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目前国内已经开展的艺术品份额交易的文交所,有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成都文化产权交易所、郑州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湖南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所、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等7家。
在不久前召开的“2011中国艺术品收藏与投资高峰论坛”上,论坛组委会发布了最新全国文化产权交易所名单:截至2011年7月31日,全国各地已挂牌开业的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所达21家;筹备中的文艺术品产权交易所15家。预计到2011年底,全国文化产权交易所总数将达到或超过40家。从这数据可见,国内的文交所似乎有些“疯狂”,是否意味着文交所已飞入寻常百姓家呢?
暴露的问题
实行金融创新,开展艺术品证券化交易也存在一些问题,作为艺术市场的见证人和亲历者,原文化市场司的副司长张新建先生有独到见解。他在2011中国艺术品收藏与投资高峰论坛上表示,有以下五大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艺术品鉴定与评估缺少权威公证的机构。这也是金融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主要障碍,至今这个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以天津文交所为例,《黄河咆哮》作价600万元,业界颇多争议。
其次,艺术品的资产包总量偏小,容易被承销商或者是庄家以及他的投机商操纵,作为人为炒作的工具。再以《黄河咆哮》为例,从2011年1月26日正式上线交易,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已涨到了1.1亿。
第三,艺术品的价值与市场的价格以及证券化的市值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如白庚延的作品已经炒到亿元以上,白庚延在美国举办的画展,100多幅都在一位朋友的手中。这些作品应当以什么价格走向市场呢?谁为这个疯狂的价格买单呢?
第四,退市机制不完善。
第五,证券化艺术品上市以后,艺术品的艺术,也就是说它的审美价值、学术价值以及审美功能没有变化,唯一变化的是市场的交易价格,其交易价格的依据何在?这些都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