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进行了第三批艺术品份额的申购,分别是“翡翠龙璧挂件”和“《荷风千秋》长卷”,申购情况将于7月11日公布。这是7月1日,天津文交所携新规“二次开张”后的首场申购,市场非常关注。
“所谓纪录,就是用来打破的。”这句话用来形容如今的中国艺术品市场非常贴切。无论是中国首创的艺术品份额交易,还是迭创新高的艺术品拍卖价格,都见证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繁荣,但这样的繁荣却并没有令所有人欢欣鼓舞。
文交所四处开花
今年年初,天津文交所首创艺术品份额交易模式,引来市场爆炒。在潮水般的质疑声中天津文交所暂停了开户和发售新的艺术品份额产品。几经调整之后,7月1日,天津文交所携新规“二次开张”,并推出了4个艺术品份额产品。
新规将投资者开户门槛由之前的50万元提高至100万元。这一门槛成为天津文交所过滤投资者风险的主要手段之一。此外,该交易所还采取竞价定额申购和加强涨跌幅限制等规则来限制爆炒。
新规似乎达到了一定的效果。天津文交所网站的数据显示,上周,交易的8件艺术品中,除天然粉钻之外的7件画作,平均跌幅达到12.9%。
“天津文交所跌宕起伏的遭遇,是如今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的缩影。”一位游走在艺术品拍卖市场、艺术品交易所、股票市场之间的投资者刘先生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投资股票是为了赚钱,关注艺术品是兴趣,但没想到有一天两者集合起来,收益比单纯炒股还多。”
巨大的财富效应,催生了各地建立文交所的热潮。
除天津文交所重新开张之外,郑州文交所和湖南文交所也都计划在7月中拉开上市交易大幕;6月28日,江苏省文化产权交易所将于年内在南京挂牌成立;6月19日,汉唐艺术品交易所在北京挂牌成立;稍早,北京九歌艺术品交易所也宣布,正式开始对外运营。
6月中旬以来,有关监管层将出文正式整顿各地交易所的传闻已经甚嚣尘上,但各地兴建文交所的热情依然不减。业内人士指出,管理层对文化市场目前的新交易形式并未表露决绝抑制的态度,而采取“研究和规范”等有余地的表态,证明其认同艺术品市场的探索方向,只是在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非理性繁荣
文交所遍地开花的坚实后盾,是“超英赶美”的艺术品市场。
法国艺术品信息公司Artprice统计显示,2010年中国凭借艺术品年收益30亿美元的成绩,拿下全球艺术品销售额的33%,一举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艺术品市场。
文化部5月末发布的《2010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报告》则显示,2010年我国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达到1694亿元,比2009年增长41%。
进入2011年,国内艺术品领域依旧是惊喜不断。6月7日结束的保利春拍,总成交额61.3亿元,一举刷新了十几天前刚刚由嘉德春拍创造的53.23亿元的中国艺术品拍卖单季成交纪录。
这一槌高过一槌的拍卖季度之后,是大量资本的注入。
“流动性释放助推了这场非理性盛宴。”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为应对金融危机,2009年开始,政府向市场投入了大量信贷资金,做实业不容易赚钱,便转投资本市场,当资本市场的赚钱效应也下降之后,流动性从资本市场向其他投资配置品转移,艺术品市场受到资金青睐。
而当异常繁荣的艺术品市场遭遇“十两拨千斤”的资本市场,其结果不言而喻。
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指出,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是泡沫中的泡沫。艺术品的稀有性、惟一性,使得价格不断攀升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带有投机行为的市场,都存在巨大泡沫,而且泡沫有随时破裂的可能。
创新不可激进
事实上,无论是艺术品市场繁荣,还是引入金融市场创新,政府都乐见其成。
“艺术品和资本结合是一个重大创新,但这样的创新需要政府引导、需要风险控制、需要监管。”胡俞越说,“而目前这个领域突出的问题是‘无法无天’。”
胡俞越表示,这类市场属于“三不管”地带,没有明确的市场管理主体,缺乏有针对性的监督和管理,也缺乏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
南方文交所副总经理于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表示,目前文交所亟待解决的不是交易规则问题,而是艺术品的评估认证、发行环节,“在没有一个完善的体制和专业的职业操守的前提下,所谓的艺术品的份额化创新都有可能被某些人操控。”
胡俞越也认为,在艺术品证券化中,需要通过量化指标来给予交易品精确的价格评估,但目前用于股票和期货市场的数量定价模型却很难直接应用于艺术品上。此外,艺术品的权属不具有可分割性,每一个份额的持有者手中持有的份额永远不可能交割。一旦艺术品退市,份额的持有者将血本无归。因此,艺术品市场的金融创新不可激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