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双年展在艺术界的地位不亚于“诺贝尔奖”,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威尼斯热”仍持续高涨。本届威尼斯双年展备受瞩目的中国国家馆,主题是“见微知著”,语出《韩非子•说林上》,意为圣人能以小见大,从首看尾,见现象而知其所以然,知错改错。
然而,此次中国国家馆的非议声不绝于耳,从质疑策展人卢昊的资格,到质疑展馆的策划水平,国内艺术舆论界一片哗然。在威尼斯,时代周报记者采访了身处漩涡中的卢昊。
“艺术圈复杂不亚娱乐圈”
今年的中国国家馆首度由艺术家卢昊担任总策展人。相较于上一届的总策展人侯翰如和2005年的策展人蔡国强,卢昊在资历和名气上差距明显,引起国内艺术江湖的巨大反弹。艺术评论家、独立策展人朱其在博客里重磅推出《2009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策展人“闹剧”》,更将这一轮批评推向高潮。朱其在该文直截了当地提出三点质疑: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的决策为何取消原有的公开竞选程序?为何选一个二流艺术家当中国馆的策展人?为何全体中国批评家和策展人都被排除在外,国家馆策展人的决策是否存在内幕交易和“猫腻”?
其中的关键问题便是,为什么国家馆直接指定二流艺术家卢昊担任策展人。
“艺术批评家和策展人是一个需要长期学术训练和实践才能成为优秀的职业,即使他是一个优秀艺术家,转行担任策展人和批评家,也不可能一夜之间成为优秀策展人。”朱其在博客上说。
在批评的浪潮面前,和本届威尼斯双年展国家馆承办方的官方答复类似,卢昊对时代周报也将自己的“策展人资格”解释为:“多次参加过国际展览,有国际参展经验,了解运作程序。再者,上一届卡塞尔文献展和威尼斯双年展都任命了艺术家作为策展人。”
而在中国馆开幕刚一周之际,卢昊接受媒体采访时“惊爆策展内幕”,抛出了“艺术圈比娱乐圈更复杂”的说法,并表示自己接下威尼斯双年展的策展工作后,“过生日有人送现金,半夜收到要挟短信,很多过去很欣赏的艺术家做出的事让人感觉非常不齿。”
显然,这一场争论远未结束。
“客观条件要求做小作品”
与上两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一样,本届中国馆的场地仍沿用在空间处理上极具难度的临时场地“处女花园”和“油库”,按照卢昊的话说,这是“非常头疼的事情”。“因为油库本身是一个历史遗迹,里面很多巨大的油罐都是不能动的,墙上也不能钉钉子,这样的空间对策展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因此他提出了“见微知著”的主题来对应这个空间,并选择了由方力钧、何晋渭、何森、刘鼎、邱志杰、曾梵志、曾浩等七位艺术家组成的参赛团,同时将作品尽量做小,以便“放大空间”。
但开幕后的国家馆却被国内一些评论者斥为“七位参展艺术家组成的中国馆俨然成了‘三流装置展’。”其中,方力钧作品《2009-3-23》更因其2-40厘米不等高度的涂金微雕,甚至几乎被许多观众“忽略不计”。
舆论的焦点再次指向卢昊的学术驾驭能力和策展的总体水平。舆论指出,画家曾梵志和曾浩是首次做装置艺术,用专业画家充当装置作品大师显然是难以想象的,更不用说代表国家参赛。“这些艺术家的创作动机是值得怀疑的,似乎不‘装置’就不当代了。” 多年从事装置创作的艺术家蒋崇无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将此届参赛团的设计方案归为“非艺术语言的初级模仿”,把画作拼凑一下,形成简单的立体化,毫不避讳地模仿其他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让装置的形象遭到了破坏”。
对此,卢昊对时代周报记者强调,“这是一种不同的呈现方式”,而馆内的一些作品,是从另外一个角度,重新阐述了主题,“通过他们的创作,我们可以切实感受到艺术家们立于当下的所思所想,并借助于这些视觉的证据,进而确知时代的变化。”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