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冷兵器伴随着岁月流逝,渐失光泽,但它们却是古代锻造技术的佐证。”兰州武备爱好者侯志强挥舞着环首刀说,中国冷兵器跨越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绵延数十万年。如今,虽已不是主要作战兵器,但也可以寻找到它的身影。
剑、戈、矛、枪、戟、长刀、斧……在武备爱好者侯志强的办公区域内,错落有致摆放着千余件冷兵器,包括了古代进攻性兵器、礼仪用剑和仿制品,与当下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侯志强出生于兰州一个普通的家庭中,从小酷爱看中国古代战争影视剧,舞枪弄棒也成了爱好之一。他告诉记者,儿时,每当看到铁甲碰撞、刀剑相向的电影镜头,都会心潮澎湃。
“一身甲胄,一柄长剑,古代战场上冷兵器如何运用于实战?”2004年,进入大学的侯志强为寻找答案开始收藏冷兵器,时常省吃俭用,购买喜爱的兵器。
在家人不反对不鼓励的态度下,侯志强收藏渠道越发广泛,从古董店到下乡收购,再到拍卖会购买甚至藏友交换。在交流和购买过程中,侯志强发现,兵器收藏不仅仅需要有热情,还需要专业知识储备,才能了解兵器背后的故事,提升鉴别真假能力。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在兵器陈列墙下方的图书架上,摆放着三摞兵器相关图书。“看书已成为一种习惯。”已有15年收藏经历的侯志强表示,冷兵器出现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由耕作、狩猎等劳动工具演变而成,随着战争及生产水平的发展,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单一到多样,由庞杂到统一的发展完善过程。
“兵器的形成是金属锻打的过程,就像魔术师一样,将铁变成刀剑。”侯志强手拿汉代铁剑说,此刀是步兵作战武器,刀脊呈现略微向上拱起,弧度朝外,独特的设计可加固刀身,不宜折损。同时,利用现代技术除锈后,依然可看到钢铁金属,也证明了汉代锻打和热处理技术的高超。
“收藏起初是热爱,而现在收藏更多是享受以实物佐证历史的过程。”侯志强指着唐代礼仪剑举例说,礼仪剑非作战使用,古人以锻造工艺将剑身变软,再使用植物酸进行绣花作业,以达到美观和防氧化的作用。
在普通民众眼中,刀剑早已无用武之地,但在侯志强看来,它们不仅仅是“记录本”,记录着锻造技术变迁,还可起到科普效果。
“古代的宝刀究竟是什么样?”侯志强告诉记者,唐以前是将刀剑直接是插入腰带,因贸易往来,刀挂才从西方引进而来,不少影视剧中刀剑挂腰间出现在唐以前,此类情景便不符合历史。
2015年,侯志强在当地派出所备案成立城关区排洪南路汉威饰品经营部,陈设古典兵器。2016年加入甘肃省马氏通备武学学会,进行文化研究和推广中国短兵体育运动。
如今,侯志强将收藏的千余件冷兵器免费向民众开放,还亲自充当解说员,介绍其中缘由和历史。他告诉记者,下一步,将以刀剑为原型,设计出书签、笔记本、文化衫等物品,将枯燥无味的兵器专业知识,以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给民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