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美术网 > 美术网艺术头条 > 艺术名家 > 艺术名人

詹建俊:不务虚名的艺术人生

[主持人]:各位网友上午好,欢迎收看人民艺术家访谈栏目,今天我们访谈的主题是“詹建俊不务虚名的艺术人生”。《狼牙山五壮士》、《潮》、《高原的歌》等一系列经典画面,技术了中国当代各个时期的历史特征,詹建俊也因此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是浓厚的一笔。这些杰出的学术成就并不仅仅构成其艺术人生,他还是个著名的美术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尤其是其为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繁荣而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更是难能可贵。他还有一系列耀眼的光环:中国美协顾问、中国油画学会主席、中央美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但是他总是踏实的、认真的做好每件事,从不失张扬。这就是詹大艺术人生的特征——不务虚名。今天,我们荣幸邀请詹主席做客人民网,跟广大网友进行“直面”沟通,欢迎您詹主席! [12:03]

[詹建俊]:大家好 [12:01]

[主持人]:您从1957年俄罗斯专家马克西莫夫的“马训班”毕业,在训练班,您26岁时即做成名作《起家》,它给人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当时您是在什么环境下成这个作品? [12:01]

[詹建俊]:《起家》这个作品是我在学习油画毕业时期的毕业创作,他要求我们每一个人要有学习当中带有总结性的创作,所以我就画这样一个题目叫《起家》,这是我那张画,不知道朋友们还有印象没有。 [12:00]

[主持人]:您当时创作时非常年轻。 [12:00]

[詹建俊]:当时26岁,这张画已经过去50多年了,因为这张画那个历史时期,是50年代,50年代后期是建国,当时才建国七八年,那时新中国初期,属于百业待兴,当时我毕业创作时,就感觉到有一个事情吸引我,就是我们国家由于农业发展的需要,有很多很好的土地没有开发,特别是东北——北大荒,当时都是黑土地,但是都没有开发,所以就号召报上,号召全国的有志于建设国家的青年,自愿到北大荒开发这片土地,后来包括很多,上海、北京、天津很多城市的青年都报名参加,组成了“青年垦荒地”,当时特别有意思,我们也是那种心情,为了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热情,我当时就选择了这样一个内容。而且我也去访问了,特别是介绍我们到北大荒来体现那里的生活,到北京的一个青年集中的地方,那是很艰苦的一个生活环境,因为当时去时,就是面对一片荒地,什么都没有,就是纯荒地,房子也没有,要自己搭建帐篷,临时住宿,盖的房子都是土房子,自己在那里搭造、起火、生存下去,我这幅画就是画的是当时我感受到的,或者说我想象到我自己感受到,画的是就是刚到荒地的青年人准确搭帐篷建立自己的新事业的起点,面对荒原都象征他们面临将来生活的各种寄予的情况。这时创作这幅画,我们都是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从开始酝酿,一直到搜集材料、体验生活,这张画是这样产生的。 [12:00]

[主持人]:就是说从构思到完成用了一年多的时间。 [11:59]

[詹建俊]:因为一开始,学习中要布置你要考虑毕业创作的内容,因为作为毕业创作大家都非常重视,学校也非常重视,等于它是你学习的总结。 [11:59]

[主持人]:这幅画一发表出来就引起了很大的共鸣,当时您对这样一个成功,您是持什么样的心态面对? [11:58]

[詹建俊]:因为这张画画出来刚好赶上莫斯科举行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因为我当时很年轻,就把这张画选去参加联欢节有一个美术竞赛,这个竞赛有各个国家青年的美术作品展览,这张画在那个展览上就获奖了,获奖之后我也不知道这张画要去展览,获奖也不知道,就是在获奖的第二天,我早上起来,到操场上,人家跟我说,今天报上登出来,你这张画获奖了,很小的消息,我才知道获奖了。当然当时很高兴了。但是,因为获奖这件事我们没有想到,非常意外,都很高兴,从当时的影响来说,学校也很重视,还举行了一个发奖仪式,院长亲自发奖,报上还登了这张画,所以感觉到好象是自己很意外的一个收获。 [11:58]

[主持人]:它给你以后的艺术人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11:58]

[詹建俊]:其实这等于我自己正式油画创作的第一张,奠定了我油画艺术创作的起步之作,很多人说,你这张画叫《起家》,你好象也是从这张画起家了,所以给我很大的信心,因为我觉得我选择的道路,我坚持的一个艺术的思想,包括我自己学油画自己所掌握的技能是可以得到社会认可,因此我就坚定了这样走下去,实际上就给自己增加了信心。实际上当时没有太多的想法。 [11:57]

[主持人]:您还有一幅作品记叙了当时各个历史时期的作品,据说《狼牙山五壮士》在当时的创作进程中遇到一些争议,创作并不是太顺利,您能介绍一下当时的创作情况吗? [11:56]

[詹建俊]:《狼牙山五壮士》没有《起家》这么顺利。《狼牙山五壮士》是国家的一项任务,是当时革命历史博物馆要开馆,开馆时要展示我国从古代史到现代革命历史的发展历程相应配合一些艺术作品,所以在革命历史中,确定有很多题目,这些题目需要组织画家来画,当时画的画,因为我们比较年轻,而且我也刚毕业,那是1958年给了这个任务,等于刚毕就接受这个重要的任务,当时的老师,就是我们的先生们,是院的领导,也是美术界的领导,拿着一批题目选定一些作者来认定,你在这些题目中,你觉得哪一个你想画,我自己就认定了《狼牙山五壮士》这样一个内容。就是这张作品。 [11:56]

[主持人]:像山峰一样。 [11:56]

[詹建俊]:这是我当时拿到这个题目之后,我了解和调查、学习了很多有关这方面的史料,我也进行了相关的访问,特别到狼牙山去,因为五壮士有两位健在的,是侥幸生存下来的,有一位我还访问了他。当时有这样一个想法,有想把五壮士表现称这样一种状态,尽管他在一个战斗当中是一个很英勇的,是经过艰苦、顽强的战斗活动,是最后不得已的一个结果,但是我觉得这个结果本身非常显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所以我就把它处理成准备跳崖,就是说敌人已经包围上来了,已经弹尽粮绝了,为了保护部队,为了暴露自己,也不让自己的部队牺牲。这幅画图我从我们构思开始,一些构图、草案这个过程都要经过领导来不断地看,提意见,甚至是审查。这个稿子当时出来的时候,很鲜明地明显表达清楚的时候,领导审查当中,有很多的领导有不同的看法,特别是有一些专家也有不同的看法。因为觉得我把这么英勇的战士画在他要去跳崖,要死,而不是把他们表现在战斗当中,因为当时有一个文艺思想中的历史情况,因为当时的文艺思想(现在来看)比较狭窄、比较左一些,任何事情值得歌颂的,一定要歌颂,而且要强调他最正面显示他的主题思想,其实我这个也是正面的,而且更能突出这样一个事情的本质,而有一些领导觉得我这个有负面影响,而这个负面影响就好象这些战士英勇精神没有了,没有在战斗当中去显现,所以有点框框,当时思想上的局限,要求我一定要把它改成在战斗中表现五壮士的这样一种顽强的战斗的精神,所以一定要画在战斗中才能表现英雄,你这样会产生很多负面消极的影响,甚至有的领导,因为当时有文艺上的修整主义的倾向,认为我有一点消极对待英雄题材的处理,所以有一些领导很尖锐地把我的作品都认为有这种思想问题,所以有一阵子,很长一个阶段,在创作进行中,我必须按照领导说的去来画他们在战斗中,因此我就画在战壕里打啊,冲锋啊,或者搏斗啊,但是我总感觉这种战争当中不能够体现我所要的,对这样一个特定题材特定任务的主题,我始终在心里感觉,那样不符合我对这个主题的理解,但是领导又规定你必须这样去做,所以我就很苦恼,当然画了很多稿子,一方面心里有不同看法,另外一个方面,因为领导不同意,不通过,不通过你这个画就没有办法,等于是“夭折”了,这张画是我头一次毕业之后重要任务,也是我头一次体会到创作作者的思想和领导者以及其他人对你的要求当中的苦恼关系的处理,后来花了很多稿子,那个稿子我本身也觉得不如这个好,但是很多领导看了以后,虽然他觉得要在战斗当中,但是在战斗当中体现出来的东西,因为领导当中有很多的专家,当时有历史博物馆领导,还有画协、美协的领导,当时把所有的稿子放在一起,有一位领导还是认可我原来的稿子,他认为这样画也是可以的,这样不等于就不能够把英雄画得在这种状况下,不一定非要打。在苦恼很长时间之后,得到领导对我这样处理稿子的肯定,幸亏有这位领导的肯定,他就说,包括苏联有很多反映战争的题材,也都不是非得战斗的,很多纪念碑也是很概括地突出一种英雄精神就可以了,强调他们的一种气概,这是当时本质上的东西,而不惜表面上非要表现战斗,在这种情况下,这张画才算落实下来,可以进行创作,因此我才正式区划,中间受到一些波折,这种波折是受当时文艺思想的局限。 [11:55]

[主持人]:从打草稿到完成创作用了多长时间? [11:55]

[詹建俊]:也很长时间,也差不多有接近一年时间,因为当时搞这种创作都是很重要的任务。所以从你开始接受题材,到接受材料,到酝酿构思,到一个个构图,草图,审查中间的过程很长。真正画要两三个月就画出来。 [11:54]

[主持人]:当时您也非常年轻,才20多岁。 [11:54]

[詹建俊]:这张画是28岁时画的,正好是51年了,半个多世纪了,时间真快。 [11:53]

[主持人]:在文革后,您很快从文革中的阴影中走出来,创作一批具有鲜明时代意义的作品,如《高原的歌》、《潮》、《回望》等,请您重点谈谈在当时的创作过程中的影响。 [11:53]

[詹建俊]:改革开放以后,人的整个生活状况和当时的文艺思想、政治氛围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在生活上受到一种放松,因为在文化大革命时精神上受到一些扭曲,大家都有一种重新获得“解放”的感觉,喜悦的感觉。大家的心情都很愉快,当时文化大革命以后心情特别愉快,因为在文革中文艺思想做了很多框框,必须反映政治斗争的,而且必须突出什么样的内容,规定性很强,要求很具体,因此那时创作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可能你自己想画什么就画什么,一般来说都不能从事艺术创作,都要从事实际,就是投入到实际工作中,比如说下放劳动等。改革开放以后,重新获得创作上的自由,包括精神上的解脱,感觉心情非常舒畅,那个时期我画了几张作品,这里也有一些。比如说《高原的歌》,这是我1979年画的,文革以后第一次的全国美展,就是第五届全国美展,那时我第一次全国全国美展让我画一张作品我就画这样的题材,这个题材本身是我当时的一种心境的反映,也是当时人们在那个时期,人的精神都好象获得解脱,非常舒畅、舒展的感觉,从那种紧张的状况下,获得那样一种生活的变化。我想画这样的题目,怎么样表现我内在的精神?所以我在我生活中,我感觉以前去过藏区,到了藏区,草原牧民那种人和自然的结合,一般他们的生活习惯,一般走路和行进都要唱歌的,给我印象特别鲜明,所以马上这样一个感觉就出现了,我就想画这样一个内容,所以我就想画草原上牧民骑着牦牛、马,在天空太阳温暖照射下,充满着鲜花草原,这样一个美好的境界,这种境界和我的心境和我们当时处的历史背景也有关。这张画画出来,有人跟我开玩笑,因为我张画的处理,是整个暖烘烘的感觉,文革刚过,文革中很流行,特别是美术上,强调红光亮,那个红要像红海洋一样,寓意着革命和斗争,而光是寓意着光明的精神,所以当时文革中非常流行“红光亮”但是整个反映的精神和思想内容是不一样,刚刚文革过后,很多文革中人的画,在情绪上“红光亮”不太愿意画“红光亮”的东西了,他们就问我为什么又画“红光亮”我认为这个概念不同,那个“红光亮”是血与火,我这个是希望、温暖,特别我是把人处在太阳刚刚出来当中,照在人的身上,那种感觉是透彻身心的感觉,我都没想我这个是不是和文革时的“红亮”有所接近,完全是自然而然的,但是人们看到这里,会联系到这里,其实一张画不在这,在于你真正的内涵,赋予它的境界也好,在于你是表现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所以不在于表面是红色还是绿。当然在后来,我在中期又画了《潮》,是画农民在生产中产生的变化,也是给大家一种春潮涌动的感觉,象征着中国人民的心情的状况,都是那个历史时期里,在80年代中期,80年代初期画的。 [11:52]

[主持人]:《潮》这幅背景处理得非常有意思。 [11:51]

[詹建俊]:有一种浪漫的感觉,因为我想把春天树的飘动起来很能够象征、激发出一种精神的感染,所以和大片的土地,和农民的状况,和春风的这样一种结合是这样画出来的。 [11:50]

[主持人]:让我们再看一下《回望》好吗? [11:50]

[詹建俊]:《回望》是张风景画,我当时有一些想法,因为当时我们要重新振奋我们民族精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有很辉煌的历史,悠久的文化,很多很多是因为需要,需要把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过去历史,要使得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自豪,但是我觉得我们在那个时期,包括现在,对待我们的文明,我们是正面的,我们有辉煌的过去,是肯定的,但是过去也有很多在今天,我们不能靠在过去这种辉煌上,我们要有新的作为,那是过去的,那是历史的一种成就,这种历史经过世代的演变到今天,这个画里的长城就是这样,长城前面有一个局部,前面的层楼有一些残破了,已经长了一些草,但是总体来讲,它是宏伟的,它是非常壮观的,能够体现我们的历史成就。但是它是过去的,我们要用过去那种辉煌,那只是可以鼓舞我们今天去创造更新的成就和辉煌。所以我把历史的沧桑感和它宏伟,带有一定历史光辉的精神结合起来,画了这样一张长城。 [11:49]

[主持人]:我们想看您近期的作品,在国家大剧院举办的二十世纪中国油画艺术展中,我们再次看到您很多作品,我们注意到您最近画了不少马的,您想通过各种不同姿态的马表示马的什么样状态,您的心情是什么,您想表达什么样的东西? [11:48]

[詹建俊]:马是我喜欢画的题材之一,我有时画人物,有时画风景,马是我很钟爱的题材,还是属马的,我主要是觉得在中华文化传统中对马有一种很强烈的启发,马和人类是最好的朋友,过去马对人类的贡献,无论是从交通,无论是从战争,无论是各方面,都是依靠它来进行的,而且马有一个品质,就是非常忠诚,过去是“愿效犬马之劳”就说马最愿意不记回报而给你干事,而且马很善于奔跑,有无往向前的东西,在动物中我很喜欢马的形态,我画了很多马,我把马不单纯作为一个动物,马所涵盖、表现出来的一种东西,我把它作为和人是一样的,等于是人的精神的显现,因为在马的一些画面里,实际上你在欣赏它的时候,或者我画的时候,寄托了我的一种精神和思想的要求以及内涵在其中。我这里有几张画图,都是画马的。这张画的是在奔跑的马,天空是晚霞,满天都是红的彩云,马在这样的天之下驰骋,表现马的勇往直前,勇猛,感觉它虔诚境界的辉煌和开阔,也是我对生活的态度,通过马,你感觉拟人生应该有这样一种进取的精神。 [11:48]

[主持人]:还有一种浪漫主义精神在里面。 [11:47]

[詹建俊]:包括画面的处理都是夸张的,你像这里有一匹马,这是我新画的一匹马。这是2008年的作品,我叫《光明行》,因为前面有一些光,马身上也有一些光,而且我把马放在这里,刚才那个不太一样,因为它更加奋争,争取那种努力的感觉,有点奋进的的状况,马所显现的精神,等于是为了光明的目标,应该去努力,向着光明去奋斗,去争取,黑暗会过去,光明永远在前面,寓意这样一种奋争一种人生态度,我喜欢马。通过马还是想画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以马来寓意,但是我本人也有马所提供它的形象,马的活动的空间里,它所展现的境界。 [11:46]

[主持人]:您是典型的学院派,但是您的作品,从未游离于这个时代,作为一个美术教育家,您是怎么让您的学生紧扣生活,融入生活? [11:46]

[詹建俊]:学院派似乎好象都是脱离时代的,其实这是我们过去对学院的误解。我们可以说一下“学院派”这个词是19世纪西方显现出来得到,它那时是保守的,要求人们画图斗争要神话故事,都要画历史,当时学院与生活脱节的,我们现在的艺术学院不能用这个概念,因为今天的学院集中了击中了我们国家很多的优秀人才,我们学校的教师,不管我们全国哪一个学院,我们学院的教师都是社会上,在创作上很有成就的,学校里才聘他去作为老师,以前欧洲不完全是这样,到现在西方有一些国家也不是这样,是社会成就上的画家很少在学校里任职,是艺术研究委员会任职的人。而我们等于是学院里集中一批艺术创作人才,而且我们在一般学院派的思想里, 要求学生和老师不断去接近生活,我们在上课时,课程安排里,每年都要有到社会上去实习的课时,每年哪个季度,多长时间,一定要下去,到不同的地方,有的是考察,有的是写生,有的是创作,因为创作本身要求你去完成如何来反映社会的生活。所以今天的学院某种程度上,特别是在它的各个专业领域里,应该说它在学术上,在艺术的深度上,在艺术学术的前沿上是领先的,它不是滞后的,如果你学院和社会上创作人员来说,往往社会上很多好的作品出现,很多都是学院里的有任职的,因为学院里任职不是不可以参与社会生活,它是两个共同的,可以沟通的。所以我们的学院派,我觉得今天意味着它更专业化,更注意艺术深层次的研究,更注意艺术学术的研究深度,而且要求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一定要在这样的领域里,要拿出好的作品在社会上,能够起到作用的,所以我觉得今天的学院是老师和学生,和过去老的学院不同。现在还是说学院老的概念,社会才是最先进,最新的技术,当然学院有它学院的规范,有教学生,学生一定要从很基础的东西学起,但是学生当中学习期间参与社会生活不多,主要还是集中这批师资的力量,这反映出学院的水平,包括科技方面,你看清华大学,很多我们先进的新的科技方面成果,学院都是领先的,老师讲,我们在全国美展中,我们学院中老师的作品都是领先的,所以学院派,今天要看成是学术领先,人才集中,而且要位居时代前列。你去调查一下,社会上所有的大的展览,要把中国所有学院里的老师去掉,他的优势就没有了,当然你毕业了,总是在社会上从事创作,但是现在有很多误解,把社会上最新的东西,把学院说称很保守,这是误会,而且学院里有它所谓深入研究这个专家,特别是学生,和社会接触就没有老师实践得多,但是也要求学生创作时一定要反映社会生活,课题上就有要求,交的作业就有要求,所以在新中国的学院里,我们从上学时起,一直到我们教学,一直到社会上承担着一定的工作,还有一些活动参与,始终在我的观念里,和社会一定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然的话,你的艺术创作就会枯竭,就是成为一潭死水。 [11:46]

[主持人]:您曾经说过,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您为中国油画的发展可谓鞠躬尽瘁,现在担任中国油画学会主席,关于推动油画中国化的创新道路,您有什么具体举措吗? [11:44]

[詹建俊]:我们学会作为专业的团体,把我们中国油画学术方面整体艺术水平提到新的水平,包括在学会成立之初,我们有一个艺术委员会,我也是当时的主任,我也是一直在做这项组织工作。特别是近十几年来,我们一直在想,而且在策划组织怎么样能把我们这样一个中国油画的水准不断地提高,而且使我们中国油画带有中国艺术的特色,油画是国际性的,而且是从外国学来的,但是你不可能和外国的一模一样,必须要有本民族、本国家的特色在其中,这是一个学术课题,如何把国际性的,从外面学来的艺术传统东西,把它融在中国的文化中,又要创造具有当代中国时代民族精神的特色的作品,这和我们整个油画艺术的发展,我们会分门别类组织很多活动,组织很多能推进我们传统艺术来思考这些问题,如何学习西方,如来来发展自己,比如说我们前些年,我们一直在不断组织活动,把中国的山水画和中国的油画家画的风景画,这两者有共同性,严格来说,都是西方概念是风景,中国传统概念叫山水,把两者对比起来,同时展出,同时进行研讨,互相直观地会来相互观摩借鉴,研讨这其中有什么异同,怎么样来改进,这是对我们油画家如何学习传统,甚至关于国际油画家如何发展他们油画传统的,我们组织过两次大型展览,我们在天津还组织了一次“形象对话”把我们传统的水墨画来画肖像,中国工笔来画小小,和我们油画肖像画放在一起也是一种对话,在对话中,大家在学术上、文化上、艺术的表现上我们可以进行交流。我们每次展览都有相应的学术研讨,要组织评论家,研究美术史论家,来参加我的研讨活动。因为中国的油画从历史的发展过来,有一个特点,写实特点特别得到中国民众的喜欢,但是写实油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存在,所以写实油画如何发展,我们前段时间专门举行了大型国际性展览精神与品格,中国写实油画研究展,把写实油画的概念,大家不太知道,以为画得很细很细,像照相一样,其实这就是写实,我们把这个概念界定一下,写实过程中有时间问题,在精神品格上有什么问题,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问题,通过这样一个全国性的展览,把我们这个方面优秀的有代表的性画集中在一起,集中展示,大家再进行研讨,这是很有有中国特色的推进。我们这个展览,展出之后,又感觉到广注意写实,现代艺术发展到今天,它现代艺术的现代性,当代性,它不仅仅限于写实,所以我们随即举行了一个这个展览,就是在这本画册里,中国现代画研究展,强调“拓展与融合”,在那种精神品格研究写实的基础上,我们把形式语言扩大,你抽象的,现代语言观念,在某种程度的不是真实的,或者是梦幻的,或者是带有纯抽象的,纯绘画写实语言研究的,这里有很多材料,材料,包括他的观念,审美的取向,都有很写实有很大的差别,我们也要吸取,我们不能说中国写实,不写实我们就不接受,现代很多人很喜欢现代的美术作品,包括抽象,我接触很多人说,抽象的画很好看,很漂亮,现代家庭里希望有现代艺术品,因此我们在学术领域里,在油画队伍中,也要提倡如何在现代艺术中去吸收和发展,使我们能够在中国的油画中,能够把领域拓宽,而且研究得更深,中国油画是学西方的,始终有人家好的优秀的东西,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思想观念方面,都应该去吸收和研究,把它研究深,好东西都可以吸收过来,我们不能简单画,我用油画就可以了,有一个学术上达到的高度,我认为你应该追到这个高度,但是这个高度不一定和他一模一样,观念一样,所有的东西都是必须后面跟着不是这样,但是必须在各个专题的氛围内去跟着他,所以我们分别举行各种研讨、展览。另外我们在研讨中也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也发表我的意见,对这个画的看法,我也写过文章,关于中国油画现在的处境,应该怎么样去发展,包括在中国油画要自觉地建构中国优化的特色,如何能够建构中国油画的特色,拿出来是很好的油画,但是和西方的油画不一样,很有中国的特色,有西方的内涵,这样我们中国油画在世界艺术展中才可以显现出他自己的光彩,要分门别类想和策划一些活动,不断去推,我们这个展览完了,我们还在准备,再做什么活动,在现有的基础上再推进一步。 [11:44]

[主持人]:您曾经举办多种全国性的美展,也多次担任过评委会主任,但您第一次大规模艺术个展却到2007年5月下旬才举办,为什么会这样? [11:42]

[詹建俊]:因为我们这代人与时代有一个关系。我们的青春年华是处在文革时,在那个时期,总觉得个人还是不成熟,还需要成长,另外那时不提出突出个人,强调的是要突出集体,不能突出个人的,包括那时你要是运动会上跑了第一名,得到了奖品都要给大家分了。它是一个历史时期强调一种观念,强调集体性,强调突出一个集体的观念,你一定不要把自己放得很高,你的贡献是社会和大家的一分子,所以那时一个思想就是不要突出个人,所以有自己艺术的想法,另外也有那个时期的关系,所以那个时期我没有举行个展,学校为我画的画做了一个观摩,做了一个展览,然后请大家来看,那叫“观摩会”叫“观摩展”不叫个人艺术展名字都不一样,但是真正的个人展览,的确是2007年才举办,我考虑,改革开放以后,我觉得面对很多新问题,从我个人的艺术发展上,我觉得眼界很开了,眼界开了以后,很多问题需要思考,在艺术实践上我应该怎么样再沉淀,要进行一些探索,所以我时间和精力花在研究和学习,自己怎么样探索上的多,尽管有很多作品出来,有参加社会上办得各种大展,大家这都是我每个阶段每个阶段实践的成果,拿出来就随时参展了,我个人要把所有的作品放在一起展览,觉得我自己的画没有更新的作品,我自己真的是这种感觉,没有说我想要达到的艺术的高点,总觉得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就是说,我的理和我自己实践出来的成果,还没够到,还有很多遗憾。因为我们搞学术的人,眼界比较高,有人对人家眼界高,对自己眼界也高,要求也不低,但是自己能力有限,你解决很多问题,包括你自己的生活、思想、艺术的局限,所以它只能选在这样一个状态,好象也没有什么太新鲜的东西,人家都知道了,你展出有多大意义,不一定要办展,没有必要让别人知道你,一个是忙,还有忙于自己研究学习,画完这个,还有一个新东西好画,而办展人力、物力还是很费精力的,所以就没拿它当一回事,也没有觉得太必要。后来又朋友说,你都这么大年纪了,应该办一个展览了,所以有不少人帮助我,所以我才办这样一个展览。 [11:41]

[主持人]:您26岁创作第一张成名的作品,到现在,2007年大概有半个世纪,您才第一次办了这样一个大型的个展,对自己要求太严格了。 [11:40]

[詹建俊]:这是应该的。 [11:39]

[主持人]:最近您在创作和展览上有什么安排吗? [11:39]

[詹建俊]:没有,最近我正在忙于创作国家的一个重大题材历史画,就是一个艺术工程。我画《狼牙山五壮士》是建国初期,国家为了筹建博物馆的需要确定了一些题材,经么这么长历史时期的发展,从国家角度,中宣部,文化部,因为那个时期的画有一定的历史局限,那时的画还没有发展得很好,另外今天艺术,各个方面人才水准都不同了,又重新确定一百个重大题材,这些重大题材从我们新的国家历史五四运动牌示,发展一步步到今天改革开放,有一百个重大历史题材,国家要请社会上有能力承担这个任务的画家,我也承担了一件作品,这个画大家都很重视,国家也很重视,因此大家的精力都投入到这个创作过程中,我和一个年轻画家合作,因为这个画工作量很大,我画的是《黄河大合唱》不是一个历史事件,但是作为反应那个时代的民族精神,有这样一个作品。那个年轻画家也是一个很好的画家,因为我一个人的能力,主要是工作量,很大画起来很辛苦,要爬上爬下的,最近很大一部分精力也是放在这上面,另外我们考虑到,要组织什么样新的一个展览,就是我刚才说,在当前在这些展览组织过之后,需要在哪个方面更深入的推进,使中国的油画进一步发展,我认为这个方面也是大家在想,在进行策划当中,我个人也在考虑,同时主要的经历画这张历史画之外,目前小作品很少画。比如说肖像很少,最主要的精力放在历史画上,和全国的油画活动往前走,基本上时间都放在上面,也挺忙的。 [11:38]

[主持人]:很期待您那张作品。谢谢詹老,谢谢您,再见! [11:38]

来源:人民网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或投稿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请浏览者自行判断取舍,若有观点错误或侵权等信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配合!转发请标注:美术网(meishu.com) ,多谢支持!本文网址:https://www.meishu.com/news/meishujia/qianlifaxian/2019-09-17/32588.html

美术网相关文章 艺术名人最新 艺术名家最新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