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单为红色文史拍品
记者昨天在上海国拍公司一楼展厅看到,六七百单、近千件拍品正在公开展示,其中三百多单为红色文史类拍品。上海国拍文史连漫部主管张文标告诉记者,其中最珍贵、价值最高的拍品为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工农红军优待条例》,尽管这本小册子起拍价只有1万元,但市场估价百万元。
“这是我军第一部拥军优属的法规,由毛泽东主席、项英副主席等签发。根据业内人士考证,这本条例是真品无疑,因为册子里的‘红军’等字,大小差距很大,当时苏区印刷厂条件困难,所以铅印本的质量不好。 ”张文标表示,目前这本条例手册尚属首次发现,就连国家图书馆、军事博物馆也都没有,可见其稀少与珍贵。 “曾经有人出价20万元购买这本条例,但主人没有出手,目前我们预计它的市场价在一百万元左右。 ”
两张1929年间中共江苏省委执委印发的“为四一二纪念告工农兵士贫苦群众”、“为准备五一总罢工示威告上海工友书”的传单也十分珍贵,上面盖有曾任中共中央机要处主任张纪恩的印章。起拍价1000元,市场估价约为1万到2万元。
张文标告诉记者,去年上海国拍的一场古籍拍卖中,曾夹杂了十几本红色文史,被竞拍者争抢一空,这让他们看到了红色文史的市场走向。“一本1949年出版的毛泽东著作《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精装本当时拍出3.5万元。近年来,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普通红色文史市场价都在5000元左右。 ”
红色文史多老干部收藏
此次红色文史拍卖会的规模之大为上海首次,国拍方面透露,这是因为过去拍品难以收集,直至近期沪上一名老干部去世,其家人低价处理近两百件文史资料,才使拍卖会成行。
业内人士将 “红色收藏”定义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为建立新中国而斗争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书籍、照片、传单、文件等资料”,其中包括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三个阶段,尤以上世纪30年代的土地革命时期藏品为贵。当时绝大部分的红色资料都是地下出版物,不但发行数量少,保存下来的可能性更小。
“上海当时处于 ‘白色恐怖’之中,红色出版物少之又少,大多在苏区、老区。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很少有机会接触到这类文史资料,基本都出自当年的老干部收藏。 ”过去常有国家博物馆(微博)、军事博物馆向老干部无偿征集红色文史,纳入馆藏。但随着“红色收藏”的兴起,如今这些红色文史的身价大涨,博物馆也不得不出大价钱收购。
红色收藏仍有升值空间
“十年前‘红色收藏’市场逐渐成型,这两年更是逐渐兴起。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几年前一本红色出版物价格不过几十元,如今都卖到上千元。随着年轻人介入收藏,以及若干年后的国庆70周年、建党100周年,都可能再度拉高行情。
“这次关注我们拍卖会的有三类人,一种是研究文史的学者,代表博物馆、资料室来看;一种是收藏家,除了上海,北京、东北、广州都有人关注;还有就是普通市民,他们有的上了年纪来怀旧,有的则是打打样,给自家的‘老货’估价。”不过,张文标告诉记者,现在年轻藏家已经越来越多。
和老一辈红色收藏家带着对过去岁月的特殊情怀不同,年轻藏家更多是看到了“红色收藏”的前景。从长期性来看,“红色收藏”的发展被看好,因为这类藏品数量越来越少,年代也越来越久,作为一个兴起不过十年的收藏品类,大部分藏品的市场价值仍能承受。此外,今后每到“红色纪念日”,例如2019年的国庆70周年,2021年建党100周年之际,这些藏品都会被翻出来,价格也将不断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