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美术网 > 美术网艺术头条 > 艺评网 > 个人文论

自画自说(作者:于新生)

于新生作品欣赏

对艺术的学习和借鉴就像吃饭。

饭有中餐、西餐和不上“档次”的民间饭。人的口味不同,所处环境有别,也就因人而异,各有所好。

我生来胃口不错,从不挑食,不管是中餐、西餐和民间饭,只要是食物,没个不吃。

自从学上绘画,也就知道有国画、西画、民间画什么的,看看什么也爱,也就什么都学了。

记得小时候跟窑厂的歪嘴叔叔学过捏泥狗;跟姥姥学过蒸花馍;跟爷爷学过一笔就画出来的盘长葫芦;爱看戏就用泥做了戏中人;爱看电影就刻纸板加手电筒做了土幻灯。后来学画小人书,大人一看:!还真是那么回事。

我发表第一张作品时是十六岁。那张画登在某报的一个中心部位,名字叫《挥戈上阵狠批林彪孔老二》,画面上那个工人阶级的代表怀抱毛主席著作,猛挥大手,慷慨陈词,那扫除一切“害人虫”的革命气概,现在想起来真是滑稽得可笑。

画“民间美术”大约是在1976年。刚开始,觉得这种从小就常见的玩艺儿平庸粗俗没啥“嚼头”。可是后来不知咋的,越“嚼”却越来了味道。我从那里“嚼”出了艺术最直接的想象;“嚼”出了艺术最单纯的形式;“嚼”出了艺术最简练的手法;“嚼”出了艺术最本原的内涵。

听民间画师说过一句话,叫做:“画画无正经,好看就中。”这句听来极平常的话,细品起来,道理却不平常。它说出了民间绘画的艺术特质:一方面它体现了民间艺人观察事物的基本法则,说明民间绘画所反映的是一个多角度多时空的事物综合意象。另一方面它体现了民间艺人表现事物的基本法则,说明了民间艺术对表现手段的无限包容和随意。在民间艺人那里一切都是可融合的,就像他们的八仙桌上并不拒绝放上电视机,烧火炕的屋里不拒绝放上沙发一样,这种多时空的景物组合,从艺术角度看,难道不是一种现代观念吗?其实,“落后”与“现代”除了在理沦上多转了几个弯,在存在形式上也没啥大的区别,所不同的只是一个叫“ 艺术”,一个叫”生活”。总之,不管啥观察方法,也不管啥表现方法,好看!才是目的。

学民间,琢磨民间,就得自己调出点儿民间风味的“菜”来。于是就从民间艺术的精神内涵出发,以民间的基本语言为原料,再加上点现代文化的佐料,按照自家性情,制成了些类似风味小吃的东西:《木兰梳妆》、《节气组画》、《游戏童年》、《飘香时节》、《岁始舞乐图》、《中国古典戏剧》、《中国古代寓言》等。大家觉得味道还不错,参展获奖之类的事也接踵而来,就有人竟然也照着样子做起来。我想,照我的样子有啥做头,远不如直接到民间传统里去找灵感。可是又一想,只要不怕吃了拉肚子,做就做吧。反正我又没有申请什么专利,不过话可得先说白了:真把自己的身体弄坏了,我可慨不负责!

“民间饭”吃得不少了,就总觉还缺点别的营养,又到山东艺术学院的油画专业开了两年“洋荤”。可别说,原来那自觉瘦弱的身子骨,真多长出了点儿肉来。那些脏得漂亮的颜色,平而深远的空间,体现着概括的具体,繁杂而有规律可寻的品牌,让人清醒又让人糊涂的理论,着实让我开了胃口。可我提醒自己:也别吃得太多,因为肉长多了,真的变成了那种大腹便便的“洋人”,减肥也是麻烦事。

中国人还是应该多吃点“中国饭”。于是就把接触过的那些古典的、现代的、民间的东西置于案头作为参照,拿原来吃过的和没吃过的中国传统细品起来。边品边去找它们的区别;边品边去找它们的相似;边品边去想它们的调和;边品边动手去实验。就这样竟然做出了几盘夹生的饭来。我给它们分别起上名字:《风筝节》、《森林故事》、《村外》、《过大年》、《吉祥腊月》……请别人品尝,有人说:味道还不错。有人则说:不沦不类,不中不西,不传统也不民间,品不出个正味来。后来拿去展览.倒碰上了几个奖,我想这肯定是评委的胃口出了问题。

但不管怎么说,人还是千万不要给自己太多的限制。那种有偏食习惯,别的食物放到嘴里,还没有咀嚼就连呼“难吃”的人,身体是不会健康的。

审美理想与社会现状有时并非是一致的,就像在原始社会那无序状态的生活中,人们在艺术中找到了对称和秩序。在有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在艺术中找到了自由和个性。同样,人们在被先进的科学技术淹没的今天,更需要找到自己民族的特点。尽管我作品的表现手法在不时地变化,可是我作品的表现内容却是相对固定的。我喜欢画农村的民俗风情,这是因为农村保留了老祖宗传下来的丰富的风俗文化内容。在那里你找得到中华民族美好而朴素的品德;也找得到每日与困苦相伴而又对未来充满祈望的心灵。你找得到美那最朴实的影子;也找得到生命那最本质的内涵。那里没有虚伪,也没有宣言,生命的代谢是那么的朴素自然。那里的天和地只不过是一对人模人样的长辈,那长了胳膊腿的“天老爷”和“地老娘”也接受人的孝敬:吃礼、受贿。它送给人们的有希望和幸福,也有灾难和伤悲……这些似乎已不再是吃饭的概念,就像你不管吃什么饭也要认自己的父母和老家一样。那里有我的长辈,那里是我的老家,那里不断地给我创作上的灵感。

有人问我:“你将来打算怎样?是否还是这样去画?”我却真不知道将来怎样,就像人吃了饭不知道自己长成啥样一样。其实,人也没有必要像模子葫芦一样,给自己套上一个设计好的僵硬模式,一定得长出个固定的形状来。

不管怎样,饭要继续吃!身体要好好养!至于将来怎样:是美?是丑?我对老天说:顺其自然!

来源:网络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或投稿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请浏览者自行判断取舍,若有观点错误或侵权等信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配合!转发请标注:美术网(meishu.com) ,多谢支持!本文网址:https://www.meishu.com/news/1/7/2019-09-17/35926.html

美术网相关文章 个人文论最新 艺评网最新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