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托朋友帮忙搞到几箱真品茅台。没想到,三年不到,价格居然翻了一番。从投资理财的角度看,干啥都不如囤酒了。类似的故事不仅仅是茅台,这几年从囤铜囤锌,到炒豆炒姜炒蒜炒棉花炒辣椒,凡沾个“炒”字,消费品都带上了投资品的属性。在这个奇怪的时代,无论你买什么,似乎都能讲出个投资理财的一二三。
消费品成为投资品的巅峰杰作,大概要算中国的房产。无论从物理属性还是传统属性,房子应该都算个标准的耐用消费品。可在中国的畸形机制下,房产成了全民皆炒的投资品。如果从改革住房制度推出商品房算起,过往近20年来,任何投资的回报也许都赶不上房产投资,其投资回报率在全世界范围内估计都可算“之最”。这个“之最”的消化与解决,大概要未来两代人的财富和精力。
目前陷入癫狂状态的,应该是艺术收藏品的投资理财。据说,全国有上千亿的专属资金在这个领域淘金,有数以亿计的大众投资者在参与这个市场。对富者、贵者来说,艺术品收藏本来就是财富传承的重要手段。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买张字画,淘个票卡,原本是件附庸风雅的闲情逸事,现在打上“投资”的光圈,演绎几多“暴富”的故事,一下把人蒙晕了,把很多伪爱好者与无能力投资者也忽悠进了这个市场。这才是最大的泡沫。
一夜成名的,是团购。在“X危机”的恐吓与“Y互动”的诱导下,“省钱”也成了理财。汹涌的资本泡沫散后,不知道团购的故事该如何收场。以我有限的理解,自古就有批发、零售之分,电商再怎么技术发达,在B2C与C2C之间要玩出个新商业模式还真有点难。关键的问题是,一旦“团”的动力消失,“个”的服务跟不上,可持续性何在?当年上大学,我就练过地摊跳蚤市场,有薪后也体验过商场促销通宵排队的疯狂,最后基本都作鸟兽散了。
这季节在准备的,是境外购物。本期封面文章就是《境外购物哪最萌》,这物那品,学问大着呢。可看完了几篇文章,我还没搞懂“萌”的意思。编辑跟我说,这是个最新最IN的词汇。看来自己真的落伍了。
这真的是个奇怪的时代。钱不值钱,物最值钱,于是购物消费成了理财。人们都在拼命用物去赚钱,然后再拼命把钱换成能赚更多钱的物,然后再拼命开始下一个循环。我们似乎要回到以货易货的原始时代,但已无法分开流连其中的金融血液。于是,我们开始恍惚:何为物?何为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