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这次的债务危机也和2008年的金融海啸有着本质上的差别。08年的危机是“由下向上”扩散的,是金融业的崩溃导致了衰退。危机开始于房地产市场,然后随着华尔街的“杠杆化工具”继续发酵,在信用评级公司的推波助澜之下,最终影响到了全球经济。而这次的困境却是一个“由上而下”的过程,市场和银行成为受害者。全球政府难以刺激本国经济、保持良好的财政状况,以至于渐渐失去了企业和金融界的信任,进而导致私营部门支出和投资的锐减,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造成失业率居高不下和经济增长乏力。上次危机前,金融公司和家庭一直享受廉价的信贷,当泡沫破裂时,随之而来的急速“去杠杆过程”造成了大规模的衰退性冲击。而这次,经济的低迷促使公司和个人将钱存起来,避开负债,造成消费和投资增长乏力。
最后,这次的危机并不是由于缺乏流动性或杠杆率过高引起的,而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彼此之间缺乏信任,以及对政府是否有能力推动经济增长缺乏长期信心。
对于这次债务危机,华尔街和美国企业也为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做好了准备,货币市场基金纷纷抛售手中的证券,以筹集数十亿美元的资金用于满足紧张不安的投资者高于以往的赎回要求,其余收益则以现金形式拿在手里。而美国大大小小的企业则将现金存入不生息的银行户头存款由联邦政府担保。货币市场基金将大部分资产以现金形式持有,虽然转移了市场此前对他们承担过多风险的批评,但也减少了货币市场基金给商业票据市场上的企业和银行提供短期贷款的数量。对于银行来说,突然涌入的大量存款虽然给银行提供了可用于放贷的廉价资金,但同时也增加了银行的负债率,从而迫使银行增加资产负债表上资本金的可能性,而这也是银行不希望看到的,有些银行甚至准备在它这里存钱的企业收取一定的费用。同时,新增大量存款并不足以令它们增加美国经济急需的贷款,不仅如此,这种保守的做法还可能剥夺经济急需的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
对于艺术市场来说,人们可能还对2008年的“黑色十月”记忆犹新, 2008年下半年,全球艺术品市场的交易总额仅为28亿美元,相比上半年的55亿美元,下跌49%!从2010年开始,大西洋上空债务危机的阴云就一直没有消散过,但全球的艺术品市场已经开始慢慢地走出了2008年的阴霾。2011年的4月3日,在“香港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苏富比春拍”的尤伦斯专场,105幅作品全数拍出,总成交额4.3亿元港币,大幅超出事先估计的1亿至1亿3千万港元,且无一流拍;紧接着,4月4日的“苏富比中国书画专场”,总估价为1.5亿港币的藏品拍出了6.48亿港币,创下苏富比中国书画历年最高的季度总成交额纪录;而5月份的纽约春拍市场,苏富比和佳士得两家竞争对手联手创下了6.85亿美元的成绩。虽然这样的成绩低于预期,但还是超过了2010年同期的5.6亿美元。到了6月份的伦敦,其拍卖季的成交价继08年之后再一次超过了3亿英镑......
市场会又一次迎来像08年那样的大跌吗?恐怕可能性不大。首先,我上面已经提到,这次债务危机的诱因并不是缺钱,而是大家出于担忧,有钱不敢花,虽然有些藏家会因为担忧情绪而暂时离开艺术品市场,但是艺术品市场作为一个金融市场的对冲市场,部分藏家会将一部分资金投到艺术品市场来分散风险;其次,虽然欧美深陷于债务危机的泥潭,但欣欣向荣的亚洲艺术品市场使得亚洲投资者的队伍不断壮大,在短期之内这种买气?并不会立马消失;再次,这次债务危机带来的只不过是短期的剧烈震荡,虽然长期趋势还有待观察,但是到10月份的秋拍之前,在欧美各国的救市政策下,这种震荡也许早已被市场所消耗掉;最后,我们从景气循环的角度来看,在经济复苏的初期,市场维持着低利率和低汇率,较低的利率和汇率意味着储蓄的低收益性和信用的低成本,这使得人们开始大量的借贷,从而导致消费支出开始上升以及债券、股票和住宅用地等资产价格的上涨;而消费的上涨会带动企业利润和就业率的提升,企业利润和就业的提升不仅可以提振一国的经济也可以提振一国的汇率,而同时资产价格的上涨会使得消费者的财富净额增加。而企业利润和就业率的提升不可能是无限的,在某段时期内必然会遇到瓶颈,而这种瓶颈无疑会使得通胀抬头,政府为了对抗通胀往往会采取加息或者货币升值,而与此同时,在个人资产净额和通胀上升的双重作用下,艺术品的价格才会上涨。而到目前为止,各国虽然维持着低利率,但对于如何刺激经济扩张却一直找不到办法,经济复苏还处于第一阶段,艺术品市场也刚刚企稳回升,所以上涨空间还是很大的,并不会出现急剧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