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十年结婚证像幅画
在市北区档案馆 “珍迹”特藏馆中,陈列着民国三十年的结婚、订婚证书。据了解,该馆收藏的民国三十年的结婚证书在我市预计为年代最久远。不同于现在统一形式的结婚证书,民国三十年的结婚证书看起来更像是一幅画,每幅结婚证书样式相似却不相同。馆内收藏的民国三十年的结婚证书是在三年前由民间的个人捐赠。记者看到,这张长方形类似一张画的结婚证书上,印有蝴蝶、花朵、孔雀毛等图案点缀,而在证书的右上角还有两个抱有一颗红心的背上有翅膀的小天使,证书右下角还写有“百年好合”的字样,整幅证书看起来喜庆又端庄。
民国时期的结婚证书也都是印制好的,虽然样式相似却不统一,而证书上的文字信息基本相同,都写有结婚人、证婚人及主婚人的名字、结婚人的出生年月等信息,而信息都是竖体印制或书写。在民国三十八年的一张结婚证书上,结婚人李杰信、丁惠兰的出生地、出生年月日时及年岁都有清楚的记录,都使用繁体字,而在证书的左侧,两人的主婚人、介绍人、证婚人的名字也都写在上面。
馆藏有三十多种结婚证书
市北档案馆馆藏有从民国时期至今的三十多种结婚证书。这些年代不同、样式各异的结婚证反映了历史的变迁。据市北档案局工作人员介绍,像民国时期的结婚证书,全国各地的证书图案花色和文字、大小都不统一,但新中国成立前,因为双方联姻的关键是遵从父母之命,所以证书上要写上介绍人、主婚人、订婚人甚至祖父母的名字。
在馆内历年结婚证书的介绍中,记者也了解到,相比新中国成立前图案色彩绚烂的结婚证书,新中国成立后的结婚证书更为朴素,证书上一般除结婚人的情况以及证婚人的签名外,没有任何绚丽的图案。而从1952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结婚证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格,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刻有“自主自愿”的口号。改革开放以后,结婚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法律文书。现在核发的结婚证,其式样由民政部统一制定,结婚证书还贴有男女双方的照片,并加盖婚姻登记专用钢印。
馆藏30余万人的婚姻资料
据市北区档案局工作人员介绍,按照相关规定,每隔一段时间,民政局婚姻登记部门就要向档案部门移交婚姻资料,而这些结婚、离婚或补办结婚证等婚姻资料,也就构成了每人不同的婚姻档案。据了解,现在市北区档案馆馆藏有从解放后五十年代至今,在市北区登记结婚的30余万人的婚姻资料,每人结婚、离婚、补办证等婚姻情况都有明确记录。
这些珍贵的历史档案,馆内利用先进的科技对其进行保护。比如像年代久远的纸质结婚证书,在进行公开展览前,要进入专门的消毒间的臭氧消毒柜进行消毒,消毒时间也根据档案不同从8小时到20小时不等。 “消毒主要有防菌、杀菌的功能,消完毒,再到恒温恒湿的馆内展览,能使这些档案的保存时间更长久。 ”
在市北档案馆“珍迹”特藏馆中,还设有消防自动报警、红外线防盗报警及监控系统等,还配备有紫外线消毒装置以及电力电压断电检测设备和一级防火门等,以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的档案。记者 刘小利 实习生 乔韶波
新闻提示 捐赠档案可拨打电话
除了定期面向机关企事业单位接收不同形式的档案外,市北档案部门还常年面向民间征集文字、声音、实物等不同形式的档案。如果市民有比较考究、有一定保存价值的档案想捐赠,可拨打市北档案局电话85801266咨询,捐赠档案经收藏后颁发捐赠证书。
相关新闻 馆内有顺治皇帝读的老式书
据介绍,市北区档案馆 “珍迹”特藏馆中,有200余种珍贵的档案,涵盖有文字、声音、影像、实物等档案不同形式。市北区历年拆迁的实物、民国三十年台东镇的手绘地图、清末时期的教科书,到现在市北特色街的纪念瓷杯、标志,再到源于市北的老字号,该区优秀的民间艺术家的剪纸、书法等作品,在该馆中都能看到。
据了解,馆内陈列的清朝顺治年间皇帝阅读的老式书,是馆内最为珍贵的馆藏之一。难能可贵的是,这些书不光有单本的,还有成套的。因年代较为久远,史量又少,所以尤为珍贵。顺治皇帝的老式书是市北档案局工作人员在定期走访古玩城等文化市场时发现的,经过进一步的交流沟通,热心的图书收藏主人将其捐赠给档案馆。
馆内的五十年代的爱国卫生红旗也是其珍贵的馆藏。据了解,在第二届全国爱国卫生运动中,市北区荏平路荣获全国模范称号。这是印有毛泽东题词,“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的锦旗。据介绍,这面红旗在我市十二区市档案部门可能为独一份,当时在全国奖励的也较少,因此也尤为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