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美术网 > 美术网艺术头条 > 藏拍 > 文物

美经济繁荣期文化机构建造过剩造今日困顿

    “需求”一词一旦进入艺术领域,就变成了一个非常棘手的概念。就比如,博物馆如何确定某个展览开展时能否迎来百万观众?即便资金充足,剧院又如何衡量所在社区是否有能力容纳一个新舞台?……我们没有办法去判断一个城市究竟对博物馆、文化中心、表演艺术广场等文化机构是否有需求。

  但有一点毋容置疑,那便是美国在经济繁荣时期建造了数量太多的文化机构,供远远大于求,造成了今日无数艺术机构遭削减、“古根汉姆” 梦(以连锁方式经营的跨国艺术场馆)破灭的困顿局面。芝加哥大学文化政策中心新调查表明,1994到2008年间,美国共新建/扩建艺术机构725家,总耗资逾1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50亿元)。

  这一期间,城市的角角落落,大大小小的社区都在如火如荼地建造着文化设施。仅纽约地区就为此花费15亿余美元,高居全国文化机构建设耗资额榜首。

  文化政策中心的调查人员Joanna Woronkowicz不禁疑问,“如果需求难以衡量,又该如何决定供给呢?”研究人员往返奔走于艺术机构,却没有找到问题的答案。很多情况下,需求并不存在。而那些过剩的文化建筑没有迎来预期的观众时,往往就此陷入了财政的困局。

  为何会产生文化建筑过剩现象?研究者提出的第一原因是人口趋势。这些增建艺术类建筑设施的地区当时往往面临着人口增长、对教育的需求度也持续增长的问题,所以不仅是文化领域,其他很多行业在这一时期也大兴土木,只是艺术、医疗和教育领域的速度更激进而已。

  Woronkowicz叹息道,“我们刚刚过了经济大繁荣期,很多机构还披着‘繁荣依旧’的外衣,这些机构确实自我感觉良好,但他们只是看到了眼前,没有想想长远。”

  Woronkowicz指出建筑过剩原因之二是人们对于创新能力的误解。很多城市都有着如Richard Florida《创新一代的崛起》一书中的曲解,以为我们只要建造更多的文化场馆,我们的下一代就会更优秀,更有创造力。

  其他原因还有很多。比如建设工程最火热的地方是美国的南部,而很多迹象表明南部希望通过这些工程赶超美国的其他地区。另外,人们还普遍有这样的假想,“如果我建了博物馆,观众自然就会来;新建筑必然会带来收入和更多观众。”——在美国所有城市这种想法都屡见不鲜。

  Woronkowicz分析说,“无疑,他们对这些项目投入了巨大的热情,但很多建筑恰恰是过分情绪化的产物。在文化领域建筑建设上,我们也需要其他商业奉若至宝的理性。”

  艺术机构还有一个思维怪圈便是认为艺术机构建筑本身也应该是件艺术品。正因如此,弗吉尼亚州的一家博物馆原先的“太不起眼”设计方案被遗弃,因为他们憧憬着博物馆一定要建成毕尔巴鄂式的地标式建筑。

  事实证明,只有那些真正有扩建、新建需求,并且有合理预算、正确领导和社区持续支持的机构才有长久生命力。而那些在困境中挣扎着的机构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新馆的运行费用超过预期,收益却低于预期。于是乎,他们纷纷减少展览,缩短开馆时间,甚至裁减员工。诚然,经济萧条也是近日困顿局面的重要原因,但我们不得不回过头去思考那些我们原本可以控制的因素。

  此份报告的作者都是一些艺术爱好者,所以他们的调查目的绝不是反对艺术机构新建馆所,而是希望通过报告中的一些发现来建议相关部门:在施工之前,一定要深思是否投资过量,是否有更明智的方案,是否促进艺术行业的健康发展。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或投稿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请浏览者自行判断取舍,若有观点错误或侵权等信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配合!转发请标注:美术网(meishu.com) ,多谢支持!本文网址:https://www.meishu.com/news/13/3/2019-09-04/6744.html

美术网相关文章 文物最新 藏拍最新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