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陶瓷科技鉴定中心鉴定师毛晓沪:这些作为陪葬品的陶俑,是当时的人们仿照当时社会的各类人物还有些动物制作的陶器。那么北魏时期的陶俑,流传至今,就是我们出土的是极其有限的,数量非常稀少,那么,这些东西呢,无论是它的的考古价值,还是收藏价值都是非常高的,一般来讲,它应该是作为国家一级文物,非常珍贵的。
在中国的古代,上层贵族人物死后下葬的时候,要在其坟墓中放入大量的陶俑作为陪葬品,以显示其尊贵。正当人们为这批河南被盗陶俑的命运担忧的时候,在北京古玩市场,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1993年10月,北京的天气秋高气爽,南三环的潘家园古玩市场热闹非凡。在一家出卖古玩的摊位上突然出现了一批古代的陶俑,这些陶俑外表斑驳古旧,很像是刚从土里挖出来的。然而,它们的出现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毛晓沪:中国人很忌讳这一点,他认为这东西不吉利,谁也不会说跑墓里挖来那个陶器摆在家里头,那玩意儿在中国传统的思想里头是接受不了的。
清朝末年,八国联军的洋枪洋炮打开了闭关自守的中国大门,蜂拥而入的外国列强为中国的古陶艺术所倾倒,他们如获至宝,进行了大肆的掠夺和外运,致使中国大量的古陶器流失海外。
毛晓沪:他们到中国来,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并不很了解,你像那个唐三彩、北魏的、汉代的这些俑什么的,他们认为呢,这正是体现了东方文化古代艺术的一种风貌,所以他们是非常喜欢的,他们没有这种忌讳。
到了民国中期,这些流失海外的中国古陶器在欧洲的文物市场上价格飞涨。当时,最受外国人钟爱的中国古陶制品是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种带有釉面的陶器,它也是古代贵族人物的一种陪葬的冥器。一件黑色或者蓝色为主色调的唐三彩,在欧洲市场上的价格高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美元。
北京故宫博物院陶瓷专家杨敬荣:唐三彩国外人为什么后来就外国人为什么喜欢呢,因为它颜色比较鲜艳,有点火爆热烈,代表着大唐盛世,所以美国人、欧洲人特别喜欢。
受欧洲古玩市场的影响,中国的古陶俑市场也在民国中期以后开始升温。随着考古业的兴起和发展,年代愈久远的古陶器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重视,特别是彩陶或者彩绘陶时期以前的陶俑作品,收藏界更是不惜重金加以收购。
可是,一连几天,出现在潘家园古玩市场上的这些看上去很珍贵陶俑只是静静地摆在摊位上,尽管有许多人前来探询,却没有一笔交易成功。是因为它的价格太高还是另有什么原因呢?
杨敬荣:就怕买假了,是都有这么句话,因为在这个搞艺术品收藏,都有这个真伪的问题,他只要是买假了的时候,这东西就是好多等于价值就荡然无存,你贵一点没关系,说这东西是老的将来肯定还会升值。
在一万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掌握了陶器的制造技术。相传距今一万多年前,有一位心灵手巧的妇女叫尤陶氏,她常用泥巴捏一些玩具供小孩玩耍。有一天,一场大火烧毁了她的家园。
毛晓沪:相传这场大火以后,悲伤的尤陶氏突然发现,她用手工捏制的各种玩具变得更加坚实,而且耐水。于是呢,人们就尝试着用这种方法呢,制作各种器皿和食用器物,这样呢,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陶器就出现了。
在对西安半坡文化遗址的考古中发现,在6000年前,我国出现了彩陶。当时人们烧制的陶器主要是当作盛水或者食物的食具,如陶罐等器物。而陶俑的出现是从秦朝开始的,这个时期的陶器已经发展到了彩绘陶的烧制时代。
毛晓沪:这种彩绘陶器呢,主要就是用来,作为贵族的陪葬冥器而制作的。
1993年秋天,在北京古玩市场上突然冒出的这些陶俑,就是彩绘陶。不久,一位在文物部门工作的文物专家也来到潘家园的古玩市场,摆放在摊位上的这些陶俑,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将这些外表斑驳古旧的陶俑一一拿在手里仔细端详,从这些陶俑的艺术风格上来看,很像是北魏时期的作品。
这位专家突然想起了前不久报上登载的河南古墓被盗的消息,心里不禁疑惑,眼前的这些陶俑和被盗的北魏古墓有什么关系吗?这些陶俑是被盗的真品还是高仿的赝品呢?
杨敬荣:陶俑尤其是陶俑,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越来越高,所以这东西一值钱了,仿制品就开始出现了,而且仿的水平越来越高,出现了很多这个高仿的产品,有的确实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
像这样只是在造型上吸收古代陶器的一些装饰艺术风格,进行简单的模仿,仿制出来的陶器往往只是一般的工艺品,而对于古陶器的中仿产品,在仿制手法上就比低仿高超了一步。一般它是以古陶器的实物为蓝本,无论从造型还是从器物的装饰风格上都要与所仿制的古陶器相同。
主持人:最难鉴别也最容易使人上当的应该是一些古陶器的高仿品了。对于这些带有釉面的现代高仿唐三彩来说,作仿者同样采用了真品唐三彩的成型工艺,不但器物的造型、器物表面的装饰风格与真品丝毫不差,而且作仿者还下大工夫对新仿的唐三彩进行了作旧处理,而最容易让鉴别者打眼的往往就是陶器的旧貌。前不久我们的记者,暗访了一家仿制唐三彩的作坊,目睹了做仿者给唐三彩做旧的全部过程。
仿制者在对已经烧制好的唐三彩进行做旧时,先把唐三彩横着放进盛有一定浓度的氢氟酸或者醋酸的池子里浸泡,这样就可以通过化学反应,从而去掉新仿唐三彩表面的亮光。然后将唐三彩捞出来,用清水冲洗干净,再将唐三彩放进盛有一定浓度的高锰酸钾化学剂的池子里浸泡。
唐三彩的釉面上有许多小的裂纹,也就是一些小的开片,保存至今的古代唐三彩的开片裂纹都呈现出铁锈的颜色。仿制者利用高锰酸钾同样使新仿的唐三彩釉面的开片裂纹呈现铁锈色。最后把唐三彩埋在已经处理过的土里面,使其表面和腹内再沾上土锈。
其实,无论做仿者的手段多么高明,仿制的赝品与真品相比有多么逼真,但由于制作工艺上的限制,也总会漏出一些破绽的。
一般来说,用酸处理过的赝品,它釉面上的开片缝隙比较宽,而真品的开片缝隙相对比较细密。同时,在放大镜下仔细观察会发现,真品的开片像干枯开裂的河床一样,往往开裂的每一片的开片中心是往下凹下去的,而赝品开片的中心是鼓起的。
另外,带有釉面的古代陶器,由于埋藏在地下的时间过长,表面会出现脱釉现象。真品唐三彩的局部釉面是自然风化脱落,露出的坯体表面比较光滑平整,而赝品釉面往往采用电动刻笔攒下来的,尽管也出现脱釉现象,但露出的坯体表面有许多的麻坑。
中国古陶瓷科技鉴定中心]鉴定师毛晓沪:再一点,土锈也是有区别的。自然土锈它是随着那个墓穴的坍塌以后,一点一点淤泥淤进去,一层一层淤进去的,这样它那个土锈非常有层次感,撒下的土锈往往它是颗粒状的,滚圆的,而不是那种层次感,淤上去的那个层状的,所以这个呢,仔细观察也还是可以看出来的。
既然市场上有那么多的唐三彩赝品,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北魏古陶佣也就有出现赝品的可能,那么,摆在潘家园古玩市场上的这些古陶佣到底是真品还是赝品呢?
这位文物专家和卖陶俑的人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谈。卖陶俑的摊主坦白地告诉专家,摊位上的这些陶俑是他一些河南老乡,在家乡经济开发区的施工中挖掘出来的,这些陶俑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绝大多数陶俑还在河南老家。
专家凭着多年的鉴定经验判定,这是一批珍贵的国家文物。为了更加保险,这位专家从潘家园买走了几个古陶俑,回去后与几位专业人士对它的真假作了进一步的鉴定,最终的鉴定结果与这位专家最初的判断不谋而合。
为了避免这批珍贵文物的流失,这位专家立即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要求批拨专款对所有在河南出土的北魏陶俑进行“抢救性收购”。于是,在1993年年末到1994年年初的一段时间内,在北京的古玩市场上掀起了一场北魏陶俑收购的热潮。
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吕济民:历史博物馆买了三次,故宫买了两次。中国历史博物馆花了八十万,故宫呢花了十万吧。
但是,令人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尽管有关部门纷纷抢购,而这些陶俑的数量却总是有增无减。在很短的时间内,北京的各大古玩市场上,涌出了大批量的北魏时期的陶俑。与此同时,这件事情也引起了文物鉴定专家们的高度关注。
吕济民:开会的时候我去了,也有人说有三个是真的,也有人说是一个是真的。
为了澄清事实,平息纷争,国家文物部门联合河南省文物部门在警方的配合下,对此事进行了彻底的调查。最终,调查的结果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这批被当成古文物的陶俑,竟然是出自洛阳市南石山村的几个村民之手。
南石山村村民高水旺:这东西是我们生产的东西,是生产这仿古的,高仿的,是我们的作品我的作品,咱也有营业执照,啥都有。
坐落在洛阳市邙山岭上的南石山村,是一个仿制古陶器的专业村,这里的村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烧制古陶器。和其他人一样,高水旺二十刚出头就潜心研究中国古陶器的烧制技术,1990年他注册成立了一家陶器仿古工艺厂,专门仿制生产中国古代的各种陶器。没过几年,高水旺的仿古工艺厂在全国各地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定货的客户纷至而来。1993年的一天,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神秘客户来到了高水旺的工艺厂里。
高水旺:说叫咱给他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