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我的辞职与道德无关
开栏语
今天,又一个新栏目与你见面。
“高端访谈”是本报推出的一个深度新闻访谈栏目。我们以新闻的眼光关注高端人物,以平民的姿态最大可能地记录高端人物的理想、人格魅力及生活百味。我们相信你会有兴趣从今天开始注意这个栏目。
“高端访谈”首先从文化名人陈丹青开始,我们将带你了解他,以及他所带动和影响着的某个行业,我们关注他名人光环的背后、他的性格及性格的形成、他们的奋斗及奋斗的艰辛。希望,”高端访谈“能成为你的朋友,因为我们都关注这个时代及这个时代中的人物。
“画不出那种感觉了”
记者:在公众的印象中,1982年的陈丹青是位名画家,2000年的陈丹青是位“海归”,今天的陈丹青是位写作者和演说家。您同意这种身份变化吗?
陈丹青:《西藏组画》在国内引起的反响比我想象的大。我在国外的生活也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我第一天到美国,就面临一个生计问题,我必须卖画讨生活。在美国的18年生活,我一直是个流浪画家,我也没有想到回国后,会一夜成为清华大学教授。
记:有人说,画画是艺术家的全部。好像现在你画得少了,说得多了。
陈:有过一段让我今天想起来都恶心的经历,那就是不断重复自己的绘画。我记得那几年,我的西藏系列的画好卖,人家画廊等着你啊,你画好了有人出高价买。我就不断的重复那种劳动,贩卖自己的手艺。
记:为什么?
陈:没有当年的绘画语境了。我当时满脑子是纽约,不是西藏。西藏的艺术氛围没有了。画不出来。现在想起来还感觉惭愧,后来,我不敢看当年的画了,看了就反胃。
记:曾经有段时间,你在美国的画很有感觉,我也听艺术界的人谈起过。
陈:1985年到1995年那段时间,我的确疯狂的画过一些画,那些画不是为了挣钱,有一段时间,我半年没有挣到一分钱。
记:后来你教书了,教书时还画画吗?
陈:现在一年也画不了几张画,主要是给学生上课时做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