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籍画家曾梵志画作《最后的晚餐》在拍卖市场上以天价成交,引起广泛关注。16日,曾梵志的大学校友何兵在媒体上发表文章,讲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曾梵志轶事。17日,记者电话连线现居深圳的何兵,还原同学眼中的曾梵志。
《最后的晚餐》是低潮时的创作
1987年,曾梵志进入湖北美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何兵与其同在油画班,两人常一起上专业大课。
近几日,何兵有感于网络上有关曾梵志画作涉嫌抄袭的一些传闻,决定撰文讲述他眼中的“校友曾梵志”。
何兵称,《最后的晚餐》的创作灵感,源于大一平安夜,油画班在湖美食堂的一次圣诞表演。
何兵回忆那一次演出时说:所有的灯突然全灭了,食堂里黑漆漆一片。等了许久,灯光终于又亮了起来,只有一盏。昏暗的光影里,一张长长的桌子后坐着一排人,又过了许久,桌子后的一个人站了起来,双手一摊,吼出了唯一的一句台词:“你们中有一个人出卖了我”。那场景,活脱脱就是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何兵说,这一次演出,引起了轰动,节目的照片出现在湖美的墙报里。几年后,在北京的曾梵志把那个场景画进了作品里。何兵还提到,这幅画创作时,曾梵志和最欣赏自己的导师之间出现了裂痕,很多同学分析,这种复杂的情绪是《最后的晚餐》的创作初衷。
画中,曾梵志笔下的每个人物都带有一条红领巾。何兵分析说,曾梵志把红领巾作为少年时期的一种符号。他谈到,小时候,曾梵志成绩一般,从没戴过红领巾,这成了他的一个心结。同时,红色也一直是那个时期曾梵志喜欢运用的颜色,“那是他的图腾”。
画室装摄像头拍摄作画过程
何兵提到,进校时,曾梵志被同学们公认为是同一届基本功最好的学生。1990年,还在上大三的曾梵志在湖北美术馆办了首次个人油画展,并借了1000元,精心制作一本画册,还附上双语简历。
这次展览,原计划展7天,结果3天就被意外地勒令封馆。何兵说,当时有人向宣传部门举报,说那些血淋淋、龇牙咧嘴的画面主题不健康。
当时,美术评论家栗宪庭刚好出差来汉,封馆事件引起了他的兴趣。栗宪庭看到曾梵志的画后,赞不绝口,之后还引荐给台湾画商张颂仁。张颂仁是汉雅轩画廊的老板,他当时以5000美金的价格,买走了曾梵志的三联画。
后来,曾梵志来到北京,跟汉雅轩画廊签约,成为专职画家,条件是每月交一张作品,画廊的收购价格为3000美金。画廊还帮他租了房子住,“这比远在郊区、圆明园画家村的另一帮同学处境好多了。”何兵说。
何兵提到,为了追求油画色彩的准确,曾梵志画画常常连夜不休。曾梵志还在自己画室的墙上装了一个摄像头,以证实作品是他独自完成。
“他不再是那个穷学生了”
2012年,在北京芭莎明星慈善夜,曾梵志与导演冯小刚合作作品《一念》,拍出1700万元高价。
何兵说,同学中流传,曾梵志第一次见尤伦斯夫妇时,借了一辆宝马,还为男主人画了一幅画,画中的皮鞋特别闪亮。“现在他不再是那个每天穿过医院的穷学生了”,何兵谈到,曾梵志会不厌其烦地对身边的朋友讲他的穿着:衬衫是亚洲唯一的一件,墨镜又是价值多少多少……
回武汉时,曾梵志喜欢经常和同学聚会,他会在最好的酒店开好房间,然后叫上一大帮同学打牌。有一次,某同学一进门,曾梵志一时想不起那位同学的名字,就用手指着同学说:你是那个跳霹雳舞的吧?对方很不高兴,反用手指着他说,你就记得我是跳舞的,就不记得我是你同学?让曾梵志尴尬不已。
何兵表示,自己能够大方谈论曾梵志的这些“轶事”,也因曾梵志早就“过了金钱这一关”。“关于《最后的晚餐》的解读也是如此,新闻焦点依旧都聚集在钱字上面。不过要说明的是,这幅作品卖多少钱,都与他已经无关了,因为所有权早已不是他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