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东作品欣赏
传统的写意绘画,以唐、宋时期为开端,至今已有千年的发展历史,经千年的锤炼已达到成熟阶段。形成了精深的理论体系,产生了许多艺术大师,有着辉煌的成就。但这些都是历史的过去。时代前进了,传统的写意绘画应该有所发展,有所变革。如何发展,如何变革,这是我们现代画家正在探索的新课题。
目前,面临着西方现代绘画的冲击,不少的人在模仿西方现代绘画,以为这是中国画出新和现代画的唯一出路。我以为这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因为东、西绘画终究是两个不同的体系,它们各有各的发展历史和特点,它们不能互相代替。如果以西方现代绘画代替中国画,那无异于自己取消了中国画。
当我们探索现代写意绘画的时候,首先要认识“现代”二字的涵义。“现代”就是要有别于“传统”。但是“现代”又离不开传统。西方现代绘画是对西方传统写实主义的绘画的变革,但又是在西方传统绘画基础上脱化出来的,它仍然属于西方绘画体系。现代写意绘画,也必须从中国传统写意绘画基础上加以变革,而绝不是用西方现代绘画来代替它。但是我们则完全可以从西方绘画的变革中,得到某种启示,作为我们变革的借鉴。
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是西方绘画大转变时期,它冲破“形似”的束缚,打破自然主义的写实传统,强调个性解放,追求精神内涵,呈现出崭新的局面。西方现代绘画的产生,主要是绘画观念上,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它已不是再现自然(绘画已不是像不像的问题),而是如何去表现。画家不再受自然的形与色的约束,自由自在地运用自我的“形”与自我的“色”,来表现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使绘画更加趋向于主观性,以“构成”和“表现”的手法,形成主观的造型。这种主观造型的追求,成为西方现代绘画的主要特征。西方绘画的“现代性”,主要表现在观念上的变革,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画家的主观意识,自由自在地再创造一个人的心灵世界,而不是再现客观世界。新的观念,使画家获得极大创作自由。从这一点来看,西方现代绘画,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启示。
中国的传统写意绘画,是从较工细的,写实的绘画脱化出来,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传统的写意绘画已不再追求对物象的精细的,如实的描写,它重神韵而轻形似,强调“象外之意”,追求与自然(宇宙)浑然一体,“物我两忘”的高度境界。它以“意象”造型和书法式的表现,构成其基本特点。中国写意画的产生,标志着中国绘画发展的一大飞跃。
当绘画(无论东方的或西方的)从追求精细的“形似”阶段,发展到“不求形似”,而追求精神内涵的阶段,就标志着人类绘画进入了更高的层次。因为逼真地再现物象,并不是绘画的最高目的。绘画要充分自由地抒发人的性灵,表达人的主观情思,就必须摆脱刻意摹仿物象阶段,摆脱“形似”的束缚,才能进入更加自由地表现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写意绘画与西方的现代绘画有着相似之处。
但是,中国的传统写意绘画,产生于漫长的封建主义时代,受着种种封建意识的束缚,人的个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解放。它的发展历史虽然长久,但是发展速度是缓慢的。西方现代绘画,虽然只有百年的历史,但它产生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之后,和工业技术大发展的时代,人的个性得到比较充分的解放,因此呈现着迅猛发展的态势。
时代不同了,中国已经进入现代的时代。随着社会的变革,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的思想也应该得到充分地解放,人的个性也应该得到充分发挥地发展。因此,我们的写意绘画也必须充分地发挥人的主观性,增强它的表现性,减少它的再现性,使它能更加自由地抒发人的性灵。使写意绘画从传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成为现代的绘画艺术。
传统的写意绘画,在表现上虽然比工细的绘画有着许多自由,但由于还受到自然形象的约束,比较来说仍然还不够自由。有的虽然采取写意手法,但仍然斤斤于物象的形似,再现的成份大于主观的成份,仍然被客观物象所制约因而很难自由地抒发人的性灵,且容易千篇一律,或者大同小异。比如画牡丹的自然形态,千百年来,千人万人去画,尽管方法略有不同,但仍然脱离不开牡丹的花、枝、叶、杆的自然生长法则,仍追求形似,虽称“形神兼备”,最后仍不过是大同小异。再加上许多人展转模仿,很容易形成千篇一律。
假若我们的观念改变一下,打破牡丹的自然生长规律,不受自然法则的束缚,更多的以主观的形式去表现它,甚至解体它,按照心灵的需要,随心所欲地加以重新安排,重新组合,自由地表现心中的牡丹花,表现自己再造的自然,那将会出现一种新局面,不同的心灵,将会再造出不同的自然,那就会千差万别,千人画牡丹将会有千种不同。那么人的个性将会更加显现。大同小异的格局也就会自然打破。
也许有人会说,这样一来不是可以任意胡画了,可以画什么不像什么,或者什么也不是,也用不着观察写生了。情况并非如此。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永远不可能脱离自然。人在大自然中生活着,体验着,人头脑中产生的一切都来自对自然的体验。没有真诚的体验,什么也得不到,绘画也是一样。因此画牡丹花,不但要对牡丹观察、写生,而且要深入研究、体验。但是画家不应被动的摹仿自然,要在对自然牡丹深入观察、体验之后,按照自己的心灵去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牡丹花,不是为自然牡丹花传神写照,而是要表现心灵的牡丹花。人是万物之灵。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宇宙。画家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心灵去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在这个意义说,画家就是“造物主”。画家造物的目的,是为了表现出人的精神世界,而不是为物传神。如此“意象”的表现范围将会更加开阔,既不再摹拟自然形态,受自然法则的束缚,也不会重复别人。现代写意绘画完全以“意”造型,以形写“意”,必然强调“意”的内涵,从而也就更突出了人的精神世界。
也许有人说既然可以随心所欲地再造自然,那么绘画技巧,笔墨造型等等方面的基本功都可以不要了!其实,这也是一种误解,人类绘画从初级“不似”阶段,到能精细地再现物象阶段,进而发展到“不求形似”阶段,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随意超越任何一个阶段都是不可能的。作为个人,如果没有经过严格的基本功训练,一下子超越到绘画的自由表现阶段,也是不可能的。只有经过笔墨、造型、修养等诸方面严格的训练,才能达到自由表现的境地。没有约束的自由,只能是无知的表现。因此,随心所欲、再造自然,并非不要技巧,而是需要更高的技巧。
传统写意绘画,以书法的用笔作为表现的基本要素,它经历了千锤百炼,形成了独特的规律。这些表现规律的掌握运用,绝非一蹴而就,也必须经过长期的训练而成。用笔的轻重、缓急、顺逆、顿挫、线的回旋曲折,纵横交错,刚柔粗细,再加墨色的农、淡、干、湿,形成了千变万化的笔墨韵味,构成音乐般的旋律,这正是东方绘画艺术的主要特点之一。这些特点在现代写意绘画中不但应该保持,而且应当发展。当现代写意绘画不再受自然物象的束缚,更加随心所欲的时候,书法式的线条(笔墨),将更有它独立的价值,更能充分发挥它的独立性格,更自由抒发人的性灵。那也就达到“画至极则为书”的境地。
目前,西方书体性的抽象绘画,正是受了中国书法的影响,他们借鉴东方艺术,重视“线”本身的功能,以书法造型,(但他们的线条仍然是西方式的笔触)。遗憾的是,我们有些人在借鉴西方现代绘画的时候,却把中国书法用笔的基本特点丢掉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损失。
传统写意绘画,乃至大写意,虽然很富有抽象的因素,但并没有走向完全的抽象。仍坚持在“似与不似之间”。八大山人的那种极简,极概括的写意绘画,也仍然表现一定的形象,仍然是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意象”艺术。西方的抽象绘画则完全漠视自然形态,纯以点、线、面、色等要素构成纯抽象的造型。用以表现自己的内涵世界。这种纯主观的艺术,则使绘画走向极端。它的客观效果难以使人感知,因此也难以引起人们的共鸣。“意象”艺术由于保留一定的自然形象成份,则容易使人感知,也容易被多数人所接受。因此坚持“意象”造型,仍然应该是现代写意绘画的基础。
现代写意绘画,要进一步打破自然形象的束缚,增强它的主观性,突出作为现代人的“意”的表现。增加更多的“不似”成份,但是最终还要有一定的界限,不必走向完全的抽象,而应该保持在“意象”的范围之内。因为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界限,超出界限就会走向极端,走向极端则会走向反面,绘画也是如此。从传统写意绘画走向现代,首先,观念要变化,但更重要的是实践,靠我们坚持不懈地探索。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