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美术网 > 美术网艺术头条 > 艺评网 > 个人文论

师法传统,不忘创新——由个人创作体会谈紫砂艺术的创新 作者:张益

2009年,紫砂界最有影响力的大事之一,就是由天逸艺术馆首倡,全体紫砂艺术界鼎力支持的紫砂原创作品集体申报专利的活动。当这一活动渐渐结束,从奔走八方的热情呼吁落实到最后正式出版的精美图书,我认为,只是完成了当初设想的第一步。在我看来,专利的申报、对抄袭和仿作的打击只是第一步。专利的申报是为了禁止抄袭,而禁止抄袭是为了鼓励、甚至逼迫所有的紫砂从业者勤于思考、锐于观察,从而能够不断拿出自己的、具有原创精神和时代特色的创新作品。


从《金蟾富贵》到《镜水壶》在传统基础上的体察与创新

  我以前求学于南京艺术学院,在学院里打下了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在平面设计、产品设计方面有一些获奖的设计作品。当我全身心地投入紫砂事业时,无论是父亲还是师父,都诚恳告诫了我,不要浮躁、轻动,要真正坐了三年冷板凳,学习体会各传统壶型,了解紫砂的“性”,之后才能够将自己的想法与紫砂艺术较好地结合。正是有这种想法,我先后创作了几把自认还可以,也颇为藏家认可的几种壶型。
第一把是《金蟾富贵》,那时候看了许多壶都是以金蟾为题材,便也想以此为题,做一把属于自己的壶出来。那时的我对紫砂的理解很单纯,只是觉得将“富足圆满”的含义在壶中诠释清楚就成功了。
由于“刘海戏金蟾”的故事里说,得金蟾者得富贵,于是,我用具象的手法把壶纽做成了传统形式的金蟾,寓意接财纳福。壶纽的金蟾敦实可爱,为了能让壶有整体之感,我特意将壶身设计得敦实而厚重。并运用不对称美的理念,将壶嘴做得略显粗拙,壶把相应地细致柔美,壶的整体感觉是出来了,但似乎略显呆板单调了一些。于是,我便在壶身下安上了三足,这样,壶底三足与金蟾三足相映成趣。“四海升平,八方宁靖”的感觉就从壶身跃然而出了。
后来南京方面邀约我做一把与南京有关的紫砂壶。在做这把壶之前,我曾看过恩师季益顺做的一把《楚汉风云》,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此壶看似温润细腻,四平八稳,壶身的云纹,更使得整把壶气韵非凡。但壶纽上盘踞的两只斗兽却是互相怒目相视,回首盘旋,更能体现出楚汉争斗的残酷,极富动感。此壶使我灵感顿生,金陵秦淮之间,文人红颜流转,江南文脉之处,诗风雅韵流淌,气质高雅脱俗。同时,金陵自古帝王州,九朝古都王气收,这一切在我脑海中浮现出来,壶的定位也越来越明确。最终我将壶名定为《紫气金陵》,紫气是祥瑞之意,而金陵是六朝古都,是帝王之气的聚集之所。在技法上,我继承了恩师的相关理念,壶身沉稳凝重,壶钮选取了六朝石刻昂首望天的辟邪兽,静中有动,动中含静。并有提梁式紫砂壶和普通式紫砂壶两种,使整个造型看起来方直拙朴、端正祥和。我相信,这是我读了恩师作品之后,用其理念艺术,对另一题材做的另一解读。有承接,也有脱胎的变化,恩师对我的这件作品也给予了好评。
第三把是《玉兰》,在生活中,总是能接触一些很渺小,却很鲜活的生命,这些生命如春花,转瞬即逝,因此,我总是想做一把壶,来赞叹这些生命。于是《玉兰》壶在这种情况下诞生了。作为益顺流派的传人,我以整体光货,局部花货的造型思路做了这把壶。经过了精心设计,多次修改终于成型。一般的玉兰壶,由于玉兰本身纤细美丽,所以壶身多半也不大。我偏反其道而行之,壶身宽阔,更反衬出玉兰的纤细。就玉兰的表现而言,壶钮做成玉兰的蓓蕾,聚拢而有张力,壶身上贴饰开放的玉兰,灿烂而多情。
第四把是《镜水壶》。为宝钢集团创作的这把壶算是我的得意之作。此壶以钢锭为原型,以此衍变生发而成。我希望将寂静与平和的意境与壶融于一体。没有波澜,没有风月,静静如一泓水。因此,为了缓和壶体的生硬,呆板之势。我将壶纽、壶盖、都设计成圆镜。并将壶身、壶嘴、壶把设计得处同一水平线。此壶不仅仅是在外观上,还从企业内涵出发,体现出宝钢集团宠辱不惊的气势。当用于个人品茗收藏时,亦可名之为《镜水壶》,让藏家获得一种圆如通达的境界。

《和通日月》的三个版本

如果说上文的几个设计壶型,都是在传统壶型的基础上,进行局部创新,那么我的《和通日月》则是以创新理念先行,技法实践随后,一步步地将二者融合。这条路要比前一条更难走一些,因此三易其稿,才大功告成。
此壶的题材,蕴含着故国的情怀,想到这个题材以后,决心要做一个完全创新的壶型。但是从何入手一直是我思考而难以解决的问题。某一天上午,我正在随手画图、苦苦思索中,突然灵光一现:想到了台湾的日月潭。随后,我结合了学院里打下的理论基础,希望用意识流的几何形体与具象的日月潭相结合,画出了第一步的设计图。
紫砂的从业者都知道,画出设计图,仅仅是第一步。在设计图落实成壶型,并且烧制使用的实践中,问题会不断涌出,尤其是对《和通日月》这样基本完全创新的造型来说,更是这样。
我的第一稿,壶体设计得很圆润,极有整体感。壶钮设计成一弯残月,壶把设计成一个镂空的圆,两者对比强烈。设计稿完成之后我便立即投入了制作,但在制作过程中才发现要将设计理念加入紫砂中不是我想像得那么简单。其一,由于此壶的特殊造型,因此壶身是由两片上下相拼接而成的,所以,在壶身中央有一道拼接的痕迹,极为难看。而空心的壶把也让我头痛万分。因为注入了滚水之后,壶把便会非常烫。因此这个设计虽说理论上行得通,但其实用型远不能让我满意。
我接着埋头开始准备第二稿。鉴于前一稿,我将壶钮设计成了圆月状。为了遮掩壶身的拼接痕迹,我还在壶体上刻了一道云纹。将壶把用藤缠绕起来,以便隔热。第二把壶做出来之后,我还是发现有很多的不足。如:云纹虽然可以遮掩拼接的痕迹,但依照美学角度看不是很恰当。一般说来,如果是创新壶型,云纹的位置应该在黄金分割线上;如果是在较传统的壶型上进行纹路修饰,则应遵循对称原则修饰在壶身中间。又如:壶身是圆的,壶把和壶身之间的空间是圆的,壶钮如果也是圆的,就未免太单一。还有:壶把虽然用藤包起来,但是握上去还是烫手。
于是,在第三稿中,我改进了工艺与技法,使得拼接痕迹非常细微,一般人很难发现。这样就可以将云纹去掉,突显通体圆润的效果。为了体现出强烈的对比效果,我将壶钮的圆月又改成了残月。同时,壶把处改成了实心。
这样,历经三稿,时间一年,从设想到图稿,由图稿到造型。在精益求精、不断修改之后,《和通日月》总算是我较为满意的一份答卷。

小结

上面是用我个人的设计实例来说明创新的两条道路。或者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局部的细微改进,或者以理念先导,在制作中加以完善。无论哪种道路,创新中的艰难痛苦,必将涅槃成作品诞生后的幸福愉悦。惟其如此,我才能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许多关注我的师长前辈。
理论是灰色的,但生命之树常青。笔者在此写这篇文章,并不是为了沽名钓誉,而是真正希望紫砂同仁能够以创新思想来对待每一次创作。对于紫砂行业来说,没有创新的产品,必将失去生命力。这不仅是为了紫砂文化的流传,也是为了紫砂产业的健康。如此,才能使每个人自己的紫砂作品和整个宜兴的紫砂产业继续稳步发展。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张益,字逸伦,生于1980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助理工艺美术师,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获得ICAD认证)。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2002年在南京金陵晚报从事美术编辑。2004年回宜兴师从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师季益顺学习紫砂工艺的造型和制作,并得姨婆蒋蓉大师的教诲。业内人士认为其创作的作品灵气雅意,气韵和工艺俱佳,是紫砂艺术界新一代的可造之才,2005年《富贵壶》、《秋如意》等作品在国家和省级举办的展览中,多次获奖,并发表了多篇紫砂壶艺创作方面的论文。2006年创立宜兴天逸艺术馆。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或投稿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请浏览者自行判断取舍,若有观点错误或侵权等信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配合!转发请标注:美术网(meishu.com) ,多谢支持!本文网址:https://www.meishu.com/news/1/7/2019-09-17/36439.html

美术网相关文章 个人文论最新 艺评网最新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