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在硬笔书法界的研究与创作一直不如楷书与行草书热烈和成果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隶书这种书体的笔画和线条过于单一,线条比较平址,用硬笔尤其是钢笔很难表现的富于变化与内涵。而崔学路先生凭借其十数年于毛笔隶书的浸淫,用细线条的硬笔,用颤笔的技法赋予了硬笔隶书极其古朴、致雅、富于装饰一位的艺术情趣,对中国现代硬笔隶书的表现和技法开拓起到了积极的开创作用。
新古典主义的表现倾向——崔学路硬笔隶书研究断想
在十年的中国现代硬笔书法艺术发生期内,硬笔楷、行书的创作与发展比重似乎占据了真、草、隶、篆、行五大书体体系的绝大部分,其艺术水准,创作数量和长于此两种书体的硬笔书家和爱好者与硬笔隶、篆书相比也显得具有绝对的优势,因而硬笔隶、篆书体的开拓、表现和创作便显得异常的荒凉和苍白,就整个书体体系的发展而言也显得很不平衡,这似乎并不能用毛笔书法发展史中断代史的书体兴衰来类比诠释这种现象,因为在毛笔书法的发展中,文字的不断进化,演变造成了的特定的断代使中书体及其风格兴衰的特殊性,而现代硬笔书法则不同,可以说,从现代硬笔书法的发生开拓,摆在面前的参照系--毛笔书法就是书体体系十分完整的,并且有与行、楷书数量相当,水准整齐的隶、篆书体的荒凉呢?
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应从中国现代硬书的发生期前端进行分析,确切的讲,现代硬书的发生主要是以实用性为支点,从满足实用书写出发的。因而,开始进行硬书探索者也从实用下手,二者都瞄准了广大民众使用量最大、最通俗和易于接受的书体--行书和楷书,这两种书体是介们最熟悉的书体,每个人的日常书写主要是行书或连笔字,每天阅读的读物和印刷品文字是楷书,换一个角度讲,虽然行,楷书与隶、篆书体的艺术高度和难度是相同的,但出于实用的目的用初具雏形艺术形式的硬笔书法,人们接触最多、最熟悉的东西无疑学起来、研究起来难度也就小一些,隶、篆毕竟有让人望而怯步的感觉,基于这两面三刀种原因,才使中国现代硬笔书法的发生期内行、楷繁荣,隶、篆荒凉。
我们不难看到,发生期的十年中,硬笔隶、篆书家很少,而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隶、篆作品则更少,几乎这些年的数百次大赛中,隶、篆书根本没有几次进入过一等奖或高奖的行列。什么原因?硬笔隶、篆书家的水平和创作水准不尽人意,之所以形成这种局面,以硬笔为例,笔者认为硬笔书家的队伍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对隶书这种书体研究不深,仅仅把握隶书的结体形状--扁(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或错误的)和笔画燕不双飞的规则以及蚕头燕尾这一显著笔法特征及章法的字距大、行距小的布局方式,对隶书的特殊字法处理和艺术内涵神韵所知甚少,美术字的色彩过于强烈,大大削弱了隶书书家,他们具有先天的优势,但对于玩熟了毛笔的这些人拿起硬梆梆、笔尖无弹性或弹性极小的硬笔,却有张飞用锈花针的感觉,玩不习惯,对于发生期处于探索阶段的硬笔隶书家而言,技法表现无参照系使得他们在探索上几乎无收获,因而他们的硬笔隶书仅表现了较好的隶书字法、结体、章法即干枯的骨架,表现技法却是毫无生命力的线条和一种干瘪感。
八十年代末期,崔学路,这位毛笔书法积极的组织者、活动者,以自己对毛笔隶书深厚的艺术学养以毛笔书家的身份开始介入硬笔书法艺术尤其是硬笔隶书的开拓、研究,崔学路毛笔楷、行、隶皆擅,其中尤以隶书最擅长,先生隶书浸淫汉隶《乙瑛》、《曹全》、《史晨》、《张迁》、《礼器》等最有代表性的经典名碑,在创作意识上极力表现古典朴雅的书风,他的硬笔隶书在表现技法、表现形式、艺术内涵上全方位为中国现代硬书的隶书书体的发展注入一股有利的活力。
在表现技法上,学路先生惯用很细的钢笔尤其是笔尖无弹性、线条很细的圆珠笔,这样使线条的表现性具有硬笔味道的特征,在笔法的运用上,先生月票用露锋方法,通过提、按、轻、重和运笔的疾、徐来使圆珠笔表现出来线条细微同时又具有极其细腻的粗细变化,学路先生最富有表现风格情趣和创意的是运笔过程中的轻颤笔,表现了线条微小的波动感和苍涩感,不但未显做作,反使线条更厚重、更具表现张力和富于弹性,工具的特意选用和独特技法将线条发挥得既细腻朴雅又古趣盎然,可以说学路先生十分重视表现技法。
在表现形式上,一是使用汉碑中古文字的字法和造型,不仅显示了先生深厚的学术修养,而且也使作品本身古趣淋漓。二是章法上着意求古、求雅、求异。从先生问世的大量硬笔隶书作品可以看出,他对章法形式十分讲究,有的章法采用汉隶碑版的原形格式;有的搞成书札,尽量或拓片的形式;有的是临贴作品的形式,书卷气和古趣十足,表现形式与表现技法完美地结合起来,充分表现了硬笔隶书的风格和艺术个性,尤其在硬笔隶书临贴作品方面的表现,不仅为中国硬笔书法直接标明了取法方向,同时也体现了先生深湛的艺术渊源和传统功力,福田祥洲先生在《中国名贴硬笔临写精鉴》序言中指:“崔学路先生大凡临书都使用青蓝色的圆珠笔,以临书的作品化保持其原贴的原本性。这自然也相当好地体现了崔先生明确的一贯追求与主张,至今把毛笔传统的古典美,在如此广泛的范围内用硬笔加以表现的思维方式。在其历史上还是罕见的……崔先生这种方向性的诱导,发掘了硬笔表现古典众美的稀有才能。”
艺术内涵上,学路先生以自己毛笔隶书的深厚功力和深湛的学养努力提纯硬笔隶书的艺术性和表现性,十分完美地把握了字法、结体、笔法和章法的综合艺术高度的统一,努力将硬笔隶书这一艺术品种的纵深发展和开发,不仅凸现了自己的古典主义创作倾向,而完全偏重于艺术性表现,提高了这一书体的艺术格调,以古典主义的表现倾向为硬笔隶书这一书体在中国现代硬笔书法的发生期内研究,发展起到了典范作用。沈鹏先生对其肯定为?quot;给硬笔书界提供了更好的参照系。"学路先生对硬笔隶书在表现技法、表现形式和创作倾向上完全以汉隶为本进行逼真的近乎于翻版的创作研究,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艺术再现与再创造!
崔先生在硬笔隶书上的研究完全偏重于艺术性的表现,偏离实用性是否有违现代硬书产生和发展的初衷,还是硬书的必将发展方向?崔先生取法古代传统书法所表现的古典主义创作倾向是否就是硬笔取法传统书法所必然的表现倾向?这些问题是很值得中国硬笔书界进行现性的分析与研究的。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