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器海外吃香
中国瓷器在海外一次又一次地攀上价格高峰,奠定了今天中国瓷器价位的坚定基础。200年来,中国陶瓷的国际价格一直大大领先于绘画雕塑。而西方艺术中,首推绘画,其次才是雕塑。
中国瓷器今天的国际价格与绘画相比,以冠对冠,以亚对亚,以季对季,均在4倍之上。这不是偶然,也没有偶然,原因复杂,大致有四:中国瓷器长期霸占世界容器市场,而容器的制造是人类文明的坐标,以致瓷器和中国都叫做CHINA;中国的工艺家在制作陶瓷中,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历代陶瓷中不仅有花前月下、弹琴观瀑的怡情之作,亦有鬼谷下山、三顾茅庐、萧何月下追韩信等军事题材的磅礴之作;陶瓷工艺上的进步世人有目共睹,唐代的南青北白,宋代的五大名窑,元代的青花,明清的彩瓷,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变化,使中国陶瓷丰富而充满魅力;尽管陶瓷美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陶瓷代表中国的美学,毋庸置疑地当为魁首。
这些原因,左右着每一位追求陶瓷美器的人,使他们出手不凡。陶瓷一次又一次的刷新着由自己创下的记录,近半个世纪,每一类型的陶瓷都曾抢眼,汉绿釉、唐三彩、宋官窑、元青花、明釉里红、清珐琅彩,她们交替领先,使中国陶瓷大军色彩纷呈,令人眼花缭乱。
内地瓷器拍卖逐渐崛起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陶瓷的价格体系是外国人制定的,国人一直在观望跟风。国内有拍卖十几年来,一旦优秀瓷器出现,国人的伸手就显得沉重,就显得小心翼翼,本可以到手的机会大量被放弃。加入国际拍卖行列,面对西人的强劲,多数重器我们无还手之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再度漂泊。
时间已经证明,30年来,中国陶瓷在国际市场上涨的幅度,无一例外地呈锯齿状上升,许多重器一旦重出江湖就会风光无限,多数被认定价高而不可再升的瓷器仍以数倍天价让世人瞠目。比如,香港苏富比1979年11月28日,清乾隆粉彩花蝶纹葫芦尊以55万港元成交,2000年4月在香港佳士得又以3302万元成交。香港苏富比1988年11月15日,清乾隆珐琅彩黄地开光式胭脂红山水纹碗以792万港元成交,1997年4月29日这只碗拍出2147万港元。香港苏富比1988年5月18日,清乾隆胭脂红地粉彩花卉纹梅瓶以187万港元成交,2004年10月31日同样在香港苏富比以4150多万港元成交。1997年11月5日香港佳士得,明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以2202万港元成交,2006年5月30日佳士得20周年,又以7852多万港元成交。1993年10月24日香港佳士得,元代青花缠枝牡丹纹罐拍出904万港元,2006年3月30日纽约苏富比又以472万美元成交。这些骄人的成绩鼓舞着关注它的人们,使新人不断地加入其中。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让国人摆脱了阮囊羞涩的尴尬,在国际国内拍卖市场搅动了一湖静水。
内地拍卖公司所有的世界级价格建树反倒不在瓷器之上。十几年来,尚没有真正意义的陶瓷世界记录在国内突破,每一件引得国人惊呼的瓷器实际上与国际价格相差甚远,国人看不清瓷器的国际市场的原因也很简单,“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今年嘉德春拍,一件尘封已久的乾隆宝瓶远渡重洋回到久别的国土之上。这件宝瓶以创乾隆粉彩也是清代粉彩的世界记录——5280万元,回到祖国的怀抱。这个喜人的讯号,像一发上升的信号弹,在夜空划出一条漂亮的弧线,令人久久回味。我们尚不敢说,我们将大获全胜,统领中国瓷器的江山,但有一点不言而喻,攻坚战已打响。
虽然整个瓷器市场表现还是相对较弱,但精品、珍品瓷器已经开始受到内地藏家的热烈追捧,内地的古玩瓷器拍卖市场已经在逐渐崛起。有理由相信,随着重器和精品开始在内地拍场频繁出现,今秋甚至在未来一段时间里瓷器拍卖很有可能呈现出供需两旺的现象而迎来一波较大的上涨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