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明的收藏家,总赶在艺术品成名之前下手,无数成功收藏家的先例已经告诉我们,中国目前的大部分收藏家相信收藏是一个投资,自己花了钱就坐等着回收。而西方收藏家则相信“收藏是一个专业而不是一个嗜好或者爱好”,要想当好收藏家,眼光尤为重要。
抽文(人们印象中的收藏家,往往穿梭在富丽堂皇的博物馆与灯火辉煌的画廊之间,穿着笔挺的西装游走在上流社会收藏圈,乐此不彼。然而对于赵庆伟来说,开着法拉利背着麻袋片去市场蹲点才是正经事。“老赵去潘家园买货,在当时都成了一道风景线,几百人先去问老赵来了吗?老赵来了就把货给他准备好了,背着麻袋装车上。”)
赵庆伟,这个被收藏圈称为“破烂王”的人,从不对这个绰号有半分嫌弃,能将破烂变为宝贝这是一种本事,足以证明他的眼光所在。
清洁工与废品商组成的“收藏眼线”
如果说潘家园是江湖,摊位买卖往往只是江湖的水面。今天的潘家园,已顺理成章地坐上了目前中国内地古玩聚散地的头把交椅,而收藏的机遇却不仅仅在古玩城里。
凌晨三点,城市还在沉睡,赵庆伟已经在路上了,每周六到京城东南的潘家园旧货市场,这个习惯他已经坚持了十年。在京城收藏圈里,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赵庆伟。因为他很特别,他收藏的不是古玩器皿,也不是名人字画,他要的东西一般人都视为垃圾。
如果说潘家园是江湖,摊位买卖往往只是江湖的水面。北京和赵庆伟同样收藏手稿和书信的人大约有二三十人,能够“一网打尽”的却只有他一个。为何?因为赵庆伟用他不懈的努力在废品商和清洁工中建立起了庞大的“草根收藏网”。
“拆迁最火的时候我这儿叫‘潘家园第二’,因为中国最大的古玩、旧货市场潘家园交易主要集中在周六早上,我这是全天候开放,晚上10点钟还有人来送货。最早淘到的是溥杰的信,潘家园的小贩说是从功德林一号战犯管理所出来的。我家就在那对面,从小在高墙外面玩,这下来兴趣了,问他有沈醉的没有。他说杜聿明、沈醉、宋希濂这些人的都有,我一共花了3500元。按道理功德林一号的书信、材料应该有很多,但我所知道的就只有这么很少的一沓子流传出来,其他的可能已经销毁。”赵庆伟说。“我收藏的手稿,如果光从重量上看就有100多吨,特别是建国以后的手稿为最多。”为此他还专门记了笔记,里面密密麻麻地记载了多年他收藏的手稿条目。
除了手稿之外,赵庆伟最近正在忙着整理近几年收集的几百万张老照片。赵庆伟认为,一张老照片就像是一本好书、一幅画,可以真实地记录历史,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众所周知,人民大会堂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十大建筑中规模最大、内容最复杂、要求最高的建筑之一。有一段时间电视台要拍一个展现人民大会堂修建过程的专题片,听说赵庆伟保留了当时的影像资料后便闻声赶来。几百张老照片、4册高清晰底板、4个文件夹档案以及大量记载当时建造过程的书籍,当制片方看到这些罕见的资料展现在眼前时,着实被震撼了。赵庆伟说,这些老照片和档案是从中国建筑设计院、中国建筑工业部、北京市第一建筑总公司和北京市建筑机械总公司四个不同的单位收集来的,都是当时被遗弃的物品,他买来打开整理后才发现,里面夹杂着大量珍贵的影像文献。
收藏圈瞧不上的收藏拍了一千万
2010年12月11日,赵庆伟的小雅观心专场在北京瀚海秋拍中亮相,就是这些曾经人们扔掉看不上眼的东西,最终在这场拍卖中拍出了一千多万。
翻开赵庆伟的收藏履历你会发现,从1988年收藏邮票开始,至今他已换过数十种收藏门类。难得的是,这几十年来他从没按规矩出过牌,他的收藏既偏又冷,这其中包括了各国驻华大使馆处理的外文信、越战纪录片胶片、战况电报、清代印刷铜版、文革票据、老地图、火花、底片、戏服,甚至长安街上的华灯。
“收藏圈对我的收藏很不以为然。他们越不认同我就特开心,这说明还有先锋性,还有机会。”而对于自己的收藏经验,赵庆伟用“效率”两字概括。“对于收藏,谁都知道顶尖的东西最好,可是那往往也是最贵的。我的经验是把资金尽量分散,就算是一块钱的东西,只要他能涨到十块,我就会买。完全从效率出发,而不是在乎藏品有多伟大,多知名。”正是本着从效率出发的铁律,赵庆伟被称为“文化拾荒者”。
打破物以稀为贵的收藏定律
对于收藏家来说,追逐稀有而珍贵的艺术品可以说是收藏定律之一,然而赵庆伟却偏偏要打破这个定律。
赵庆伟的收藏线索与众不同,用他的话来说,从上世纪80年代初他开始收集邮票、箭镞以来,一直沿用着一种做法:用最少的钱,买最多的东西。但这种做法,违背了传统收藏圈的基本法则:物以稀为贵。大家都是用最多的钱买最少的精品,而他却反其道而行之。他认为这源于与他打小在部队大院长大,养成了对大量“微小幸福”追寻的习惯;而在收藏这个领域里,有大量的“微小幸福”存在着。
1963年,赵庆伟出生在北京一个军区大院,祖上是满族镶黄旗人。1988年,他以365元起家,逐渐做起了邮票生意,慢慢做到炒邮票用板车拉,一举挣了10万元。后来,他进入了四通公司,然后在中关村开了一家专营电源生意的公司,企业一年有1个亿的产值,退出时净赚几百万元。2000年,都美艺术公司成立,他任董事长。公司成立初期,他从中国的西式艺术作品入手,以清末和近现代油画为突破口,购买了大量的雕塑、水彩、速写和插图等属于西方文化艺术结晶的艺术品。他认为,中国传统书画的收藏领域想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进入,做到不买假画、少失误,非常难。但在中国,西式艺术品是冷门,人们收藏得较少,动用的资金也不会太大。就这样,3年后他在北京饭店举办了个人收藏的清代油画展,这几千幅油画仅仅用了几百万元。
抽文(随着奥运城建规划的实施,很多政府部门、文化事业单位也开始搬迁,大批早期的文档资料、名人手稿、画稿、书信、日记被当作垃圾处理掉,赵庆伟天天操心的就是这些推土机、垃圾车的动向。)
后来,随着油画价格渐渐增涨,赵庆伟又开始寻找新的收藏方向。他发现,随着北京旧城改造的速度加快,拆的都是有年头的老宅,赵庆伟开始关注起那些别人不要的“废品”。随着奥运城建规划的实施,很多政府部门、文化事业单位也开始搬迁,大批早期的文档资料、名人手稿、画稿、书信、日记被当作垃圾处理掉,赵庆伟天天操心的就是这些推土机、垃圾车的动向。与此同时,北京各大废品回收站有无数个专收高档旧货的人是他获取宝贝的“耳目”,此外,还有人定期到一些文化名人家里打扫卫生,以维持关系。所以,已经很少有当成“废品”的艺术品逃出他的手心了。
赵庆伟最为得意的董其昌册页就是以“收废品”的形式得来的。当时,在一个文化单位的宿舍大院里,他的一个线人发现一家人正处理一批比较值钱的旧书。当他看到那些旧书时,凭直觉就知道这家人不是普通人家,应该还有好东西,就让线人留意这家人卖出来的东西,一张纸片也不能漏掉。线人就与这家的小保姆打起交道来,得知这家老人最近准备搬到单位新分的房子去,老人留下自己觉得有用的东西,其他全让小保姆卖给收废品的。于是线人就买下他家所有的“废品”,其中碑帖就有好几十本。老赵痛快地给了线人6000块钱作为提成。慢慢研究,老赵发现这户人家原来是京城一著名收藏家,当他看到其中一本用黄花梨木作封面的册页时眼都直了,竟然是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的手稿,他赶紧请专家鉴定,果然是真迹,价值逾百万元。
“我收藏是因为我疯了,所有收藏家都是疯子。”这是尤伦斯男爵的名言。作为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品最多的人,他的疯狂与执念,都是为他的眼光所作的注解。
在尤伦斯20多年来的收藏历程中,人们听到的是他不断提到的各种人名:中文的、英文的、法文的,谁在哪儿帮助了他,谁在哪儿给了他指点,至今他也不认为自己已经成为艺术品收藏的专家,在不知不觉中,他完成了由专家到收藏家的蜕变。
尤伦斯对中国的情感源自父亲,随着父亲的英年早逝,他的故事,以及他留下的于上世纪20年代在中国购得的古玩就成了尤伦斯对他怀念的寄托。身为考古学家的母亲则更激发了尤伦斯从小对艺术品的浓厚兴趣,她常常给他讲解从伊朗等国带回的那些文物的来历,并把其中的一些作为礼物送给小尤伦斯。
在美国读完大学后,20来岁的尤伦斯开始打理家族生意,工作使他奔波于美洲、欧洲和亚洲之间,但他乐在其中,因为他常常可以见缝插针地在世界各地淘古董,尤其是在香港的摩罗街和荷里活道。当然,一开始,他也买到了大量赝品,他向有青铜器收藏女王之称的著名比利时古董商吉赛尔o格罗斯(GiseleGroes)、现担任法国国家古董联合会主席的克里斯汀o戴迪(ChristianDeydier)以及世界著名东方高古文物专家吉瑟普o埃斯肯纳茨(GiuseppeEskenazi)求教,而他们,使尤伦斯接触到了最顶级的亚洲古董。
抽文(从那时起,尤伦斯把对中国艺术的兴趣从古董转移到了当代艺术上来。日后中国当代艺术的兴盛则证明了他的眼光有多么准确。)
尤伦斯第一次来北京是1987年,当时是为了生意,可他把所有的闲暇时间都用在了结识中国艺术家上。他喜欢去他们的家和画室,参观那与欧洲国家截然不同的生活和创作环境。“当时物质很匮乏,但他们的思维却非常活跃,创造力旺盛。那时,艺术已经开始给他们带来远高于普通老百姓的收入,但他们对物质的欲望却仍然很少,而且,他们有很多时间用来创作、聊天、思考、旅行。那是一个黄金时代,现在他们都太忙了。”尤伦斯至今仍十分怀念那些年里他与中国艺术家们一起度过的日子,尤其是大伙一起在十三陵野餐的美好时光。也就是从那时起,尤伦斯把对中国艺术的兴趣从古董转移到了当代艺术上来。日后中国当代艺术的兴盛则证明了他的眼光有多么准确。
在耶鲁大学华人学者吴尔鹿的介绍与指点下,他买入了艾轩和王广义的作品。另一个不得不提的是香港人张颂仁。张从80年代末开始拜访中国艺术家,并大量收购他们的作品,其中很多成了现在国际拍卖行的热门。当年,尤伦斯向他购买了几幅方力钧(微博)与刘炜的画作,并从此开始有系统地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品,最终一发不可收,成为世界上迄今为止在中国当代艺术上投入资金最多的收藏家。
贴士:
关于收藏,便宜真的没有好货吗?
“便宜有好货、好货亦便宜!那是因为好货放错了地,跟错了人家;这样的故事在旧货圈里比比皆是。”赵庆伟如是说。
捡“宝”也要讲究思维和眼光
“比如我们是论废纸收的,我们乘十倍的给人家,我们也跟老赵也说多少钱,比如我这一万买的,老赵加五千吧、加两千吧就这样”多年来给赵庆伟提供淘宝线索的旧货商田永中谈起赵庆伟如何收购这些没人要的宝贝,多年的合作关系让田永中不由得赞叹老朋友的眼光“他的这种思维和眼光超人家十年到十五年的,人们认为不值钱的时候,人们谁也不需要的时候,他的眼盯住了,这是文化,这是一个灵性的东西。”
旧货里面有假货吗?
对于这样的担心赵庆伟丝毫不在意“你这说的都是古玩商犯的毛病,我们弄旧货好像没这种,
因为我买的东西不是齐白石,不是成化的官窑。字画、瓷器那都是重灾区,我当然得绕过去了”。
买了错的艺术品怎么办?
再怎么精明的收藏家,都有10%至15%犯下买错东西的可能。越成熟的收藏家,收藏的等级就会越接近博物馆的品质,至少会有三分之一的品项,经由时间的洗礼会被替换或取代。没有任何收藏家能够跳过这一道经验,错误是成长和成熟的根源,在收藏上当然也是!
收藏应该听取别人的建议吗?
收藏家会在各地留下他的眼睛、品味、理想和希望、以及怀疑和决定。虽然听取别人的建议和劝告是有益处的,但假使他没有那样的直觉去区分自己和别人的理想,就会引起混淆和犹豫。收藏家必定要有自己的选择,因为这是你的收藏。日后,当你欣赏着自己的藏品,发现自己的决定越来越坚定,这时你会享受到一种美好的喜悦感,这是来自你努力之下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