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美术网 > 美术网艺术头条 > 艺评网 > 个人文论

我画《大过年 》(作者:于新生)

“题材:大过年,尺寸:四张六尺宣纸竖拼(170×380cm),表现形式:中国画,时间;两个半月。”这是某国际书画交流展组委会约我画“大过年”时所提的具体要求。

从题材内容来看,它应是一幅热闹、饱满,大场面的画面,选择什么样的情节和表现方法至关重要。“大过年’的关键在于体现一个“大”字。

在农村,从农历腊月到正月十五与年有关的节日很多。如果用带有民间意味的二、四维空间的表现方法,把众多的年节集于一处,画面自然热闹,也与年俗这种题材相吻合,但老用自己熟悉的风格画画,未免有点“俗”上加“俗”。我想尝试一下自己不熟悉而具有挑战意味的东西。最后我决定采用写实而稍带有装饰意味的风格,选择一个固定情节,认真老实的去画张画。

春节最主要的节日有三个: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最热闹当数正月十五闹元霄,各种花灯、烟火及民间表演活动汇集一起,画面能画得热烈而有气氛。可元霄节虽然是年节的一个部分,但它总还不是年节的代表性节日,用“大过年’为题画“闹元霄”显然不太适宜。大年初一的主要情节是大拜年,人们成群结伙,走街串巷,互相问安,虽然热闹,但情节单调,也不可取。剩下的只有画除夕了。除夕的情节多,有画头。但是有一个大问题,就是除夕之日的农村均是以家庭为单位独自活动,没有众民相聚的场面,用三五人的小家庭来画“大过年,“大”字难以体现。也只有增加人员和道具“凑”热闹了。于是我计算了一下,如果一个家庭四世同堂的话,二十个人左右能说得过去。就用这些人去营造一个《大过年》的热闹气氛吧!

除夕人们的年节活动分室内和室外。室外的情节主要是孩子和青年人参加,如:放鞭炮,挂红灯,贴春联等,人物不容易集中。以室内为背景,把室外的某些活动也尽可能的穿插其中——我决定这样去构成画面。

室内最主要的场所当数土炕和灶台,这是老百姓起居饮食最主要的地点。除夕这天,人们围绕着灶台做年饭,坐在炕上吃年饭,周围是梳洗打扮和各种娱乐活动。室内放满了体现丰衣足食和带有吉庆意味的各种物品:猪头(赐福),鱼(吉庆有余),年糕、面花、馍馍,饺子,花灯、门笺、鞭炮、灶王、民间玩具及各种蔬果等。这是一个喜气盈门的欢乐场面,勤劳的人们要在过年这个时刻,尽情地享受一下自己的劳动果实。平日的勤劳致富,勤俭持家,此时则变成了尽情的“吃”“喝”“玩”“乐”。

内容和情节确定之后,进入画面的创作阶段。在画面整体结构上,我采用了拱形为画面的边缘,给画面造成一种庄重、稳定、集中,祥和的感觉。在画面的人物安排上,使其统一在一个变化而有序的“S”形之内,并注意人物与人物、人物与道具的承接。如灶台和土炕这两组人物,是靠正在娱乐的两个男人手中胡琴的形体方向把他们连接起来。两组人物的衔接部位安排一对母子,形成画面的中心。在土炕这一组人物的处理上,又通过人物的脸、手及道具的朝向、把视点集中在中间两个孩子和前面的食物上,形成了这一组人物的中心.在具体的形体结构关系处理上,利用挂着的鞭炮、挑花灯的竹杆,胡琴及悬挂着的各种物品的垂直线,以及土炕、灶台、条桌等物品的水平线,与画面中的“S”形结构形成对比。还特意安排了倾斜的胡琴和老太太手中倾斜的镜子,以加强画面中形体之间的联系和画面节奏的变化,桌前摆放的拱形暖脚壶,则是为了与画面拱形的边缘相呼应,由于画面表现的人物,道具繁多,因而我比较注意大形的处理,除把人物安排在一个“S’形的结构中外,我把所有的人物和景物都压缩在一个与拱形边缘相协调而有变化的大形内,造成一种丰富当中求单纯的艺术效果。

画画要不断寻求新东西,但也不可忘记传统.当带着新的观念去看传统时,你会对传统有一种新的更加深刻的新认识。传统是多元的,有东方的,也有西方的,有民间的,也有专业的,我总认为不应该强行把自己的作品划归哪一类。民间艺人说的好:“画画无正经,好看就中”的确,只要画画得好看,又怎去管它那“派”那“类”呢?中国画的线条以墨色为主,未免显得单调。我在这幅作品用线的处理上,除注意墨色变化外,更加强调了它的色彩和虚实变化。在色彩表现上,吸收西画的一些表现方法,强调大的色彩关系,采用了暖色基调来体现《大过年》暖融融的祥和气氛。这样似乎有点“不伦不类”,但“不伦不类’也许正是艺术所要寻求的东西。

绘画重要的是画规律,不是画现象,用具体的办法去罗列自然表象,画得再具体也是简单的,因为自然是繁杂而交织在一起的。我的作品从不以接近自然表象为创作目的,而是以画面自身的需要来设计形状、色彩和笔触,力图通过它们找到绘画诸因素之间相应的内在联系。尽管我的这件作品倾向写实风格、但我最关注的仍是画面中的抽象因素。

创作的过程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中,甚至有时结果与初衷相去甚远。对画面整体而言,我的本意是以淡彩墨为主,将这幅作品画出一种斑驳松动的感觉。可是由于采用了一种我过去不熟悉的布料作底,表面光滑,在制作过程中斑驳效果难以把握,想重新换材料时间已经来不及了,只好沉下心来画下去。我尝试植物色和矿物色并用加水浸化的方法,结果画面出现了一种厚重而有变化的效果,这是我始料未及的。

在创作前期,为了加强年节的民俗气氛,我曾在画面上方设计了一个民式窗户,上面贴满了剪纸,为此着实花了不少时间,但终因有碍于画面的整体结构而去掉。

画画到最后,人的感觉往往会迟钝,我习惯于把自己的画当别人的画看。换个角度往往能找到问题和不足,这大概是对待别人总是要比对待自己苛刻一些的原因吧!

两个来月完成这么一幅高近二米、宽近四米的作品,实在是紧张,到交稿时总觉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如果再多出一些时间,多搜集一些形象和道具素材,多尝试一些表现技法,画面效果肯定会理想得多。

来源:网络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或投稿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请浏览者自行判断取舍,若有观点错误或侵权等信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配合!转发请标注:美术网(meishu.com) ,多谢支持!本文网址:https://www.meishu.com/news/1/7/2019-09-17/35928.html

美术网相关文章 个人文论最新 艺评网最新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