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春拍虽已渐去。但记忆尤在,记录频频被刷新,天价早已不再是传奇。巨额资金前所未有的集中在了艺术品市场里,让很多人为之冲昏了头脑。这也促使我想到了自己在杜伦大学拿到的第一个硕士论文课题便是“人为什么收藏?”我今天饶有兴味将其编译,为的是拾起一些思考。本文以收藏的历史演变为主要脉络,有做中西方比较,其实可以说是一个诸家学者观点的综述。
收藏的起源
收藏译做英文collect,除了解释可以为收藏外,也可以译作收集,采集。可以说英文collect知识一个广泛的“收”的含义。而汉语里的一个“藏”字则使这个人类行为增添了几分神秘。“收藏”归根结底是一种人类行为,人类行为是社会与自然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也就导致了在不同时代,不同种族文化间,收藏理念、收藏动因的本质差异。
收藏的历史其实可以追朔很远,但是到底有多远,恐怕无人知晓。19世纪随着西方考古学的兴起,考古学家在太平洋沿岸地区(今法国境内)出土了一些经过人为加工的,石制和骨制小物件,据推测这些东西极其有可能是被用作“装饰品”(距今8万年),第一次人类开始有了“审美”的需求,考古学家Neal也就将其视作是人类“收藏”行为的起点。这种现象几乎出现在任何一个史前文明中,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玛雅文明也都有大量类的装饰物出土。我们的祖先,距今1.8万年前的山顶洞人,也开始有了审美需求,他们会精心制作并佩戴由兽类牙齿组成的颈部装饰品。
由此可见,收藏的起源或可定义为单纯的审美, 换句话说因为人有了审美,才有了收藏。“人在逐步进化的时候,学会了制造各种器具,人开始对形状对元素有了感知,有些器具不光实用而且能看得出人多费了几分力只为了让它变得更好看,再进一步,人类开始雕凿一些,自己根本不会去 ‘用’的东西,一种纯粹的艺术诞生了。这些纯粹的艺术品也会被人精心保管。这就是收藏品的雏形。” (引自Ne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