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那年,他向父母借了2000元钱入藏了沈周的一件青绿山水作品,半年后,以1万元出手。从此他有了人生第一笔艺术品投资资金。再后来,黄宾虹、周思聪、卢沉等响当当的名家作品他都有收藏,他就是策展人蒋再鸣。每年只策划一个艺术展览的他,在策展之余还热衷收藏古代与近现代书画作品。对于收藏,蒋再鸣认为,以赚钱为目的的所谓“收藏”完全背离了真正收藏的本质,收藏一定要建立在正确的艺术史收藏观念和审美判断上。
京华时报记者汤志园
沈周作品半年赚8000元
年幼时,蒋再鸣曾在沙孟海的书桌旁看其读书写字,并在那里得到了沙孟海先生赠与的人生第一件藏品《早发白帝城》。他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笔投资是在其19岁那年,他向父母借了2000元入手了沈周的一件青绿山水作品,半年后,以1万元出手。
蒋再鸣介绍,在艺术品市场还没有被看好的上个世纪90年代,黄宾虹最贵的画作是3万多人民币每平方尺,潘天寿作品在1995年时也不过3万元每平方尺,即使到了2003年左右,近现代大师的作品也就5万至8万元每平方尺。“那个时候,也许是人们还没有认识到艺术品的价值”,蒋再鸣说。
作为策展人,虽然自己常与当代艺术打交道,但蒋再鸣却很少收藏当代艺术。“相比较动辄几十万、几百万高价的当代艺术名家作品,我觉得古代和近现代书画作品的收藏更加超值,并对它们未来的升值空间充满信心。”蒋再鸣说。
学术价值是收藏核心
在当下的艺术市场,许多人着眼于“投资”或者“投机”。蒋再鸣认为以赚钱为目的的所谓“收藏”完全背离了真正收藏的本质。“作为有品位与审美判断的收藏家一定要有原则,收藏一定要建立在正确的艺术史收藏观念和审美判断上。”蒋再鸣说。以他自己为例,最初的收藏主要以自己的生长背景为主的老浙派近现代书画家为主,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自己见识以及阅历的增长,收藏的范围扩大到江浙以外的大家作品。再后来,像溥心畬、启功等北派书画家的作品也开始涉猎。
蒋再鸣认为,收藏一定坚持收藏有真正学术价值、在美术史中有着独特魅力的艺术家的作品,不要去在乎艺术家有多高的社会头衔。例如开现代写意画派新景象的吴昌硕;晚年艺术创作达到高峰的黄宾虹;具有摄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现代结构美的潘天寿等,他们在传统绘画主题创作体制之外进行了艰难的开拓,他们的学术价值毋庸置疑。
艺术市场仍有漏可捡
随着艺术市场的火爆,更多的人参与拍卖,很多人发出感慨,市场已无漏可捡。蒋再鸣认为,艺术市场仍有漏可捡。通过自己近20多年的收藏经验来看,50万元的齐白石扇面还可以在拍卖会上竞得;何绍基的书法几万元就可以带回家,在当今市场这就是“漏”。“不要将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到那些拍卖会上的压轴作品,精品不止一件”,蒋再鸣说。
蒋再鸣为涉足收藏的新手透露了三大法宝:第一,多进博物馆、美术馆,多看作品,经手的作品多了,眼力也就提高了;第二,新手入行浅,经验不足,寻找懂行的投资顾问来作为自己的眼睛也是不错的选择;第三,在去拍卖会竞拍之前,通过查找作品著录等有效的信息,做足功课,事半功倍。
>>收藏故事
高价回购《湘江纪游》
蒋再鸣的工作室有一个非常特殊的藏品组合,在黄宾虹《湘江纪游》的旁边配有一副溥心畬的七言对联。说起这组奇特的组合背后,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1991年,蒋再鸣从黄宾虹亲戚那里买到其一件精品《湘江纪游》,当时花了12000元。半年后,蒋再鸣的母亲生病住院,急需5000元押金,迫不得已,他就用此画做抵押,向朋友借钱为母亲治病。
母亲痊愈后,等去朋友那里还钱时,朋友竟不舍得将作品还给他,他为了报答朋友的帮助,忍痛将画转给了朋友。21年后,当在香港佳士得春拍上再次见到《湘江纪游》时,蒋再鸣不惜花了242万港币购回,为此,还特地买了溥心畬先生的七言对联配此画,足见对黄宾虹画作的喜爱。蒋再鸣称这才是真正的收藏,“收藏如果只盯着数字,就失去了收藏的意义。”这也是迄今为止,蒋再鸣最钟爱的藏品。
>>收藏十问
1.收藏作品类型?近现代书画为主。2.第一件藏品?沙孟海《早发白帝城》。
3.最满意的入手作品?黄宾虹《湘江纪游》。
4.投资赚的第一桶金?1987年沈周作品赚了8000元。
5.资金来源?以藏养藏。
6.收藏渠道?画家本人、画家家属、画商及拍卖会。
7.去拍卖会捡过漏吗?经常。
8.收藏和投资的关系?相互独立,又相互交叉。
9.推荐哪些近现代大家?齐白石、张大千、黄宾虹等。
10.投资建议?量力而行。
□藏家传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