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春拍始,国内古书画拍卖行情大有升温之势。先是嘉德的恽寿平《载鹤图》 (3696万元)和八大山人《瓶菊图》(3136万元)都突破了3000万元大关,随后西泠春拍上八大山人的《个山杂画册》也以2352万元的不菲价格成交,匡时的唐寅《自作诗卷》(1120万元)超出了千万元。在经过一两年的沉寂后,古书画再次受到市场的关注。
我认为古书画升温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方面当代艺术品一路飙升的价格明显过高,一些买家转而进入古书画板块“避险”;另一方面,个别知名度较高的名品上拍,也刺激了买家的购买欲望。但是客观讲,古书画收藏也存在一些问题,不可盲目乐观。
一、不要片面追求名头
一些拍卖公司为了吸引买家的眼球或为了制造轰动效应,片面追求名头,动辄宋元或“明四家”,拿假画充数。有的拍卖公司号称征集到苏轼、赵孟頫的书法,但拍品离真迹相去甚远。如今“明四家”画作在拍场屡见不绝,然相当比例确是赝品。
查一下雅昌艺术网,仅2008年上半年上拍的文徵明书画就达百件之多!某一家大公司春拍上拍的文徵明拍品竟有13件之多!但春拍时笔者在几大拍卖公司看到的文徵明山水、书法却罕有真迹。这样搞下去,用不了几年,拍场上流通的文徵明书画岂不将大大超过国家馆藏?实在是荒唐可笑。近一年,国内拍场上八大、唐伯虎炙手可热,成为“名星大牌”,大家蜂拥而起追求名头,于是不少粗制滥造的拍品纷纷涌上拍场,买家要高度警惕。
二、小心真假《石渠宝笈》
近年,在古书画征集上人们格外迷信追捧《石渠宝笈》。由于其著录过的拍品往往能拍出千万元的天价,于是大家开始在《石渠宝笈》上挖空心思做文章,有的公司拿它大肆炒作宣传。虽然《石渠宝笈》也收进了少量伪作,但皇家收藏毕竟非民间可比。
看一看2008春拍几件最终拍价上千万元级的古书画,哪个不是打着《石渠宝笈》著录的旗号?但要警惕“金字招牌”有时也暗藏陷阱,搞不好大价钱买来的也可能是垃圾,这样的教训此前并不鲜见。所以,对待《石渠宝笈》也要谨慎小心,特别是那些冒充的假《石渠宝笈》,要避而远之!多到博物馆去了解研究一下真正的《石渠宝笈》中的画作和乾隆五玺、八玺钤印格式手法,对买家无疑大有帮助。
三、买家自身要懂鉴赏
古书画市场之所以出现问题,关键是买家不懂鉴赏,缺乏真伪识别能力。在短时间内可以速成一个当代艺术的大藏家,但却不可能摇身变成一位古书画的大藏家,因为收藏古书画还需要买家能鉴会赏,对中国书画史有较深的了解。特别是要能鉴别真伪,否则在鱼龙混杂的拍场只能上当受骗。看一看近代的古书画收藏大家,无一不是大鉴赏家。
书画作品的真伪判断,归根到底是对真伪进行比较,寻找二者差异的过程。识真是辨伪的前提与基础。由于古代书画的真品名迹大多珍藏于各大博物馆中,到博物馆去目睹它们的庐山真面,是提高辨伪水平与能力最有效可行的办法。在各大博物馆中,故宫、上博、辽博、南京博物院珍藏的古书画数量最多,体系最全,多到这些博物馆走一走,看一看,一定会获益匪浅。对古代书画的发展脉络及每个名家的风格面貌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与了解,再回到艺术品市场后,才能做到心中有底,一些困惑也将迎刃而解。否则贸然在鱼龙混杂的拍卖市场出手,必将是盲人摸象,为制假者所害。因此,多看真迹、懂得鉴赏对投资古书画不可或缺。
四、万勿盲目迷信专家
近两年许多企业界人士也纷纷看好书画市场,持资介入。但由于他们对艺术品多缺乏认知,所以寻找投资顾问,由专家为其掌眼的现象很普遍。这虽然不失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但专家不可能万无一失,他们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有时甚至一次判断失误即可使上百万元的投资付诸东流。
更有一些所谓的“专家”故作模样,乱说一气,对市场造假一无所知,其结果只能使买家误人歧途,这样的专家时下不在少数。因而,专家意见仅可参考。那种只管出钱而把生杀大权交由专家定夺的办法是十分危险的,可能将付出惨痛的代价。购买艺术品最终凭借的是自己的眼力,而非耳功,眼力不高的买家迟早会被市场淘汰。
眼下,古书画行情稍有好转,大家要格外珍惜,如果一轰而上,发展下去只能将古书画搞臭搞烂。只有严格把关,为买家着想,从长线考虑,规范经营,才不会是“短命行情”。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