法界的主要问题是在继承传统的学习上表现很不够,急于追求标新立异。③庄希祖先生认为:流行书作的致命弱点是功力不足,必然寻求形式的奇崛多变;形式上诡怪一般又表现在结体的变形,墨色的斑斓以及章法上的挪移摆布。④

在这一阶段,支持“流行书风”的作者有着更为实际的想法。支持者认为,书法艺术发展到当代,尤其经过文革后的书法热潮,书法艺术已具备了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摆脱了实用性,成为专门的艺术形式;二是展览已成为各种书法活动所必备的载体。故而,李文智先生在辩论中反驳道:流行书风导源于书法艺术自身的发展,流行书风中不少成功之作,尝试着把篆、隶、简帛、魏碑、草、行所特有的笔墨意趣融为一体,达到一种新的协调与和谐,使自己的作品与当代社会生活之间形成某种默契。…今天,从成功的流行书作中不难看出,人们更加重视作品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势态和意境构成,对于字形的处理也多采用变形的手法,创作的重心相对而言是更多的转移到作品整体上来了…。⑤今天我们从研究的角度来看,以上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拉开了“流行书风”辩论的序幕。

伴随这一历史阶段的文化背景变化是经历了文革的桎梏,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文化思潮的巨大变化,西方的哲学观、艺术观对传统书法审美表现的巨大冲击。

“流行书风”争辩的深入期及发展趋向

“流行书风”辩论经历了近十年的发展与深化,进入新世纪以来,对“流行书风”的探讨又有了新的发展,表现为在新世纪大的文化背景已基本确立的条件下书法如何转型、发展以及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对 “流行书风”的影响等问题的争辩。这一阶段的重要特点在于批评家不再满足于对“流行书风”形态上的“定性”,更注重从文化根源上进行挖掘。

(一) “流行书风”在大文化背景下的发展方向

新时期以来,文化的复兴是以解放人的精神枷锁、解放人的创造力为主要特征的。书法当然也不例外。李廷华先生认为:中国现代书法运动,在探索过程中,存在着自然淘渌的“集体无意识”。其本质是书法人群的文化自发。正因为在中国“新时期”持续时间最长的两个展览:“全国展”和“中青展”代表着先进文化的主流,尤其是“中青展”提倡“创造性”、“表现性”、“探索性”,符合文学艺术和青春生命结合的一般规律,因而受到最有活力的书法人群的响应。而今天“流行书风”被霸语话权的贬斥,更加刺激了对书法运动的反思和对中国书法发展的前瞻研究,加快了对中国书法艺术现代表现的学术定位。⑥而批评者鲁镇等则认为:“当代书坛目前存在的最主要的时弊是由于近一个世纪以来对传统的破坏从而由此引发的是非颠倒、雅俗不辨、美丑不分、观念混乱、价值失落这一现实问题”。对于书坛的这种时弊,他认为“传统的价值观与审美理想走向崩溃”是深层次的原因且“令人束手无策”。要想书法在文化转型期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重建传统的艺术精神”不失为明智之举。⑦

同样,许多在辩论发展阶段争论的焦点问题,双方也重新将其放置于大文化背景下进行讨论。例如对“美”与“丑”的审美认识问题,批评家更加注意探讨这一审美差异背后文化背景的变化。

(二)“流行书风”的后现代特征

关于“流行书风”后现代特征的讨论,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热门话题。王岳川先生认为:“流行书风”其实是一种“边缘书风”。因为权威的“官方书法”可能会被民间书法所消解,在后现代理论看来,没有中心,每个人都要发言,也都有倾听的权利。“流行书风”是一种边缘力量,使中心书法变得多元化。同时,“流行书风”在吸收民间书法营养的时候,需要更多地重视、兼顾人们的审美感受。⑧勿庸质疑,我们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转型期,而书法不可避免的遭到冲击,面临着从传统精英文化向现代大众文化中寻找新的立足点的考验,于是,书法观的多元化和加强书法作品的视觉效果成为“流行书风”作者的重要选择。

书法观的多元化是大众文化非主流化倾向的必然结果,而视觉效果的强化是“流行书风”的后现代特征之一。后现代艺术主张,每个艺术家应当提供他独特的视觉经验,既不全盘否定传统,但可以有多种选择,没有非此即彼的艺术风格。“流行书风”的作品在视觉上打破了以“二王”为正宗的传统结字法则和运笔规律,将民间书法的造型作为基础,在汉字结构中寻找到新的平衡点,使民间书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书风。马生伟认为:书法作品视觉效果的强化必然使书法的特征更为鲜明、生动、具体,同时也大大拓展了书法的创作表现空间,从而形成现代审美意识。强化书法作品视觉效果是书法现代转型的核心。⑨当然,“流行书风”在对民间书法的取法的同时,对传统经典的消解也招致了一些非议。

综上所述, “流行书风”争辩对当代书坛创作走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当代书坛风格多样,“多元化”已是不争的事实。各种流派的并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书坛的创作现状,并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左右书坛的格局。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在当今信息社会里,每一种创作思想都有其传播途径,通过“流行书风”争辩形成作者自身的价值判断,令每一位书法人都能依据自身特点进行选择,乃是这场辩论带给我们最大的收获。与之对应,批评界对当代书法进行书风评价时,也将由对“个体风格”的评价逐步演变为对“群体风格”的评议。

  伴随着当代文化格局的转型,“流行书风”的大讨论还将继续,并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随着讨论的深入,辩论双方都会冷静地进行思考,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也都会从书坛的健康发展角度出发,重新修正新世纪的书法创作准则。“流行书风”争辩何去何从,我们拭目以待。


[注释]
1.王景芬 《数里缘山不厌难 为寻真诀问黄冠》, 《书法》1990,第2期, p2.
2.尹 旭 《漫说‘引进’与‘借鉴’》 《书法》1992,第4期,p2.
3. 刘炳森 《继承传统、创新与新奇》,《中国书法》1990,第4期,p8~9.
4.庄希祖 《“四宁四毋”论与流行书风》, 《书法》1990,第2期,p4.
5.李文智 《流行书风的导源与书法艺术的发展》《书法》1991,第4期,p5
6.李廷华 《面对历史和文化的抉择——关于流行书风的思考》 《批评界》2002.第3期 总第21期 第1版
7.肖鑫 鲁镇 《书坛时弊与“丑书”》 《中国书法》2003.第8期 p10
8.王岳川 《当代流行书风的文化问题》 《书法导报》 2003.9.10 第7版
9.马生伟 《文化视野下书法的现代转型》 《书法主义文本》 洛齐 编著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1.1 p55~59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或投稿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请浏览者自行判断取舍,若有观点错误或侵权等信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配合!转发请标注:美术网(meishu.com) ,多谢支持!本文网址:https://www.meishu.com/zsk/4/6/2019-09-18/26988.html

美术网相关文章 书法理论知识最新 美术理论最新加入会员,免费发稿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