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时结缘地方志31日上午,记者在连利冬的带领下走进了他的收藏馆,只见租赁的两间不大的房里,摆满了全国各地的地方志。
提及关于收藏地方志的事时,连利冬滔滔不绝:“还得从1986年在天津当兵的日子说起。那是一个冬天,我在闲暇之余来到天津市区一家古籍书店,无意中发现了一本《武乡县志》,当时在异地他乡见到了有关家乡的书籍,我很惊喜也很好奇,以13.8元的价格将它买下了。回到营房后仔细阅读,结果发现一本县志汇聚了一个县从古代到现代,从自然到社会等各个方面的资料,真是一志在手,这个地方的山川、地貌、人物、史料一览无余。”从此,连利冬对地方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坎坷铺满收藏路连利冬对记者讲,他退伍后就回乡务农。虽然家中经济条件有限,但他收藏地方志的热情依然不减。为了收藏,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倾注了全部精力。
“2000年7月的一天,我怀揣着3000元乘车前往垣曲县购买《垣曲县志》,当行驶到侯马至闻喜路段时,遭遇三个持刀歹徒的抢劫,将我随身携带的3000元买书钱和300元盘缠洗劫一空。到达垣曲后不得不在车站候车室的板凳上熬过一夜。当时我真想大哭一场。”提及20多年来为了收藏地方志走南闯北的艰辛,连利冬眼睛湿润了。
甘当文化传播者随着收藏规模的逐步扩大,连利冬于1990年成立了自己的地方志收藏馆,在他收藏的地方志中有好多是建国以来第一次修编的新方志,有的还非常稀缺,对研究我国建国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县城里搞钻研的人把他这里当成了图书馆,经常来这里学习和翻阅资料,随着影响的扩大,来自四面八方的学者也慕名前来查阅资料。《长子县志》《沁源人物志》《山西通志》等书籍的编纂工作都曾来此查阅资料。
连利冬说他的下一个发展目标就是建一个国情文化园,让人们在这里“一日走遍全国”,使自己不仅仅是个收藏者,更是一个国情文化的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