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美术网 > 美术网艺术头条 > 艺评网 > 展览评论

走出编译状态 :从一元论到多元论——“全国外国美术研究与教学发展战略研讨会”综述

由美术观察杂志社和山东艺术学院合作主办的“全国外国美术研究与教学发展战略研讨会”,于2006年11月18至19曰在山东济南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外国美术研究领域的近七十余名专家学者,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文艺研究》《美术报》《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山东教育电视台等数十家全国和地方媒体参加了本次会议。开幕式上山东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柳文敏致开幕词,《美术观察》主编吕品田代表主办方介绍会议宗旨,邵大箴先生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致辞。

  这是中国近百年来首次举行的外国美术研究领域的全国性研讨会,也是立意深刻、取向远大的专业学术研讨会。吕品田在介绍中指出:自20世纪初以来,中国的外国美术研究、教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人因此一定程度地了解了外国美术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但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取得的这些成果中,西方的、通史性的和介绍性质的较多,东方的、“亚、非、拉”的、国别史和研究性质的较少,总体学术格局尚未走出编译状态,教学和学科建设尚未摆脱苏联模式,学术判断和选择也难免有“西方中心主义”影响的痕迹。进入21世纪,中国的社会现实和宏观发展目标都在发生明显而深刻的变化,中国的外国美术研究和教学迫切需要在价值追求、思想立场、学术格局、研究方法、教学改革以及结合社会需求、促动美术繁荣等方面做出与时俱进的战略调整,并就学科发展和建设进行面向未来的战略规划。为此,会议拟定了21世纪中国之外国美术研究的战略目标和学术立场、外国美术研究方法、外国美术史教学和学科建设等三个针对性的议题,希望汇合全国专业领域的精英力量,集思广益、谋求共识,共同推动中国之外国美术研究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会议的主题和议题得到了全国外国美术研究领域专家学者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会议预先收到论文近五十篇。两天的会议开得紧凑而有序,专家学者围绕议题以提交会议论文、专题发言、即兴发言和自由讨论等多种形式参与研讨。如张敢在论文中所言:“学术研究虽然是自由的、无党性的,但它应当服从于民族发展的利益,美术史家应该负有一种历史使命感,而不是自身在象牙塔里为学术而学术。”从态度认真、气氛热烈的会议现场,我们能深切感受到外国美术研究领域专家学者们的敬业精神、责任感和对事业前景的乐观、自信。研讨分三场进行,从总体情况看,三个议题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思想展开,也呈现出不同观点主张间的思想张力

  “21世纪中国之外国美术研究的战略目标和学术立场”是本次会议的中心议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邵大箴在致辞中,表达了大家在大原則、大目标上的趋同意见,他说:会议所期望的虽是很高的要求,但从大的和长远的角度来说是需要的。专家学者就此议题所发表的突出观点有以下方面:1、主张“从一元论到多元论,摆脱西方中心主义”。上海大学教授潘耀昌认为“从一元论到多元论”是一种话语权与生存权的争夺,虽然它仍是西方思维的结果,但迎合了我们时代的、民族独立时代的需要,适应了国际政治、文化的民主化趋势。尽管摆脱西方话语权并非轻而易举,但我们治史不能没有自己的文化身份、自己的立场和眼光,要考虑建立中国的学术体系。广西艺术学院教授龙圣明等很多专家学者都强调要“摆脱西方中心主义”,但大家并不认为这就要另立一个“东方中心主义”或“中国中心主义”。山东艺术学院副教授李丕宇认为,以某一“中心论”的思想来建构艺术史都是不恰当的,需要体现立足多元民族性的世界性。讨论中有学者指出了“西方中心论”或“西方中心主义”和“以西方为中心”含义上的根本不同,即如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余丁所言“在立自己的标准之前要去了解别人”,所谓“摆脱西方中心主义”不等于不尊重研究对象。2、主张“走出编译状态”。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王镛王端廷,浙江大学教授黄河清等都明确提出这个主张。黄河清结合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材料提出“艺术史是一种权力”的观点,强调“走出”就是不丧失我们的文化自主权,不丧失我们的文化艺术价值标准,不在艺术史写作上做可怜的应声虫,并认为有了“走出编译状态”的意识,表明艺术史论界终于有了争取文化自主权的觉醒。鲁迅美术学院教授杨振国对“编译”价值的强调,表达了大家对编译工作作为外国美术研究基础之重要性的共识——要“走出”的是一种止于编译的“工作状态”,而不是要放弃编译工作。邵大箴所强调的“重点还是要做好介绍和普及工作”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晨朋所强调的“研究外国美术要有自己的筛选,有自己的看法”,从两个侧面表达了对“走出编译状态”之战略目标的完整认识。3、主张“重新写作艺术史”。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认为要用“一种自觉的、诚意的”“中国眼光”来重写艺术史。他把“中国眼光”落实为两点:在中国艺术传统中形成的观念;受到西方文化刺激和影响后重看世界的方法。虽然这种内涵冲突性的“中国眼光”最终会造成怎样一种战略导向尚有深究的余地,但“重新写作艺术史”的主张却可以从战略目标意义上解答“能不能走出编译状态?走出去能再干什么?”的疑问。4、主张不要忽略国际艺术实践的现场。四川美术学院教授俞可认为,中国学者需要改变研究方法和知识结构,要在“现场”,这不仅可以了解国外艺术发展的真实情况,更可藉此使中国的文化立场和相应的成果反作用于整个世界艺术的发展。显然,这是一个涉及发展战略的重要问题,中国学者体现中国自身立场的艺术史和艺术理论应该在“现场”,而且还应该以之在国际范围创造具有前沿性、前瞻性的“现场”。

  当然,如余丁的置疑——“我们的当代艺术史是否受到西方权力的影响”,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与会专家学者的意见,即不认为西方学者有人为干预的倾向或者不必把这种问题作太严重的强调。这种意见中包含了对中国学者保持平和、从容认知心态的有益提示,因为干不干预的问题与我们的主观愿望无关,我们也无法左右别人的态度与立场,关键在于我们自己,在于我们是否一定要把别人的识见看得那么重要、那么神圣、那么至高无上。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邵亦杨指出,以往的一些外国美术研究“太有自主权”,以致造成很多误区,她批评了以政治意志代替学术判断的“权力干预”。尽管这个问题的范畴与“西方话语权”问题不同,但学术研究的确应该杜绝这种“自主权”。会上有专家学者提出了应该形成“全球意识”,应该改“外国美术史”为“世界美术史”的很好的意见。真正体现中国人全球眼光以至取向世界格局的研究,当然应该是“世界美术史”这样的概念,当然应该有宏大的学术架构,今天,中国人确实应该做放眼全球的世界美术史了。当然,针对国内教学的介绍和研究,或许叫“外国美术史”有其明了性。从根本意义上说,有没有“全球意识”不在于概念或名称有多大,关键是眼光要高,胸怀要大。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袁宝林用源自蔡元培和鲁迅之表率的启发性的“二思”,提示了中国学人面向战略发展应该具有的两种主体姿态:为人生而治学,这可以联系到张敢的观点即“应当服从于民族发展的利益”;既要有强烈的开放意识和世界意识,又要有鲜明、坚定的民族主体立场。

  以在美术史研究领域有成就的西方学者的学术实践为个案,展开外国美术研究方法问题的研讨,可谓本次的一道突出景观。这其中包括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范景中对潘诺夫斯基批判性地“探讨视觉结构与观念范畴之间的对应性,从而捍卫了文化的整体性”的图像学方法的提示和探讨;包括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李建群、西安美术学院副教授马晓琳对诺克林努力突破美术史定论的女性主义研究方法或价值取向的提示和探讨;包括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常宁生对20世纪后期艺术史研究一个新的辅助性方法——修正主义的提示和探讨;包括山东艺术学院副编审刘德卿对文杜里融批评、艺术史和美学三者为一的艺术批评观和批评方法的提示和探讨;也包括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张坚对由温克尔曼到沃尔夫林、李格尔的“德意志历史主义”与“美术通史”(一种体现内向、自足特点突显民族心理和精神气质差别的研究方法)内在关系的提示和探讨。所有这些方法或许都是值得中国之外国美术研究借鉴的。在方法论讨论中,华南大学教授皮道坚特别强调了知识建构对外国美术研究学科化建设的重要性,提出要扩大“知识维度”,开展以前所忽视的外国美术理论和批评方面的研究;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平谈到了“反对标签化”问题;山东艺术学院副教授黎洵提出了如何对待艺术历史视野中的“前卫艺术”问题;莱阳农学院助教林承琳以对四幅作品的示范性解读,提示了贡布里希的“渊源分析”图式和布列逊的“转义分析”方法各有的优点和局限……会议涉及方法论讨论的內容很丰富,也很有启发意义。

  关于外国美术史教学和学科建设这方面的讨论内容同样丰富,而且所论所谈都有教学实践的基础,都是值得重视的经验文本。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奚传绩的会议论文《一门不该被边缘化的课程》,详细而深入地探讨了有关教学方面的内容,比较有代表性。北京大学教授丁宁根据美术教育面临的新态势及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问题,特别提出应该把西方美术史作为大学通识教育的课程。结合美国今年推出H•W•詹森《艺术史》第7版之事,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李行远讨论了撰写西方美术史教材所面临的范式“难题”——厚古薄今还是厚今薄古,涉及到艺术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立场问题。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孔新苗则提出了对艺术史教学中“相对主义”策略的见解,青岛科技大学教授马延岳,青岛大学讲师董宇,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樊林,山东大学副教授李平,中央美术学院讲师王云,云南艺术学院讲师陇艺梅、汤海涛,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助教孙嫣,广西艺术学院助教朱丹红等,也都从不同角度对教学问题做了有积极意义的探讨。

  另外,山东艺术学院教授李广元、张建军张洪忠,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耿幼壮,鲁迅美术学院副教授宋玉成,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孔笛,临沂师范学院讲师冉利强等提出的专题研究,让大家看到了外国美术研究方面的一些有价值的个案。山东艺术学院寇晓玮、张博、昃璇、路璐、吉凡和鲁迅美术学院邱丽杰、迟慧和李娇等在校研究生也向会议提交了带着青春朝气的研究论文。《美术观察》的副主编赵权利、学术推广部主任谷泉和[国际视野刀栏目主持王红媛,也在主持会议讨论的过程中发表了很好的意见和观点。

  着眼于2l世纪外国美术研究发展战略的本次会议,是2006年中国美术理论界的一次重大学术活动。与会代表围绕会议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研讨,取得了有趋向共识之趋势的积极思想和认识成果,同时也提出了诸多切实而又富于理论价值的问题。思想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不同思想认识构成的张力会有助于研究事业的推进和深化。本次会议时间虽短,但作为外国美术研究学术交流平台的首度搭建,意义非同寻常,希望这样的平台能持续保持。

来源:网络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或投稿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请浏览者自行判断取舍,若有观点错误或侵权等信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配合!转发请标注:美术网(meishu.com) ,多谢支持!本文网址:https://www.meishu.com/news/1/5/2019-09-17/38844.html

美术网相关文章 展览评论最新 艺评网最新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