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墨达人”廖伟彪建议初入门者可从名家新墨入手
墨,是中国传统的书写、绘画材料,是中国人的“文房四宝”之一。但相对而言,墨是收藏的冷门。其实,除实用价值外,墨还是古代工艺美术的一个门类。好墨集诗、书、画、印、雕刻、造型艺术和制墨工艺于一身,故有“紫金不换,名墨难求”之说。由于墨是书写绘画必用的消耗品,而且不易保存,易干易裂,所以至今仍然保存完好的古墨少之又少。
研习中国书画的广州人廖伟彪因自幼师从黄子厚学习书法,便与墨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那时跟老师学书法,是从研墨开始的。”至今,廖伟彪已收藏了大大小小数十块古墨。廖伟彪说:“每次把玩古墨后,留在指尖的墨香都让我舍不得洗手。”
策划/刘亦凡 文/图 记者刘艳
藏家经验
心得一:古墨涨价太快令藏家心颤
墨有实用墨和观赏墨之分,流传于民间的大多数都是普通的墨条或墨块,“目前,古墨极品在市场上很难找到,好的古墨集诗、书、画、印、雕刻、造型艺术和制墨工艺于一身,既有实用性,又有观赏性,因此更难找到。”廖伟彪说。
因为是冷门,又难找,加之对古墨有一定的识别能力,廖伟彪很早就开始收藏古墨,从几百元到几千元,再到上万元,廖伟彪收藏古墨的成本越来越高,“平均每块古墨大概要7000元~8000元淘到,这我都觉得价涨得太快,但在一些拍卖会上看到古墨动辄十几万元,上百万元的成交价,我真有点"不寒而栗"。”
他与记者分享了他“慧眼捡便宜”的经验。“名家和年代是决定古墨价格的首要条件,墨上的图案也非常重要,另外图案细腻、层次丰富或色彩搭配等也十分重要。”
虽然清代的制墨工艺要优于明代,但在市场价格上,明代古墨因稀有仍贵过清墨。
心得二:图案、造型、做工都影响价值
至于古墨上的图案则名堂更大了。因题材涉及山水风光、花鸟鱼虫、帝王将相、风俗民情等,表现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所以,从古墨图案也可以分析出其年代。也正因为这些图案及其绘制工艺赋予了古墨更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使之成为浓缩历史的藏品而倍显珍贵。
在廖伟彪的珍藏中,以“十八罗汉图”古墨图案最为抢眼。正反两面各有9个罗汉,神态动作各异,刻画细致,立体感极强,色彩鲜亮,整个画面栩栩如生。另外,琴台形状的玉兔图和古筝形状的古墨在设计上都颇费心思。筝形墨5厘米宽的侧面竟也刻画出一幅美轮美奂的仕女图,不禁令人感叹古代的工艺之精湛。“这些图案细致的墨品一般是"贡墨",或"御墨",而民间流传的许多墨在绘功上就较之粗糙许多。”
这些古墨图案的颜色以金箔鎏金为主,其他辅色为彩墨、青墨、蓝墨、紫墨和朱砂墨。因为都是由天然矿物研制而成,这些彩色图案历经百年而不退色。
心得三:玩家一定要从区分墨种入手
廖伟彪介绍,要玩墨,首先要学会区分墨的种类。墨的种类以制作原料划分有油烟墨、松烟墨、油松墨、朱砂墨等。油烟墨是油类烧烟制成,通常多用桐油、麻油、菜子油以及石油。制墨时亦掺入适量的胶、药材、香料。质地坚实、细腻、耐磨、色泽乌黑发亮,但用胶量较重。松烟墨主要是用松木烧烟,掺入适量的胶、药材和香料制成,特点是墨色黑,但缺少光泽,胶轻质松,入水易化。而油松墨是以油烟及松烟混合制成。由于混合的比例不同,墨质有所不同,它只宜于书写,作画稍少。“明、清两代是中国制墨业的高峰,其中,清代康、乾两朝御墨选烟用料,最为上乘。”而朱砂墨则以天然矿物质朱砂研细加胶制作而成,颜色红润艳丽,具有永不褪色的特性,所以备受画家钟爱。“朱砂墨因为稀少,制作工艺复杂,因而价格较黑墨更高。”他还介绍,墨最怕潮气,一旦浸入墨内,墨的胶性会起变化,再受风吹就易断裂。因此,收藏古墨,最主要的是注意防潮。
收藏建议
初学者可从
“20岁”名墨入手
很多人,包括一些亲戚朋友,一开始都不了解廖伟彪为什么会对这些极难保存的墨一掷千金,“花十几万元买张画或者瓷器,都还说得过去,但用来买墨未免太挥霍了吧”。面对家人的质疑,廖伟彪耐心地解释说,古墨除了在制作工艺、制墨模子等方面具有不可复制性外,单从使用来讲,也有新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他说:“古墨在使用时颜色纯黑,作书画可使作品增辉,而不像有的新墨那样灰而不黑。如果古墨配方恰到好处,书写时既不落墨,又不显胶性,而有些新墨由于用料不精,胶质配合不均匀,书写时有粘笔的感觉。还有古墨磨开后无异味,且有轻微的芝兰之香,而有些新墨难以避免有股怪味。再有古墨质地纯净,而有些新墨偶尔杂有沙砾,既损笔又损砚。而且古墨经得起揭裱阴湿,所作书画历经百年而不走原迹,新墨一般无此奇效。”
他建议普通藏家一开始收藏精品古墨比较困难,可以先从清中后期至民国时期的古墨开始入手。这些古墨中品相不错的,价格一般在500元~4000元之间。其中,万元以上的古墨投资前景都不错。此外,普通藏家也可以投资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墨,它们至今大约只有20岁左右。但需要注意的是必须是名家作品,他们的价格一般在数百元之间。
名家教路
少数赝品非常值钱
作为古墨收藏家,廖伟彪介绍了收藏古墨的一些“基础知识”:
名家名墨身价百万元
在古墨收藏界流传着一句话,叫做“唐宋墨绝世,明代墨珍罕”。因古墨难以保存,唐宋墨已很难见到,明墨传世的也极其稀少,价格惊人。
另外,名家和名人的墨身价不凡。唐朝时祖敏、奚超、李廷珪等著名制墨匠人,明代皖南歙县的罗小华、程君房,明末清初的汪鸿渐、叶玄卿、程公瑜以及被誉为晚清的四大制墨名家的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这些公认的名家所制的墨,目前的价格基本在百万元以上。
名墨身份来历考究多
廖伟彪收藏的古墨大多数产于清代,其中,标注最清楚的是一方圆鼓形状、外观用鎏金和彩墨绘制出的“百寿图”古墨,背面有“大清乾隆年制”雕刻印章,还有清嘉庆年间的“太上皇帝之宝”印鉴。此古墨长40厘米,宽15厘米,重达10余斤。难得的是,此墨印有“徽州休城胡开文敬制”字样。因印有乾隆、嘉庆等不同时期的印章,收藏者分析此墨是清代御书房珍藏的观赏墨,印有不同皇帝的印章以示纪念传承。
此外,琴台式的玉兔图古墨也标有汪近圣的大名。另有两方较黑墨更为贵重的朱砂墨也有名家雕刻印章,一方是龙凤呈祥图朱砂墨,侧面印有“大明方于鲁制”,另一方是鼻烟壶形状的朱砂墨印有程君房的名字。据说,程君房是方于鲁的老师。对于这些有明代制墨大师印章的古墨,廖伟彪客观地认为,并不能就此确定一定产于明代,“有可能是清代制墨工坊用明代的模子制成的。”
个别赝品身份金贵
据介绍,市场上的赝品以仿明清古墨者居多。清代制墨仿品大概有3种情况:
一类墨上有仿家自己的名款,也有被仿名家的名款。墨家制造这种墨的目的,不是追求经济利益,而是自我标榜,并在造墨技术上争长论短,这样的仿制品仍有其艺术欣赏价值。另一类是清代仿明代墨,不署制墨者的名款,只标明代年款。还有一类是把原来精品的原名款挖去,再用墨腊填平,然后刻上自己的印章和年款,略施金色加以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