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画天价频出,老纸张也值钱了!乾隆三十年的洒金发笺纸,在刚刚结束的保利拍卖会上以10.64万元成交;在北京琉璃厂里,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生产的宣纸,一刀(即100张)叫价至少2万元左右;连有霉斑的宣纸也受市场追捧。老纸大热,除了市场水涨船高外,与其存量稀少、具有鉴定的资料作用也有关。不过,市场人士认为,老纸也是双刃剑,鉴定书画光以纸张年代为依据反容易被误导。
现象:“纸龄”未达30年也价格大涨
“几乎所有的老纸都火了”,一名对历代古籍颇有研究的收藏者发现,古籍专场中的老宣纸拍卖结果令人咋舌,动辄数万元。
另一名在北京的市场行家透露,在北京琉璃厂里,老纸身价大涨,别提清代民国的宣纸,连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生产的、仅有20多“岁”的宣纸,一刀(即100张)叫价也至少要2万元左右,他就曾以1.6万元的“同乡价”买下一刀。而乾隆年间的冰纹蜡笺纸,一张尺寸不过40厘米×60厘米左右,价格就可达数万元。
观察近年的拍卖市场可发现,老纸高价频现的时间始于2007—2008年左右,与书画市场的上涨势头基本同步,市场人士认为,老纸的行情被书画市场托起。事实上,老纸一般被列入古籍拍卖专场中,正是因为其具有古籍的纸张美和稀少的特质,特别是笺纸(旧时的信札用纸)更为玩家所追捧。
据悉,目前拍卖市场上可见的老纸多产于清代和民国,年代最早的应该是乾隆纸,而明朝纸极为少见。
老纸是鉴定的重要依据
另一方面,老纸也是鉴定书画的重要依据——纸张存在的年代与画作存在的年代是否吻合,比如有收藏者曾在市场上见到一件“雍正御笔”,其纸张年代却为乾隆年间,由此就已可判断该件“御笔”不可能是真迹。
另外,在近现代大名家中,不少画家如李可染、傅抱石等都曾长期订购专门的纸张创作,而张大千、启功、唐云、黎雄才等名家喜欢搜罗老纸作画,这也是鉴定画家某个时期作品的重要依据之一。
不过,书画行家陈俊明认为,由于历代纸张品种众多,少有行家能对历代纸张进行系统的分类,只能凭经验直观判断纸张的年代。而且,好的老纸并不多见,难以用来作为鉴定资料。
提醒:市场上存在老纸造假画
“老纸也是双刃剑”,收藏者胡义成认为,老纸既可能是一件书画作品的“加分题”,又可能是书画的“软肋”。比如曾经在拍卖市场上出现一件乾隆的画作,纸张是金粟山经纸,价格比乾隆的普通作品高出一大截,原因就是金粟山经纸是乾隆的御用纸,也是鉴定乾隆亲笔的重要依据;大名家如用知名老纸创作,作品价格也能大为提升。
墨香新旧是判断依据
然而,市场上也存在利用老纸造假画的现象。不过陈俊明认为,老纸的价格不低,对于造假者来说,高价的“高仿品”才有利润空间,而“高仿”的难度很大,需要造假者的书、画、印章都非常顶尖,成本更高;而这种造假一般不能“空穴来风”,需要有原作作为对照临摹。因此,这种“老纸假画”不可能多流通于市场中。
“纸张仅仅是鉴定书画的间接依据”,广州艺拍牟翔认为,利用老纸造假只能骗过那些过分相信老纸的人,欺骗不了真正的行家,他认为对付“老纸假画”的方法之一就是判断墨香是新是旧。“纸张在鉴定一件书画作品时并未起决定性作用”,书画研究员朱万章强调,鉴定书画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关键还是书画作品本身的时代风格、个人风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