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
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
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
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
书法,是汉字书写最诗意的表达。纤纤一管,无筋无骨,挥毫之间,诗意漫天。
最初关于“人”的概念,是小时候父亲展开三字经字帖,指着人字对我说的:“人字两笔,一撇一捺,撇须如利剑截断犀象之角牙,捺须如崩浪奔雷般的气势,人字方能呈头顶高天,脚踏厚土之势,顶天立地,方为人!”
从前过年的时候,看爷爷在火红的正丹纸上写的“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字字刚健有力,丰润挺拔,蕴含着满满的年味。
看从前的书信,“意映卿卿如晤......”,落笔轻重,用墨浓淡,行文起伏变化间饱含眷眷爱恋和依依离情,笔笔含泪,字字泣血,感人至深。
看古人的书法作品,横如千里阵云,竖如万岁枯藤,笔笔有深意,字字有温度,有历史的厚重感;看现在的字,横竖一个样,都是手机电脑快速敲打出来,是冷冰冰的,轻浮的。
中国书法浩如烟海,蔚为壮观,经过几千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书法名家,不过百人而已。字如其人,人如其字,其中最喜欢《兰亭集序》的潇洒飘逸,《玄秘塔碑》的宏正清竣,《古诗四帖》的奔放不羁,《黄州寒食诗帖》的豪宕自然。
“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王羲之天性清和,洒脱不拘,有广为传颂的写经换鹅的故事,还留下东床快婿的美谈。
当时太尉郗鉴遣人来王府择婿,众子弟皆悉心打扮,各展所能,只有王羲之袒腹而卧,如若不闻。正因王羲之深入骨髓的潇洒不羁的气质,才能写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 图上为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局部
《兰亭集序》,行气流畅,用笔顿挫有致、章法如野鹤游天,“飘若惊鸿,矫若游龙”,达到了“中和之美”的最高境界。解缙盛赞“右军之叙兰亭,字既尽美,尤善布局,所谓增一分太长,亏一分太短。”
在我看来,《兰亭集序》就如姑射仙子漫步云端,步履悠闲潇洒,顾盼神飞,是“清水出芙蓉”般不加雕饰的超尘脱俗。虽兰亭真迹已不在人间,人间一直流传着兰亭的美。
▲ 图上为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图下为文征明《兰亭修禊图》局部
柳公权书法极富盛名,当时民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柳公权为人刚正不阿,荒淫无度的唐穆宗曾问柳公权如何运笔,柳公权答曰:“心正则笔正!”唐穆宗为之改容。其字一如其人,刚健挺秀,铁骨铮铮。
柳公权六十四岁所书的《玄秘塔碑》,笔力挺拔矫健,书体疏朗刚正,行间气脉流贯,内敛外拓,全碑无一懈笔,虽历经千年,依然清晰完好。王世贞《池北偶谈》赞:“玄秘塔铭,柳书中之最露筋骨者,遒媚劲健,固自不乏,要之晋法亦大变耳。”
▲ 《玄秘塔碑》局部特写
在我看来,《玄秘塔碑》就像一位隐于深山的绝世高手,侠肝义胆,一身正气,江湖一旦纷争起,出手扫尽不平事,又飘飘然而去,不知所踪。
▲ 《玄秘塔碑》局部
张旭狂草与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当时并称“天下三绝”。张旭又有“颠张”的雅称,颠在何处?张旭每至酒酣,以头发饱蘸浓墨,狂呼大叫,在粉墙素屏上东涂西抹,一笔狂草,满壁纵横......杜甫诗云:“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古诗四帖》是张旭流传于世中最精彩的作品。此帖用笔顿挫使转,刚柔相济,笔画连绵不断,奔放不羁,满纸如云烟缭绕,一气呵成,给人以痛快淋漓之感。董其昌评:“有悬崖坠,急雨旋风之势。”
在我看来,《古诗四帖》犹如飞天神女遨游太虚。飘然而至,衣袂翩翩,如云出岫而轻盈;悄然而去,余韵不尽,如云蔽月而婉丽;忽长袖而舞,如流风卷白雪,忽又伫立长思,如明月照空山。
▲ 唐 张旭 草书《古诗四帖》局部
一生屡遭贬谪,依然笑看大江东去,纵谈世事古今,除了苏东坡,几人能做到?苏东坡的豪放旷达,也一样体现在他的书法中。苏东坡说“我书意造本无法”,“天真烂漫是吾师”,有怎样的个人意绪就写怎样的书法,是宋人“尚意”的最高境界。
《黄州寒食诗帖》,是苏东坡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作。此帖笔法起伏跌宕,迅疾而稳健,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结字或大或小或疏或密,参差错落,变化纷纭,诗意与书意相互映衬,共同描画出苏东坡当时悲凉的心境。
在我看来,《黄州寒食诗帖》就如一名落落不合时宜的风流狂士,洗去一切纷华伪饰,以赤裸裸的拙涩面目示人。在风雨如晦中,疾呼狂走,仰天长啸。
▲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局部
书法,其实写的是人的性格,每种字体,都有它的灵魂,它的喜怒。
一碑一世界,一帖一净土。
不管时代如何变化,书法依旧是缓慢的。在一笔一划的轻重起伏间,世界越发安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