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呈现的古董珍玩群星璀璨,传承有序,非皇家物力所不能为。在古董珍玩板块中,“香象灵牙·海外重要藏家象牙精品专场”从一开始就备受业内专业人士及诸多藏家关注,此专场的所有拍品均由一位英国重要资深收藏家穷30载心血庋藏所得,可谓来之不易。此次通过藏家与公司双方的努力,再次精挑细选66件重要精品展现在各位藏家朋友面前,此次专题中几乎囊括了自明至清宫廷象牙雕刻的经典作品,件件开门到代,雕工精致,寓意吉祥,其档次规格之高也创下南方象牙拍卖专场之最。
象牙雕刻艺术品,其质地柔润光滑、坚实细密,受到了收藏家的珍爱,成为特色中的特色。从先秦时期的百工,到清代的皇家造办处,匠作文化一脉传承,历史悠久,匠作技法不断提升与创新。各种别具匠心,近乎天成的珍品瑰宝层出不穷,彪炳奕叶。向以质厚色美,光洁如玉著称的明清两代象牙雕品,更是中国古代工艺精品中的典范。
其中“明永乐·象牙雕胡人献宝摆件”是一件值得期待和重点关注的拍品,明永乐年间是中国封建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政治统一、经济强盛、文化融合,这一时期朱棣迁都北京,下令编撰《永乐大典》,创设内阁,郑和七下西洋,成为一段不朽的传奇佳话。
在这一时期,由于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带动了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物品上的互通有无。异域文化的大量渗入给古老的中华文明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无所顾忌地引进和吸收,无所束缚地创造和革新,构成了大明盛世蓬勃向上、豪迈张扬、趋向写实的时代风格。明清时期国势昌盛,形成以中原为中心的文化圈,周边各国均对中华心之向往,故而万国来朝。自隋唐始,对外交流便日趋频繁,当时把西域诸国人统称“胡人”,所谓胡人特指居住在西域的突厥、吐蕃、粟特、波斯以及大食等族。而与隋唐中外“交流”不同的是,明及清早期的中外关系是一种以中华为中心的居高临下的态度,而非互动。故此时期表现胡人的作品多为“进贡”、“朝拜”等主题,以突显明王朝之不二地位。
自明代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28年间,郑和受朝廷派遣,率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途经东南亚、印度洋到红海和非洲,遍访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南京是郑和下西洋的发源地、起锚地、航海宝船的主要制造地,也是郑和生活了30多年的城市。与郑和有关的的遗址、遗迹遍及航海沿线各国,在南京地区最为集中,保存最为完整。此象牙雕刻可谓与南京有着几百年深厚的渊源,无比珍贵。
而“清康熙·象牙刀马人物笔筒”作为康熙宫廷精雕细作之精品为观者称道,尤其是多达五层的雕琢和严谨的布局,着实令人叹服。此外有“明·象牙魁星文侍像”、“明·象牙送子观音像”、“清中期·宫廷花丝牙雕折扇”等雕刻精品一并推出,共赴六朝秋
清康熙象牙刀马人物笔筒
直径:12高:17.3。此笔筒为康熙年间宫廷工匠精雕细作之精品。该笔筒形制较大,选用亚洲象牙为材,质地致密。圆口,口外侈,微弧腹,筒身近圆筒形,自然弯弧。外壁采用剔地浮雕技法雕刻“刀马人物图”,布局严谨、洗练,雕琢极精,由浅入深,层次丰富,雕刻层次达5层之多。笔筒上端饰佛家八宝题材,分别为:法螺、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等。中间通景“刀马人物图”刻饰老梅、翠竹、果树,苍柏,又布岩石、山坡和祥云于天地间,人物征战行军等场面威武生动。把玩赏鉴,仿佛面对宫廷画家之工笔花鸟画。底座呈须弥座,饰以福云纹及回纹。须弥座一般用于安置佛、菩萨像的台座,此处以须弥座为底,更显珍贵。笔筒内壁伴随着自然衍生的雀丝纹,古朴自然,包浆深厚明亮。
清中期宫廷花丝牙雕折扇
长:25.5。此件折扇扇骨、扇面均用象牙数层镂雕而成,颜色洁白,光泽如新,其花卉纹饰与扇中间的花丝纹相呼应,雕工精彩,满布整个扇柄和扇架,有一种热烈和玲珑的气氛。这是清代中期广东牙雕的风格特点。
广东牙雕历史悠久,富有装饰性,素以精细工整、玲珑剔透闻名于世。广东地处南方,气候温和湿润,非常适宜质地细腻的象牙精雕细刻,层层雕镂,而不易脆裂,透雕作品可以做到薄如纸,细如丝,娇艳明丽呈半透明状。清康熙年间海禁解除之后,广州成了对外贸易唯一的港口,象牙原料的大量输入,为牙雕工艺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广东牙雕讲究牙料的漂白和色彩,牙质莹润,精镂细刻,玲珑精巧,华丽美观。
该象牙折扇数层镂雕,工艺精美,细致入微,自能体现出一股华贵浩荡的皇家之气。在方圆相济的框架中镂雕出各色各样的西洋花卉纹饰,显得玲珑剔透,细腻而又大器。尤其是扇面为薄如蝉翼的象牙丝网片,真是巧夺天工,价值连城。
明象牙魁星文侍像
高:33。精选亚洲象牙为材,材质致密,包浆浑厚明亮。雕刻文昌帝君张亚子及魁星,二神并肩在山石之上行走,文昌帝君着交领宽袖曳地长衫,右手持仙丹,左手背于身后,头戴道巾,双目下垂,有仙风道骨之气派;魁星面目狰狞,双目圆瞪,神情威严,右手挡在文昌帝君身前护驾,左手扶在文昌帝君背后,动作夸张,生动传神。
文昌帝君,一般认为他是主管考试、命运,及助佑读书撰文之神,是读书文人、求取功名者所最尊奉的神祗。其受民间的奉祀,自周朝以来,历代都相沿制订礼法,列入祀典。魁星,北斗七星之首,或说北斗的第一颗星为魁首,或说前四颗星合起来为斗器之首。在中国,文昌宫里都同时供奉魁星,古代读书人眼里,魁星主科举文事,地位仅次于文昌,奉之甚虔。
此件艺术品材质精良,老化自然得当,雕工更是锦上添花,人物面部及身体筋骨都刻画的细致入微,栩栩如生;衣褶堆叠之处又表现的生动自然,行走时仿佛清风徐来,仙气霭霭,令人顿生遁世之感。不由感叹明代工匠的鬼斧神工,确为一件明代象牙雕刻精品。
明永乐象牙雕胡人献宝摆件
高:36。此胡人献宝雕刻采用一整段象牙为材,材质硕大,质地紧密坚硬,牙色经历数百年,自然变成褐色,包浆明亮厚实。
此胡人深目高鼻,鬈发,头戴高帽,身着宽袖束襟长袍,肩披云带,足蹬长靴,手持珍宝。衣纹自然流畅,极富动感。精致细腻,刀工遒劲,胡人神态及面部特征突出。此象牙雕件远看有势,近看有情,表现了西域诸国对我中原文化的敬仰。古代鼎盛时期的中国国力殷实、疆域广阔,藩属之国年年进贡,岁岁来朝。此象牙雕刻即为明代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后异域各国使节晋见献宝时的真实写照,殊为难得。
清乾隆象牙花果蝙蝠盖碗
高:8.3直径:10.3。碗圆形,敞口,下收腹,圈足,平底,有盖,形制端庄。通体由象牙亚洲一段为材挖空制成,盖及碗外壁纹饰相近,盖顶外饰一圈如意云头纹,周围饰海棠、天竺,花美果艳,吸引蝴蝶、蜻蜓、蝙蝠翩翩而来,碗外壁以浅浮雕手法饰梅、竹、如意、绶带等吉祥饰物, 雕刻刀工纯熟精练、柔畅明快,以刻纹如丝、微如毫发的刀锋见其精湛的功力,刀刀锋棱毕露,不见败痕,具有一种奇峭清新、气韵生动之感,其雕工非一般功力所能及。底部由镂雕纹饰与顶部相同的束带纹构成,大气、规矩。此盖碗色泽微黄,材质细腻,品相佳美,为乾隆宫廷陈列观赏器物。
明象牙送子观音像
高:20。此送子观音以象牙为材,材质致密,牙质色泽微黄,观音呈立姿,一手背于身后,一手托善财童子,乌发挽作妇髻,身着长衫,面相方圆端庄,神态慈祥柔和。观音与童子衣领、衣襟、袖口等处髹红漆。尊像包浆古旧,雕工简洁精练,线条圆转流利,古朴雅拙,寥寥数刀,而神情尽现矣。送子观音题材造像在北宋时即已有之,到明清时期大量出现在中原地区备受人们崇信。整器雕造工艺精细,衣饰风格鲜明,是典型的明式观音造像作品。
清康熙象牙童子一对
高:8.2。此套象牙雕童子一对皆用牙芯料雕出,雕刻细致精巧,两童子相向而立,身着红色交领宽袖长衫。高额、皓齿、衣襟、衣袂,皆是极精细的雕琢。由于经历漫长的岁月,形成的包浆、皮壳及色泽,都给该件牙雕作品增添了许多动人的因素。该件象牙作品构思巧妙, 象牙童子两两成双,俏皮可爱,憨态可掬, 童子间互相嬉闹,洋溢着嬉戏快乐之态,神态逼真,刻画生动。我们由衷的为古代艺人的审美情趣和睿智而感到骄傲。该作品为象牙把玩件中的精品,人见人爱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