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美术网 > 美术网艺术头条 > 艺评网 > 展览评论

鲁虹:不可回避的震动 关于“共振——2007当代油画邀请展”

金淑芳(以下简称金):深圳美术馆近几年一直持续地关注中国当代油画艺术,从2002年直到此次的2007年当代油画邀请展,据我所知,每一届展览都会有不同的主题定位,请问,这些展览之间是否也存在着某种关联性或连续性呢?

  鲁虹(以下简称鲁):是这样的,深圳美术馆从2002年确立关注当代艺术的学术定位以来,就把当代油画作为一个重要着力点去加以发掘,并致力于梳理中国当代油画艺术的发展脉络。其中,“观念的图像——2002中国当代油画邀请展”、“图像的图像——2003中国当代油画邀请展”,以及“嬉戏的图像—2006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是以不同年龄阶段艺术家为界面去寻找差异和共性。具体地说,在“观念的图像”中展出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与六十年代初出生的那一代艺术家的作品,在“图像的图像”中展出的多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与七十年代初出生的艺术家的作品,在 “嬉戏的图像”中,我们关注的目光则转向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与八十年代初出生的艺术家的作品。从中可明显地看到这30年来,一代代的艺术家随着社会情境与观念的转化,他们的图像、艺术观念和趣味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非常剧烈也非常明显的。 “居住在成都——2004中国当代油画邀请展”、“缘分的天空——2005中国当代油画邀请展”与此次举办的“共振——2007当代油画邀请展” 则分别是以成都、云南以及广州和武汉这几个中国的艺术重镇为点进行分类研究,这些不同区域的艺术部落之间,自成一体,又遥相呼应,共同构筑了中国当代油画艺术的发展格局,少了其中的任何一个部分,都是不可想象的。

  金:具体到此次展览上来吧,既然是以穗汉两地艺术家群体为画家组成的展览,为何却以“共振”作为展览的主题,“共振”对于两地艺术家之间意味着什么?

  鲁:“共振”其实是物理学上的一个专业术语。“共振”的定义是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当一个发生振动时,引起另一个物体振动的现象。在这里,我们将这个专业术语借用到展览主题上来,就是想要形象的表明两地艺术家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也正是由于他们之间的这种内在关系,才促使我们最终决定将两地艺术家组织起来做这个展览。翻看这些艺术家的简历我们会发现,许多现在生活工作在广州的艺术家都有过在武汉求学或者工作的经历,而伴随着中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大潮和文化的崛起,他们选择了来到广州开拓新的生活和事业,但是这种迁移无法割裂他们根植于内心的原本的观察视角和艺术表达习惯,他们不可避免的带来了汉地的文化气息,与此同时,他们与武汉的艺术家之间既是生活中的朋友,也有着共同的艺术追求,信息时代所赋予的便利的交流方式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互动桥梁,他们传递思想,都以油画为媒介做了富有时代意义的艺术实践,他们之间仍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共性都不可避免的反映到了他们的作品中间,“共振”正是他们之间交流和共鸣的最好注解。

  金: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信息资讯无限发达的时代,其实我想这种“共振”关系的形成也不仅仅是由这些艺术家之间的地域特点和独特的个人经历构成的,这个时代之中的许多因素都为他们之间的“共振”提供了艺术的源泉,只是他们之间这种个体的关联使这些因素得以激化而集中反映。

  鲁: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这也恰恰是我们以“共振”为展览主题的更为深意的表达。“共振”关系在他们作品中的显现,不仅仅存在于两地艺术家之间的个体关系上,更多的是他们的作品表达都与某些时代因素产生了呼应。例如,他们的艺术都对中国当下的社会生活状态进行了表达,他们都关注当代都市社会的消费文化现象,并从某种角度出发,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可以说,他们的作品与中国社会现实之间的这种表现与被表现的关系形成了另一种“共振”,即艺术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共振”。而正如你刚才提到的,我们处于一个全球化的格局之下,所以不同国家的文化之间又形成了不同的共振关系,从中国的情况来看,这种共振关系更强烈的反映为中国文化与比较强势的西方文化之间的资源互动,中国文化对于西方文化的借鉴和吸收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反映到油画艺术上同样如此。穗汉两地艺术家虽地处两域却共处于全球化格局下的中国社会之中,敏锐的艺术触觉使得他们共同将其对于西方文化艺术的理解纳入到艺术表达之中,所以,两地艺术家的作品都无一例外的表现出中国当代文化艺术与西方当代文化艺术的“共振”。

  金:从社会学的角度切入研究中国当代艺术是您近两年来针对当代艺术研究提出的重要观点,通过您刚才对于“共振”深意的阐释,可见您在此次展览中仍然延续了这种考量。我们知道虽然艺术以社会为关注点和表达对象,但是艺术本身却具有自律性发展的特点,发展到当代,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日益强大和普及,多媒体艺术已经凭借其强大的传播优势占据了我们的视觉空间,那么作为传统表现媒介的架上油画艺术是否还具有它的社会意义,它在这样的一个被称为“读图时代”的社会时空中是否也作出了某种的反应呢?

  鲁:架上艺术在面对声势浩大的多媒体艺术时,被广泛置疑的就是其存在的必要和意义,对此,我想说的是:不论时代如何发展,新艺术样式如何地来势凶猛,都只会影响而不会阻碍,更不会取代架上艺术的存在与发展,艺术的发展不是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论式发展逻辑,艺术媒介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只要将独特的思想观念与生存体验纳入创作之中,油画仍然在当代艺术的格局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近几年的国际艺术大展上,就重新开始了对架上艺术的研究和关注,2003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中还特别重申了绘画是一切艺术之母,提出了“向绘画回归”的口号。油画艺术和多媒体艺术共同构成了当代人类的视觉世界,只是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表现功能,并传达出不同的文化内涵。当然,我们必须承认的是多媒体视觉图像以其强大的传播能量已经成为当下社会中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构成,油画艺术在关注社会现实的同时也同样对于这一文化现象进行了必要的关注,并且由于二者在视觉上的共通性,使得广告、影像等多媒体艺术成为油画艺术借鉴和吸收的养分,多媒体艺术在油画艺术中得到了文化意义上的延伸。油画艺术对于多媒体图像视讯的摘取和重组,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具高度和反思性的视点,日常图像在油画艺术中已经超越了其本身而成为一种升华了的文化符号。因此,在这里又形成了一组奇特的“共振”关系,即传统油画艺术与新媒介艺术之间的“共振”。可见,新媒介艺术不仅没有消解掉油画艺术,反而成为油画艺术新的艺术源泉,给油画艺术带来了新的生机。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金:通过您的解答让我们了解到,此次的“共振”展以穗汉两地艺术家作为展览对象一方面是您试图以地域特点来对中国当代油画发展版图进行梳理的延续,另一方面艺术家作品中包含的多重“共振”关系更能做到以斑窥豹,全面展现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发展中所体现出来的复杂内涵。
  
  鲁:是的,共振现象是一种宇宙间最普遍和最频繁的自然现象,共振是产生宇宙和世间万物的重要力量。这一科学原理同样适用于解读当代油画的发展,不同的共振波共同作用形成了当代油画的发展格局。涉及“共振”方面的原因还有很多,如艺术学与社会学、文化学之间的“共振”等等,“共振”在本质上是我们时代艺术的创作特色。如果艺术进入了象牙之塔,即将一切非传统、非中国与非艺术的元素排除以外,那它离死亡也不太远了。我们认为,这就是参展艺术家给我们的巨大启示。“共振”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不可回避,面对各种共振关系时不同共振体的不同态度,将决定自身的存亡和发展。

来源:网络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或投稿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请浏览者自行判断取舍,若有观点错误或侵权等信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配合!转发请标注:美术网(meishu.com) ,多谢支持!本文网址:https://www.meishu.com/news/1/5/2019-09-17/38144.html

美术网相关文章 展览评论最新 艺评网最新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