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的中贸圣佳拍卖公司即将在春拍中拍卖四本《天禄琳琅》清宫藏书,引起了业界的十分关注。
什么是《天禄琳琅》?
清朝的乾隆皇帝是一位爱好中国古代书画与古籍鉴赏与收藏的帝王。他登基之后便开始着手将宫内收藏的书画与古籍进行编目整理,乾隆为其书画编目赐名为《钦定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如今简称为《石渠宝笈》。2015年,在故宫博物院武英殿和延禧宫展出的《石渠宝笈》特展,展出了以《清明上河图》和《兰亭集序》为代表的历代书画精品,吸引了大量观众排队观看。
乾隆四十年(1775年),大学士于敏中、尚书王际华等十人受命整理入藏昭仁殿的善本书籍,编成《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又称《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初编》,乾隆为此亲书匾额及对联。“天禄”一词取自汉朝天禄阁藏书,“琳琅”为美玉之称,意指其藏书琳琅满目。《初编》共十卷,计有宋版书7l部、金版1部、影宋抄本20部、元版85部,明版252部,总共著录善本书429部。昭仁殿从此成为了清宫收藏善本的书库。
嘉庆二年(1797年),乾清宫发生火灾,殃及东侧的昭仁殿,收藏在这里的所有《天禄琳琅》辑录的古籍在大火中悉数被毁。这令当时的乾隆太上皇非常痛心,于是他下旨重修昭仁殿,编成《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后编》。该书目共20卷,收录善本书664部,其中宋版241部、178种。
嘉庆皇帝继续进行昭仁殿善本书的整理和收藏工作,随后开启了《钦定天禄琳琅书目三编》的工程,这项工程直到道光年间才最终完成,但最后的成书只刊印了专门给皇帝御览的“进呈本”,并没有大规模刊印。
由此可见,《初编》著录的书籍,如今都没有了存世的纪录,存世的《天禄琳琅》古籍只能是《后编》和《三编》上的善本藏书。
《天禄琳琅后编》的书籍在盖印上有一定的规制:每一册书籍的首末页分别加盖“乾隆御览之宝”印章,首末页文字框外则分别加盖《天禄继鉴》和《天禄琳琅》印章。前后副页上则是乾隆皇帝的“五福五代堂宝”或“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之宝”以及“八徵耄念之宝”和“太上皇帝之宝”印玺,常俗称盖有“乾隆六玺”。
1925年,民国清宫善后委员会查点故宫物品时,原来664部的《天禄琳琅》藏书只剩下311部,后来这批书几经辗转随着“古物南迁”流向了台湾“故宫博物院”,另外不知去向的353部有177部被溥仪通过赏赐溥杰的方式而流出皇宫。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溥仪逃离长春,伪满皇宫无人看守,很多当地居民直接冲进伪皇宫哄抢,盗走了部分珍贵的文物。1946年1月,国民党在长春的接收人员从残存的小白楼藏品中选出有《天禄琳琅》印玺的书籍13箱,共计92部,1449册运到沈阳故宫存放,后来被送还至北京故宫博物院。其余散失书籍有的进入了辽宁博物馆,还有近半数流散于社会上。
自1995年中国嘉德公司春季拍卖会上出现第一部《天禄琳琅》著录的《欧阳文忠公集》之后,不断有单册、残卷的《天禄琳琅》书现身拍卖场,迄今大约近30件。1999年,在嘉德春拍上,宋代浙刻本《春秋经传》四册八卷拍出了176万元,被北京市文物公司买走;在2009年嘉德春拍上,宋版《六经图》拍出了268.8万元;2012年嘉德秋拍中,《题宋版通鉴总类》,元代吴郡庠刻本18册,成交于1380万元;2015年北京保利秋拍中的《太学新增合璧联珠万卷菁华后集》七卷拍出了690万元。
这次中贸圣佳上拍的四件《天禄琳琅》书籍,都曾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被著名文人邓拓收藏,其中有三件在文物局审鉴时被定为了国家一级文物:
《纂图互注扬子法言》十卷(已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著录于《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后编》卷五之宋版子部;
《战国策》十卷(已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著录于《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后编》卷九之元版史部;
《礼记注》二十卷(已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著录于《天禄琳琅三编》,为宋版书,曾被溥仪带到长春,文革中被康生收藏;
《诗经世本古义》二十八卷,著录于《天禄琳琅后编》卷十一之明版经部,文革中曾被陈伯达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