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艺术品市场,最令人瞩目还是被份额化交易的“艺术品股票”,这种投资方式从诞生那一刻起,便一直成为艺术与投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天津文交所于今年1月26日首批发行的白庚延作品《黄河咆哮》发行价格定为600万元,发行数量600万份。经过几轮爆炒,3月24日《黄河咆哮》于盘中摸高至18.7元/份,至此其“市价”便已由发行时的600万元狂飙至1.12亿元,增值近19倍。此后,艺术品股票没有按照投资人的想象一路暴涨,而是在8个月后遭遇了波动的洗礼,《黄河咆哮》单价跌至2元上下,“如果有人在最风光的18.7元接手,财富缩水将超八成。”有业内人士分析称。有媒体曾报道:“有投资人以130万元进场交易,最后仅剩22元惨淡离场的结局。”武汉大学(微博)法学教授孟勤国对此现象评论道:“让多数投资者输钱,甚至倾家荡产是赌场不变的原则,文交所也不例外。除了文交所的股东和少数操纵交易的圈内人士以外,多数参与者一定被剥得精光。”有维权组织者称,京津沪鲁四地是“重灾区”,“股民”平均投资在二三十万元。
文交所经历暴涨暴跌,引起广泛争议。尽管如此,各地文交所仍旧在各项规则和监管不完善的情况下接连成立,成都、北京、汉唐、福建、江西、浙江、河南等等,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全国筹备及开业的文交所超过40家。直到11月下旬,国务院发布《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之后,被称“在玩击鼓传花游戏”的文交所的动作才稍有放缓,但是各家文交所也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出台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各家文交所虽是见招拆招,但冬天就应该是寒冷的。
拍卖行情起伏不定
如果说相比冬的寒冷,那春光最为好,今年春季是中国艺术品市场最美好的时光。春拍时,国内219家拍卖公司实现总成交额428.42亿元,比2010年春拍上涨了112.71%,比2010年秋拍上涨15.13%。其中,齐白石的巨幅力作《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更是以4.255亿元的价格刷新了近现代书画作品的世界拍卖纪录,并且统计显示,高价拍品的数量也创下历年之最。市场的发展走势远远超过了人们的估计,有业内人士预言10亿元时代即将到来。
书画春拍成为一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谈资。在春拍高起高走的情况下,有人预测,2011全年艺术品市场的总额或将达到1000亿元。但是,下半年在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下,经济环境衰退,秋拍不仅没有迎来预想中的大爆发就已渐现疲态,各大拍卖公司的成交额和成交率都明显下降,艺术品市场的拐点似乎正在逐步形成,繁华过后,市场趋向理性回归。“今秋经济形势不好,很多拍卖公司早在四五个月前就感到了压力,保利选择在秋拍上把不少底价高的拍品撤掉了。”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赵旭坦陈。
艺术品被“运作”
2011年,越来越多的艺术品基金浮出水面,进入投资者的视野。据不完全统计,今年艺术品基金规模将在20-30亿元,到2012年则可能达到50-70亿元,艺术品基金正在成为艺术品市场不可忽视的力量。
根据近日出炉的2011中国艺术品基金排行榜显示,截至2011年11月18日,国内近30家艺术品基金公司已发行成立了超过70只艺术品基金,除去2只已到期解散的,基金初始规模总计57.7亿元。其中,进入《2011中国艺术品基金排行榜》的20家基金公司管理的基金规模达56.5亿元。
在艺术品被“资本”大肆“运作”紧密联姻的同时,引导和报道艺术品市场的媒体也迅速扩容跟进,原本很少涉及报道艺术品投资和收藏的媒体,今年纷纷开辟出各种专刊和专栏;目前足有上千家分布在各地报刊、电视和电台设有专门的栏目在报道艺术品投资;原有一些艺术品投资和收藏专业媒体纷纷改版,以进一步贴近市场,受到人们空前的欢迎,发行量和收视率急剧上升。中央电视台《艺术品投资》栏目主编方书华表示,周末版的《鉴宝》栏目,收视率已达6000万到8000万人之众,目前还在呈急速上升之势。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地在今年创办的多家指导艺术品投资刊物如同雨后春笋般的纷纷出现。
专家鉴定不靠谱
在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中央电视台将目光对准近年来越来越火爆的收藏市场。据记者调查,所谓的鉴定师只要收钱就可以按照要求随意开具鉴定证书。几百元的仿制品,只要花费鉴定费,就摇身变成价格不菲的文物,虚假鉴定在大众媒体上曝光。然而,这只是一次导火索,近年来文博界鉴定出错已经不是新鲜事。今年9月,一件假“金缕玉衣”骗贷5亿元的案件开审,而这件假的“金缕玉衣”就曾经被原故宫(微博)博物院副院长等5位专家估价为24亿元。再次将文物造假、虚假鉴定等问题推向风口浪尖,引发公众质疑。如此看来,文物、艺术品鉴定有时专家与证书也是很不靠谱的。
苏富比(微博)拍出“世纪笑话”
2011年3月22日,纽约亚洲艺术周上,苏富比纽约举办的中国瓷器工艺品珍藏专场,爆出了拍卖史上前无古人的纪录:一件一度被拍卖方认定为仿制品估价为800-1200美元的粉彩开光锦上添花纹瓶,被众多买家一举拍到了18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2亿元),价钱足足高出2万多倍。这“差价最高的拍卖”被业界人士称为“世纪大笑话”。
尤伦斯抛售中国藏品引争论
今年,围绕“尤伦斯”这个名字的新闻着实不少。年初,比利时收藏家尤伦斯抛售自己几乎全部的中国当代艺术藏品的消息,让国内收藏圈仿佛遭遇一场“强震”,业界人士各持己见,争议不断。“游戏该结束了”、“中国当代艺术玩完了”,类似的悲观论调不绝于耳,“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同时也将4月举行的苏富比2011年春季拍卖会“尤伦斯重要当代中国艺术收藏:破晓当代中国艺术的追本溯源”专场推向风口浪尖。但结果却出人意料,不仅上拍的106件中国当代艺术珍品成交率100%,而且不少藏品的成交价是预估价的几倍。张晓刚(微博)油画《生生息息之爱》以7906万港元刷新中国当代艺术品拍卖纪录。尤伦斯“清仓”没什么大不了,甚至有业内人士将这场拍卖看作“里程碑”,认为它无论在学术上还是市场上都奠定了中国当代艺术家在艺术市场的地位。
画廊有了“家”
虽然拍卖异常火爆,但处于基层的画廊业的现状非常羞涩,直到5月份,北京画廊协会的成立,给北京画廊业带来了一缕温暖的阳光,北京画廊占国内画廊的90%,一直是中国画廊业的风向标,画廊行业作为一级艺术品市场,被很多有识之士所关注。第一任会长程昕东直面中国画廊目前的症候:底子很薄,理想很高,没有相应社会资源的支持,仅凭各自的能力和资源进行理想化的操作。“中国第一、二代艺术家的成长已经快过中国画廊的成长,西方很多艺术家都是在画廊成长起来的,而中国艺术家和画廊之间的成长是平行的,画廊缺少本土艺术家,与艺术家关联性不够强。”程昕东认为,这对于画廊来说是件特别尴尬的事儿。
拍卖会上曝出习作风波
赝品对于收藏界本也不算稀奇之事,今年的两起赝品上拍案,给原本就躁动不安的秋拍市场又添一丝波澜。其中北京传是2011年秋拍现当代艺术专场的一件拍品张晓刚《小女孩》布面油彩,被指赝品。张晓刚在实名认证的微博上表态:“这幅画一看就是一件很拙劣的赝品,画得真烂,也好意思来混拍。”据了解,张晓刚的《小女孩》曾拍出180万元高价。另一起则更加离奇,今年9月,10位中央美院(微博)毕业生联名发表公开信,指称北京九歌国际拍卖公司去年6月以7280万元拍出的所谓徐悲鸿油画《人体蒋碧薇女士》,为当年他们同学的习作。而此画背面还有徐悲鸿之子徐伯阳题字:此幅油画《裸女》确系先父徐悲鸿之真迹,先父早期作品为母亲保留之遗作。徐伯阳2007年9月29日。张晓刚挺身打假是好,但艺术只有艺术家本人才能鉴定,真不知道那些泉下有知的艺术大师们应该如何来捍卫自己的利益。
笔者认为,让“资本”傍上“名作”固然美哉,在时下鱼龙混杂,法律尚无明文规定的拍场里想要分一杯羹,须练得一双慧眼树立正确的收藏观更为重要。
《富春山居图》引出话题
《富春山居图》在台北的合璧,实属今年震动两岸的大事之一,也因此牵引出艺术授权话题,激活一个原本被忽略的大市场。在台北“故宫”热销的《富春山居图》纪念品达40余种,其中颇受追捧的是按照1∶1大小制作的复制品,售价高达新台币3.8万元。
在ARTKEY艺奇文创集团董事长、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国际艺术授权基金秘书长郭羿承看来,艺术授权建立在艺术家、授权代理商和被授权厂商“三赢”的基础上,通过知识产权的保护赢得产品的附加值。厂商开发了艺术授权商品和艺术品牌的市场空间,找到了提升产品利润空间的一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