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飞是萧山益农镇一名普通男生,1991年出生,今年正准备升大四,成绩中上。小伙子白白净净,斯斯文文戴副眼镜,举手投足间稚气未脱。可就是这么个大男生,靠着爸妈给的零花钱赚下了百万家底,还开上了自己买的大众cc。
让他发财的载体就是许多人觉得陌生而神秘的“太岁”(俗称“肉灵芝”),就连他现在选读的专业环境科学也是为了更深入地认识太岁。他说自己能赚上这些钱的主要原因有三:运气好、投资早,但更重要的是爸妈的教育路线很正确。
他的桌上有个“太岁”博物馆
记者是在王鹏飞家,第一次见识了传说中的“太岁”——这些神秘的物质看起来就像一块块奇特的肉块,被王鹏飞放在大大小小的玻璃器皿里,用清水养着。
“太岁是罕见粘菌复合体,蹄筋太岁长得像大块的腌肉,肉太岁长得像白切的瘦肉,摸上去都很有弹性。”王鹏飞指着他收集的近20块散装“太岁”,如数家珍,“每次我卖掉一块‘太岁’都会留下一小块当纪念,看看也开心,现在都够得上小小的‘太岁博物馆’了。”
大家能在网上搜索到的关于“太岁”的介绍,几乎都来源于王鹏飞,现在还有不少人赶来让他鉴定出土的“太岁”真假。
说起太岁,王鹏飞总会有些自豪,别看王鹏飞只是一个90后,但是在玩“太岁”的圈子里已经算是老资格了。“我是高二开始慢慢了解太岁的,当时玩太岁的人少,价格很便宜。现在认可太岁的人多了,价格水涨船高,常常出现有价无市的情况。”
他现在则像模像样地在淘宝上开起了卖太岁的小店,以藏养藏。
刨根问底,刨出来的财路
靠着“太岁”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王鹏飞说这纯粹是无心插柳。
“我是看CCTV《走进科学》的节目时第一次见到太岁,听介绍说它就是秦始皇一直在找的长生不老药,我就特好奇,想看实物。”王鹏飞说,当时还和他爸一起研究过,但爸爸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
好奇心让王鹏飞决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我就到网上去搜,还真被我找到在辽宁有人要卖太岁的。”王鹏飞当时就动用了自己的小金库,飞到辽宁,花了1780元切了2斤来玩。
仔细算来,这1780元就是他的第一笔启动资金了。有了第一次收购,王鹏飞进入了专门收购太岁的“圈子”,开始全国各地收购太岁。
王鹏飞回忆起当时的心态,觉得自己一开始纯粹就是兴趣,想看看这些肉呼呼的东西有没有那么神。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有人出高价要买他手上的太岁。“我算算转手能赚两三倍,于是开始留心。”从小时候起就开始倒腾纪念币的王鹏飞,也许天生就读得懂生意经,“有人卖我就去验货,自己养着玩,有人买再卖掉。”
虽然只是个20岁不到的孩子,这几年里他已跑遍内蒙古、东三省、山东、江苏收购过“太岁”。“每次都飞机来去,到了地方就租一辆小车自己开车下乡,一单生意两三天时间足够了,也不会耽误课程。”王鹏飞说。
究竟在太岁头上赚了多少钱?王鹏飞笑而不语。记者在此处试举一例:不久前,他刚“让”出一块太岁,价值百万。
“我不是商人,只是位收藏家”
王鹏飞身价上百万,但他讨厌有人叫他“王总”,他的理想是当村长,他也不认可自己的商人身份。“我只是位收藏家。”
王鹏飞的理论让人哭笑不得,但他的成长之路,值得许多人思考——他自由的思维和行动模式,与现在很多家庭出来的“乖孩子”大相径庭。
对此王鹏飞说多亏了爸爸的教育态度。他总结了他爸爸的“双不”教育政策:不支持,不阻止。“我要花钱买太岁,他没管我花了多少钱;我卖太岁赚钱了,他也从来不说要追加点投资。他从来不觉得太岁神奇,但从没阻止过我跑很远的地方买卖太岁。”
王鹏飞给记者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我家曾经有个100多斤的太岁,养了快两年。据说养太岁的水每7天换一次,喝了可以滋补养颜,于是有圈子里的朋友开车几百公里来‘买水’。我爸妈从来不喝这些水,但只要是我朋友来,他们都会请他们吃顿饭,谢谢他们照顾我。”
哪怕是儿子在太岁头上“掘金”成功,王爸爸依然表现得很淡定:“小孩子拿来玩玩的,随他喜欢,关键是成功失败自己要能负责任,大人管不了他一辈子。”
太岁,究竟是个神马玩意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载太岁为肉灵芝,并把它收入“菜”部“芝”类,可食用、入药,奉为“本经上品”,功效为“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
现在普遍认为,太岁是一种自然界发现极少的大型粘菌复合体,其生命力十分顽强。它生长于几十米的地下,生活于土壤中,靠水存活,所以放在水中不腐不臭。
不得在太岁头上动土,是我国民间遗留的一种忌讳。
古时迷信,人们视太岁为不祥、灾难的象征,常常畏之如虎,于是将那些凶恶、难惹的人,称之为“太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