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美国波士顿斯纳金拍卖行的一场拍卖会上,一件被外界誉为“瓷母”的清朝乾隆年间的大瓷瓶,以2472.3万美元成交(已加佣金,约合1.51亿人民币),而拍前的估价仅为15万到25万美元(约为95万到160万元人民币)。此件瓷母曾于1964年首次出现拍卖市场,当年以4000美元成交,而50年后就拍出了如此的“天价”!
据业内人士观察,竞拍的买家均是华人。1000万美元过后,剩下两位买家展开争夺,最终“瓷母”是现场一位拿114号牌的亚裔买家买到的,他左手拿着手机接听指令用右手举牌出价。当别人问起时,他说是在为国内某人代举的牌,姓名不便透露。
人们通常所指的“瓷母”,是指清朝乾隆年间烧制的一件应该被称为“各色釉”的大瓶。整个器物从上到下依次运用了15种施釉方法,16层纹饰,颈部对称夔耳,腹绘12扇开光图案。此瓶集高温、低温色釉和釉下彩、釉上彩于一体,其烧造工艺十分繁复。它汇总了瓷器施釉技法,是乾隆年间景德镇官窑的“炫技”之作,因之被称为“瓷母”。在这件拍品出现之前,业内普遍认为“瓷母”仅有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那一件。
关于这件瓷器是否漂亮,古玩界历来褒贬不一。考虑到“瓷母”的复杂釉色和色彩斑斓,社会大众多会喜欢这样的艳丽,也许,清朝追求复杂工艺和繁复艳丽的瓷器更接近今天的大众品位,比如这件“瓷母”和2010年11月在英国拍卖的那件“清乾隆粉彩镂空转心瓶”;而一些专业的瓷器收藏家和鉴赏家则倾向于喜欢宋朝朴素、优雅的青、白瓷,或者是元、明代的青花瓷,而认为清代的粉彩、珐琅彩瓷器过于“艳俗”。专家们常常认为,玩宋瓷才是最高境界,似乎满清宫廷追求的“艳俗”官窑,只适合在外行的有钱人家里显摆。
拍前一些人十分看好这件新出现的“瓷母”,认为其价值有可能超过上海收藏家刘益谦今年春拍在香港2.88亿元买到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甚至还有人认为它可以与英国5.5亿元人民币拍出的“清乾隆粉彩镂空转心瓶”相媲美。
著名收藏家朱绍良先生评价说:“各色釉”在工艺上并不是最复杂的,它的技术难度甚至比不上乾隆粉彩镂空转心瓶和某些珐琅彩瓷器;另外,这件瓷器与故宫的那件的底款不同,因此不能称其为是一对;这件瓷器身上多处有小修,表面磨损和划痕严重,尤其还少一只"耳朵(后修补)",在窑变的地方有一条很大的“冲”(裂痕);拍卖行又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波士顿小公司;同时,今年以来,受国内经济环境影响,投资者的资金链都十分紧张。香港著名瓷器鉴定家翟健民先生表示:他入行40年,之前只见过故宫收藏的那一件,这件拍品的面市确实很难得,最终的成交价格也很合理,接近他的心理价位,他原来估价在2000万美元到2500万美元之间。中国嘉德拍卖公司瓷器部总经理刘越先生也谈到:他这次专门去波士顿预展现场看了这件瓶子,瓶身上毛病太大,他拍前给出的估价在一亿到二亿元之间。刘益谦事先也曾谈到对这件瓷器感兴趣,但由于瓷器品相不太好,因此他如果竞买的报价不会很高。
这件“瓷母”在美国一家小拍卖行都引起了激烈的竞争。近十年来,随着国内文物艺术品拍卖价格的持续攀升,到国外拍卖场购买中国文物形成了热潮。开始时,国内藏家在海外拍卖场上往往可以买到价格比国内便宜几倍的艺术品。近五、六年来,收藏家们渐渐发现海外拍卖场内来自中国内地的买家越来越多,便宜越来越难以捡到了。如今海外中国艺术品的拍卖场内几乎百分之九十都是中国人在竞买。“天下无漏”成为了海外拍卖场上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