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长时间出台习惯了艺术批评家内心真的寂寞了,这次他们真的想回到批评之家的那条路,所以很知民意的鼓捣了寥寥像微博140字般简短的艺术批评“芜湖宣言”,我觉得一定是受到了芜湖当地土特产老燕子赵薇娱乐化精神的鼓舞,批评家终于在地球2012可能毁灭的前夕自觉了放下哲学般的架子,大词化的风格,老外化的不知所云,翻译化的前言不搭后语,回到了自然的状态。我觉得也算是在2011年批评界在干燥的冬天的下了一场安慰人心的雪,虽然雪下得有些安静。如果再不这样做,那么让全体艺术家憋太久委屈太久了,结果恐怕要四处散步了——因为艺术界的体温俨然等同于批评家的体温,如果批评家的体温不正常的话,所有艺术家体温也变得很不正常,这就是我们万恶的艺术体制衍生出的心理暗示和需求,这也是中国艺术家离开批评家不知道怎么活,而批评家又被少数明星艺术家光环所麻醉的现实纠结。这个宣言看似简单的几句话,但是它终于把我们今天的批评存在的问题非常准确的归纳出来。中国人看自己人的绘画,我觉得不需要太多的外来表达,只要对应了自己的内心,我想中国艺术的本原的东西就能看得很透。但是这么多年来,我们就在一种对西方绘画精神死追乱跟的状态下,迷失了我们自己对中国绘画的新见解和新表达。只有当欧美出现严重危机的时候,我们才发现今天我们艺术最缺少的是来自一个民族的自信,尤其是文化上的自信——外化的表现就是艺术家常常龟缩在批评家背后,或者一个成功的批评家背后总要搭上几个成功的市场化艺术家。我一直认为,一个艺术家听出自己内心而不是听出批评家的判断,才是他们作为一个艺术家人格独立、内心自信、艺术风格化的基本前提。
近些年依赖当代艺术的热度,产生了很多地沟油批评家,他们的特征是没有新的见解,新的方法,新的对作品进行平衡判断的价值标准,只会温和得让艺术家舒服,蛊惑艺术家对功利产生终极的幻想,甚至让你对地沟油批评产生严重的依赖,比如罗院长,徐天书,方院士,蔡火药等依这些问题线路下去,将会发现一条产销明确的地沟油批评生产线,如果你有心的话,自我判断一下,应该不难知晓地沟油批评的种种秘密。区别只不过是,有的是做地沟油批评直销的,有得是做代理的,有的是组织地沟油批评团队联营的。最近一两年的变化和趋势是,批评家频率甚高的出台已经转化为特供有权势成功艺术家的私人服务,也可以称为定制服务。批评家和艺术家的这种互动实在是猫腻多多,但是并不能掩盖平民艺术家对真正批评本身的渴求。
我们今天艺术界所发生的很严重的问题,正是我们太强调别人的声音,把批评家的意见当作主要参考的意见,所以我们迷失了艺术的多样性和价值的可能性。比如一个批评家他们不能管无数的艺术家,现在中国总共生产不到50位著名艺术批评家,一个批评家穷其一生也服务不到100个艺术家,就算以100个艺术家计算,那么50个艺术家能够负责的也只有5000个艺术家左右。那么,更多的艺术家又如何找到自己艺术精神的寄所的,我觉得保持自己独立的绘画感觉,这才是今天我们艺术家最重要的心性。因为不是每个艺术家都能像范曾,吴冠中那样张张画都要有故事,都要在拍场拍出高价那样媚俗那么不自信的丢人显眼需要他人无限量的认同。艺术家只需要承认自己的真诚和自信,就可以立足,这才是这个群体的核心价值所在。它不需要这个不公平的主流环境和意识形态的认可。
冬天是进补的好日子,艺术界这些年自我肾亏的厉害,显然批评家也深刻的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给我们送了一场艺术界来自批评家体系的自上而下的革命——“芜湖宣言”。我觉得这个很补的药方,是值得我们讨论的。这个比学习三个代表和诸多言不由衷的展览研讨会来得更有意义和价值。这个宣言,是对当下批评界整体批评状态的自我批评和反抗,我觉得也是批评的一种真心和良知。不管怎么说,批评界在反省过去,或者是自救的方式,虽然他们还是要找到高调的词汇——什么宣言,但是毕竟迈出了一步,也算是一种功德无量,我想起微博这几天在转发星云大师的一段话,大意是,一个人在三十岁左右是自身臭味最大的时候,如果能够及时的修炼,可能到两到三年,这个臭味包括狐臭都会自动消失,我转移一下星云大师的意思,就是批评家这个时候反省正是好时候,但关键问题是接来的行动更重要,不然两三年之后,他们身上的臭味包括狐臭也包括铜臭能不能去除掉是一个问题。这也批评界,这是我们转变批评体制和方式的最好时机,别辜负了广大艺术家的期待。因为今天的艺术界信息已经很亨通,再也不是靠一张美术报,一个江苏画刊,一两个展览愚昧的麻醉艺术家的心的一个封闭似老栗似搞特权关系的时代了。我们需要更好的了解一个艺术家面对当下环境的不断反应和内心的调整,而不是定格在一个艺术家曾经的传统思维里。好的批评能够带动艺术家的自我反省和自我适时更新的能力。每个艺术家内心都很敏感和丰富,我们批评家如何展示他们的这种特质,我觉得这个批评家的挑战,如果都用千篇一律的批评术语去套当下的艺术家,我觉得是一定是批评功能的一种反常的退步。因此我们多么需要“芜湖宣言”的自醒,但愿对今天的艺术界来说还有“亡羊补牢”的机会。它让我们听到了一种断裂的声音,我想有断裂就有新生的希望,而和谐就只有灾难选择的不归路。
“芜湖宣言”似乎意味着批评系统内部的一次分化,以及对现成批评系统的局外共识,因为它并没有产生于煞有介事实际上体现不出美术界每年批评动态性精神的批评家年会——这是很意味深长的一件事。特别有感于“芜湖宣言”对今后艺术批评提出了几个非标准型参考系数。这些也可能对很多寄生虫似的批评家起不到实用性的系数,虽然不能实质性的解决中国批评界积攒的问题,但是在新的框架里和新的思维路径下寻找新的共识,我觉得将成为新的趋势和驱动力。我觉得这也是解决批评界现有问题的基本出发点。今天的艺术界站在新的历史时间节点上,需要怎么样的一个新的能够真正体现美术界精神的思维界面,我觉得仍然能够激发人们的想象,否则等待“芜湖宣言”之后又将是令人绝望的现实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