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美术网 > 美术网艺术头条 > 藏拍 > 文物

文物艺术品能砸出个真理吗

    “去伪存真”真“砸”错了?

  前不久,北京文物艺术品收藏界发生了一件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在首都博物馆(微博)和“天下收藏”栏目组联合举办的《“假”如这样真“假”藏品对比展》上,著名收藏家、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委员会主任姚政等反复观看展览后,称该栏目“所砸掉的"赝品"不少是真品,他呼吁王刚主持的“天下收藏”应该立即停止“砸瓷”的行为。同时,对已经被砸的瓷器和碎片进行封存,进行科学仪器检测。中国管理科学研究学术委员会文物鉴定专业委员会主任宁玉新更是言之确凿:“这里的"赝品"90%以上都是真品,而且30%都是珍品。我敢为我的言论负法律责任。”

  如果真的像这老几位说的那样,岂不是与“天下收藏”栏目组所标榜的“去伪存真”背道而弛了吗?

  不难想象,节目组的回应一定是:“我们绝不可能砸错!”《天下收藏》节目每一期都有三名客座嘉宾。“露脸”次数最多、同时也是“终审判官”的是香港永宝斋斋主翟健民。其他嘉宾轮流坐庄,流动性较强,其中既有马未都这样的民间收藏家,也有故宫(微博)博物院研究馆员叶佩兰、首都博物馆原常务副馆长张宁这样的学者,还有北京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张茹兰这样的官家,同时也不乏像北京华晨拍卖公司董事长甘学军(微博)、太平洋(601099,股吧)拍卖公司艺术品市场总监胡智勇(微博)这样的商家。节目中,每一件瓷器至少由3~5位专家鉴定,并实行一票否决。

  两方阵容名头旗鼓相当,意见却大相径庭,不由人感到文物艺术品鉴定界的标准难觅,乌烟瘴气!

  带着巨大的疑问,我们采访了曾经与文物出版社合作出版了《北京出土瓷片断代与鉴赏》的曲永建。曲先生家里收集了各个时期的大量瓷器残片,对世界各地陶瓷博物馆馆藏研究也很有心得,目前除了自己的专项研究之外还在东方大学教授鉴定课程。

  首先,曲先生非常谦虚地回应了我们对专家的尊敬,他说:“所谓专家只是相对普通人而言的,见得多一点,知道得多一点罢了。人生有限,中国陶瓷文物目前能见到的汝窑就是几十件、元青花几百件,没见过的很多很多。每个人能见到的文物都是沧海一粟,一个人这一生能把一个窑搞清楚就很不错了,所以任何人一定都有看错的时候。”但是,对于“天下收藏”栏目是否“砸”错了,他非常确定地说:“90%都砸错了是绝对不可能的,专家团那些人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干这样的事情。电视节目一定需要吸引眼球,强调娱乐性,我们也去现场观摩过节目,签定是在之前就做好,不是场上那么短的时间就决定的。至于说有人认为砸错了,可能是自己的东西被砸了心情不快。还有一个可能性,就是希望以此建立自己的话语权吧。”事实上,确实有一位文化部艺术品鉴定委员会的陶瓷鉴定专家叫吕献珍,他2008年以58万元收藏的一件“元青花瓷器”在节目中被当做仿品砸掉了。但是,按照正常的行情,2008年以58万元买到珍品元青花确实有点太幸运了,基本不可能。而且术业有专攻,研究玉器的专家姚政来评论瓷器的真假,也有些牵强。

  标准究竟在哪?

  这样争论下去的确难以互相说服,难道不可能有一个科学公正的判别标准吗?“可能的!”曲先生说,“科学鉴定的方法是收集上千万件的地层瓷器文物标本、瓷片等,做大量严谨的化学微量元素的分析,建立可靠的文物数据库。这样用仪器测定是可以建立一个客观的标准的。但是很遗憾,目前还没有国家的文物单位或民间的文物研究机构获得充分的资源做好这样的事情。民间机构趋利第一,暂时也没有财力来做这么浩大的工程。目前国家的研究机构也没有实际承担起来。据了解官方研究机构所收集的标本数据也有限”。

  对于建立标准,我们也走访了国内文物收藏圈内少有的法学博士后鲁智勇先生。3年前,做为北京中拍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投资人,鲁先生曾参加了文化部北京文物局关于出台《艺术品市场管理条例(修正案)》的讨论,由他的建议,《修正案》中增加了两项关于规范鉴定专家考核、规范鉴定流程的条款。他认为,文物艺术品之乱在源头,应治其本,方法就是由国家文化行政部门督办各地文物局建立一个公正、有效的文物鉴定机制。

  “首先,是设置专家库,专家必须经过正式与规范的考核。如司法考试那样建立一个题库,在社会各方的监督下,随机抽取考试的题目进行现场考核,测试内容当然要分理论和现场实际目鉴,考试合格以后才能成为国家认可的鉴定专家。”鲁先生说。而目前国内的现状是,有的在文博机构工作有身份自然被“专家”了。但研究和鉴定是不同的,能搞研究不一定能鉴真伪;有的靠缴费拿证书成“专家”,有的自己成立一个民间鉴定机构就自封为鉴定“专家”了。

  当然有人的地方就有破坏规则的可能,有些人就是无孔不入,为了一己私利会想方设法破坏规则。鲁先生却认为:“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在设置专家鉴定机制时,要在程序上可以尽可能杜绝漏洞,不给那些想做手脚的人时间和机会。我们可以参照其他国家的陪审团制度,随机抽取专家,比如一次从专家库中抽取10-20名专家,因为其中可能有一部分专家不能到场,就让有时间的专家在规定时间内迅速到现场进行鉴定,鉴定的时间其实不长,很快就能出结果。”

  与真伪鉴定不一样,文物价值的评估属于市场行为。对于评估者和评估机构,其评估结果要与经济责任挂钩。目前的鉴定评估机构是三不管地带,没有一个可直接对口负责任的行政管理部门对应管理。目前大部分的鉴定机构、专家开出来的证书都是乱七八糟。但因为没有标准,就没有什么因违反标准所应承担的风险与责任,乱就自然了。

  为何总不了了之?

  据了解,这个《艺术品市场管理条例(修正案)》在征询意见时,文化部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都鲜有反对意见,但最后还是不了了之了。就在这个规则流产的第二年,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大量披露文物艺术品在拍卖中造假。这说明,市场的确需要国家相应政策法律法规的指引和规范。

  在另一个关于建立艺术品书画信息库的项目讨论中,有些在现场提出反对意见的人,并没有站在为全社会的公益立场上,这或许是信息库一旦建立,某些不当操作就失去基础了吧。目前,这个信息库的项目也没影了。

  可以想见,文物艺术品界的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是被操控的。其实,任何时代每个领域都有掌握话语权的人,但要看掌握话语权的人是否有公益心,是否只是在为自己的利益集团说话。如果利益集团控制了话语权,只是为了少数人的利益大肆运作,而有关文化行政管理机构拿不出行之有效的管理规则,赝品及相应的欺诈性运作就仍会泛滥。

  难回避的软肋

  目前,文物艺术品拍卖行业中发展最好的是靠资本、专业、信誉、客户群来经营的良性发展的大公司,但就是这些大公司也经常由于其职业经理人的不当行为,让这些公司守业艰难。有一些新入场的公司,虽然有专业,有热情,但缺乏客户群体和经验,更不懂潜规则,很多做两把赔了就退出了。至于那些以欺骗为主要手段的公司,常常以收图录费(封面费、拉页)、运作费、保管费、保险费等手段稳赚不赔的,花大成本印制精美考就的图录,不去好宾馆租拍场,这边鉴定那边收拍,让一些利令智昏的送拍者,前赴后继,屡屡中枪。

  鲁智勇说:“法学界有个术语:犯罪,是成本最低的利益获取方式。”所以,在谋利时大部分人会自觉不自觉地“犯罪”。成本最低,不见得风险最低。一般人不会把风险计入成本,他们的成本概念只有现实发生的实际投入。“如果给他犯罪的机会,又没有风险,无形中就鼓励了这样的风气。”目前,拍卖行业大量职业经理人跳槽,无形中会给其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国内公司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内部管理机制很难解决社会漏洞的问题。在国外有同业竞争的信誉机制,经理人不敢违规,跳槽的人如泄露机密分流客户将被起诉。但目前在国内,这个行业中谁不守规则反而发财更快,几乎没有违规成本。所以,行业内部亟待建立一个黑名单,把不守规矩的职业经理人、买家、卖家都记录并予以公示,使其承担相应的违规成本,减少其因违规而获利的机会。

  鲁智勇最后总结道:“这个行业最大的软肋就是:缺乏科学公正的鉴定机制;缺乏有职业道德的职业经理人和缺乏有道德的职业中介,也是它不能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

  话题似乎越谈越沉重,但是我们不难得到这样的结论,王刚“砸”的“伪”确实有必要,“去伪存真”这个概念, 对收藏界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今天的收藏界鱼龙混杂,政府作为虚弱,管理混乱。新入行的收藏爱好者一定不能单单靠“听故事”就一掷千金,收藏是文化底蕴深厚的事情,在多积累相关的经验和学识之外,不能迷信所谓专家的一家之言,要慎重投资,一定要慎重再慎重!!!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或投稿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请浏览者自行判断取舍,若有观点错误或侵权等信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配合!转发请标注:美术网(meishu.com) ,多谢支持!本文网址:https://www.meishu.com/news/13/3/2019-09-04/6703.html

美术网相关文章 文物最新 藏拍最新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