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9点半左右,黄永玉在袁海龙的陪同下来到位于柳埠国家森林公园内的涌泉书院。涌泉书院是一座古典园林式建筑,据说是北方较大的一座有唐宋遗风的新建园林。黄先生保持着一贯的“时尚”打扮,虽然天气闷热,但黄色西服红色衬衫配花格领带,显得精神很好,很难让人相信他已经是 86岁的老人了。黄先生今天是带着孙女一起来的,他们沿着林间小道参观了二松堂、望月楼、讲堂等古典园林建筑,中间还到荷塘边观赏了盛开的多种荷花。
走到园林中间的画室,黄先生坐下来休息,记者立即对他进行了专访。
不受规矩限制,画出了一点真性情
首先说的便是刚刚参观过的书院,黄先生认为书院修建得非常好,看得出设计和修建的人用了很多脑子,其中既有全局的设计,细节处又很讲究。
黄先生很随意地坐在古典花梨木椅上,嘴里叼着一根粗大的雪茄,一般很难想象,这位身材不高的老人,在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漫画、壁画、书籍装帧插图、装饰画、陶瓷、雕塑、剪纸、蜡染、诗歌、散文、小说、剧本、杂文、游记、寓言、格言、童话、小品等各个文化艺术领域中任意驰骋,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就,而他却没有什么架子。他告诉记者,自己虽然在艺术上取得了一点成就,其实没什么可吹的,因为没有进过正式的学校,没有专业美术基础,是吃杂食的,不忌口,也不受规矩的限制,所以吸收的东西和学院里教的不一样,这样才学到了一些真东西,才敢像现在这样画,没有束缚,算是画出了一点真性情的东西吧。但这样也有缺陷,就是缺少扎实的专业基础,所以还是要清楚自己的局限性,要很现实地看待自己。
对于画作在创作时是否考虑到其中要包含一定的意义,黄先生回答,我画画时从来不考虑要有什么很深的意义,而是在不停地探索技巧。所谓的“把自己的人生都体现在作品里”,那是吹牛,靠不住的,我不是政治家,不需要每天考虑什么意义或价值,我就是简单的画画,把自己的兴趣表现出来就行了。
为写作,要努力戒掉画画这个“恶习”
喜欢艺术的人都知道,黄先生非常喜欢画荷花,被称为“荷痴”。对于这一点,他说:“其实也没有特别的原因,就是画得多。我还喜欢种荷花,我北京万荷堂里还有你们大明湖的荷花呢。”
画画是黄先生的一项重要工作,他一般每天要画 7个小时,最多时画13个小时。但目前,他用心最多的是写作。他告诉记者,自己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已经在《收获》杂志上连载1年多了,现在还只写到他7岁时的生活,他要一直写到自己60岁时的经历,时间很紧,怕写不完就死了,所以拼命赶,每天要写2000多字。但是老是想画上几笔,就耽误了写作速度,“要慢慢努力戒掉画画这个‘恶习’,不然把小说写完的可能性就不大了。”
人要活得简单、快乐
黄先生对生前身后事看得非常开,一点也没有烦恼的感觉。
黄先生已经86岁高龄了,很多和他同辈或年龄相当的艺术家都去世了,对此,黄先生看得很开,他以一种非常豁达的语气说,“人不要怕死,怕也没用,不怕也没有用,朋友死了我不会很悲伤。我已经想好了,我死了,把尸体送到火葬场,家里人把我身上手表什么的都摘下来,这个值钱,骨灰也不要。人活着不要想这个事,还是要想想如何干好工作,这是最重要的。多画点东西,写点东西,朋友来了随便聊聊天,这样的生活就挺好。老年人要看到自己的局限,不要倚老卖老。很多老年人怕被年轻人看穿,这样就不会生活得快乐,要让他们知道你的长处,也要知道你的短处,这样才能活得简单、自由。我喜欢和年轻人来往,我的短处他们也知道。”
“济南的变化太大了,有些认不出了”
曾有好友问黄先生,在他那么多专长里,他最喜欢哪个?黄老说,我最喜欢的是文学,第二是雕刻,第三是木刻,第四是绘画。但前三项爱好都全靠绘画养着,因为稿费太低了。对于文学,黄先生称比较喜欢《儒林外史》,读起来感觉好,然后是《水浒传》,其中的人物画起来好玩。《红楼梦》不太喜欢,是到了30多岁才读的,感觉就是那么一个园子里一些公子哥和小姐的生活,可能有的人很羡慕,但同他的生活没什么关系,感觉没有趣,看了一遍就不再看了。《三国演义》挺有意思,但里面的人物太多了,人名不太好记。
说到《红楼梦》,正好现在电视上正在播放新版的电视剧,黄先生说:“当然不看,但有时也看一些电视剧,因为看电视剧不需要用脑子,像前些日子就看了《上书房》,每天晚上看一点。不喜欢看儿女情长的内容,很轻飘,没看头。我也不上网,有一个手机,只会最简单的接接电话,其他什么功能都不会使。我最熟悉的家用电器就是手电筒。”最后这句话引得在场众人哈哈大笑。
最后,记者问黄先生多少年没到过济南了?他笑着想了想说,很多年了,记不清了。济南的变化太大了,有些认不出了。济南虽然变化了,但变化得很好,有的城市也在变,但变坏了。济南的长处是有树,到处是绿色,有益人的健康。现代建筑大都庄重、朴素,加上具有一定的平面距离,显得很大气、宏伟。这么多的建筑不是一个设计师设计的,但感觉却很一致,不花哨,配上树木和开阔的距离,这样,建筑就显得有味道,城市也就显得更有内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