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以及文化部艺术品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发布,到2015年,我国艺术品交易量将达2000亿元,未来两三年将是艺术品交易的高速发展期。如何引导、规范、推动艺术品交易市场发展是值得研究、探讨的重要问题。作为第四届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重要活动之一,由山东省文联主办的文化艺术品交易论坛近日在济南举行,来自省内外30余名专家、艺术家参加了论坛。
发展空间广阔
“发展速度快,市场关注度高,需求潜力大,发展环境乱。”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西沐用上面四句话概括现阶段我国艺术品市场的状况。他引用相关的数据称,中国艺术品市场2009年拍卖成交额220多亿元、市场总交易额近千亿,2010年拍卖成交额580多亿元、市场总交易额近1800多亿元, 2011年拍卖成交额1000多亿元,市场总交易额3600多亿元……这些数字充分反映了艺术品市场迅速发展的势头。
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47万亿元,社会资产总额约140万亿元。“根据世界金融机构推荐的相关计算方法,艺术市场潜在需求达到7万亿元,而2011年艺术市场总交易额是3600多亿元,两个数字的对比,说明我国艺术品消费的潜力大,市场发展空间广阔。”西沐说。
市场乱象丛生
随着移动通讯、互联网、第三方平台等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艺术品市场信息沟通加速、快捷的背后,也带来大量垃圾信息,让人难以分辨。山东蚨第雅艺术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振友说,自2004年至2012年期间,我国共有互联网站1.2亿个,其中艺术品网站3万余个,“但这里面包含很多死站、垃圾站、广告站、个人站,带有明显虚假信息成分、带有病毒的网站占绝大多数,垃圾信息的泛滥使整个艺术品市场乱象丛生。”
在西沐看来,当前中国艺术品市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供给市场过度市场化,而需求市场不够市场化,即供过于求。“文化市场、拍卖会、画廊里积压着大量艺术品。与此同时,艺术品的生产者还大量生产。”西沐认为,在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交易体系的发育中,不仅仅存在一、二级市场秩序与作用扭曲的问题,更为严峻的问题是私下交易的广泛存在。据不完全统计,私下交易的成交额占到中国艺术品市场总成交额的一半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支撑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主体是礼品交易,即艺术品市场交易量多半用来送礼,艺术品的本质消费者是被送礼者。”深圳杏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徐永斌表示,艺术品大多集中在礼品公司或在交易机构中流通,远远没到消费者手中,因此,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并非想象中的收藏品市场。
规范需多方合力
面对中国艺术品市场交易乱象,西沐认为,首先应加强艺术品市场立法进程,提高艺术品交易综合治理水平,明确管理体制,培育行业管理能力,规范交易秩序,建立市场诚信;其次,科技进步对艺术交易体系的整合在近年来已表现得非常明显,网上展示、网上交易等新业态都已形成和发展起来。“如何实现新科技、新业态与艺术品市场的对接,是个大的突破口。谁动得早、看得准,谁就可能抢占先机。”此外,西沐表示,还应以艺术金融产业的发展为突破口,以创新交易平台为推动力,促进艺术品交易市场的规范发展与活力。
“由于目前我国在版权保护上做得不够,所以艺术品打假很难。但一件艺术品价值的认定,先要有鉴定结果,才有评估价值、流程价值,然后才具备融资的可能性。如果没有前期的鉴定结果,后面所有流程都是伪命题。”徐永斌呼吁,从现在起,在世的艺术家应配合相关机构,建立起个人档案和平面档案。这样,作品有了“身份证”后,其市场价值就是可评估的。
王振友表示,在艺术品市场新的格局成型之际,建设一个开放、诚信、聚合的艺术品行业,是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艺术品爱好者、艺术品企业的内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