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的繁荣发展不仅仅需要书法家自身具有时代和社会的责任感、对艺术发自内心的热爱,也需要社会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河南省文联副主席、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宋华平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
宋华平是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现兼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评审委员会委员等,艺术上宗法王铎,博观约取,终将王铎的艺术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艺术语言,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面目,具有雄浑的中原书风特点,并难能可贵地达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境界。
作为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和中国书坛极具有影响力的当代书法名家,他殚精竭虑于河南书法的普及与提高,是河南省书协活动的卓越组织者,被誉为"书协这台巨大机器上的润滑剂,出色的行政管理者和优秀当家人"。
宋华平认为,作为河南书协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身上被赋予了两重责任,不仅自己的书法创作水平要不断提高,更重要的是要带领全省的书法作者共同提高书法创作水平;不仅自己要成为书法人才,更重要的是去发现、培养更多的书法人才。
“中国书法河南年”倍受关注
作为一个有抱负、有理想、有强烈责任心的书法家,宋华平把河南"从书法大省到书法强省的迈进"视作自己不容推卸的历史使命,为书法成为河南的"文化名片"作出了卓著的努力和贡献。
社会广泛关注的“中国书法十大年度人物”给予他的当选理由是:“作为河南省书协主席,宋华平通过动员、制定奖励标准、举办优秀作品观摩展、培训重点作者、进行预投稿作品点评等措施,使河南书法作者在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上取得优异成绩。除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以外,2009年河南省书协还承办了全国第八届书学研讨会、全国第二届隶书艺术展、中国书法名城(之乡)联谊会成立大会、翰墨春秋全国百位著名老书法家作品展等大型活动,被业界誉为"中国书法河南年"。在他的积极推动下,开封、安阳是分别被授予“中国书法名城”,偃师、新安、固始、郸城、内乡相继被授予中国书法之乡,开封翰园碑林被授予中国书法名园”。
宋华平表示,河南省书协工作去年实现了四个跨越:一是争取社会支持方式上的跨越。过去主要是和民营企业家合作,现在已开辟了和地方政府合作的通道;二是举办高级别书法活动的跨越;三是举办数项全国性活动方面的跨越;四是书法创作成绩方面的跨越。
宋华平告诉记者:“我们通过有目的、有组织、有方法的开展工作,为书法作者成才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组织保障。”
作为河南书坛的领军人物,宋华平始终致力于中原书法事业的推动与发展。在“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举办前,他千方百计争取其在平顶山举办,争得主办权后他又采取举办“中原兰亭星座作品展”、“兰亭群星”作品展、预投稿作品专家点评、重点书法作者培训等措施,取得显著成效。在本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中,河南创造了4个全国第一:参赛作品1141件,全国第一;艺术奖获奖作者31人,河南有11人,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全国第一;入展作品河南94件,约占总件数的五分之一,全国第一;连续三届获得艺术奖一等奖,创下三连冠,全国第一。2009年因此被书法界誉为“中国书法河南年”。
第三届兰亭奖刚刚结束,2010年,河南省书协又成功承办了"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全国中青年五百家书法精品展"。今年下半年,还将举办"兰亭群星荟中原"书法作品展、河南省书协成立30周年综合作品展、河南书法30年学术座谈会、第三届河南书法龙门奖评选活动和颁奖会以及举办河南书法家读书活动和读书心得交流会、河南省代表书家作品展、"四堂杯"全国书法精品展等。中国书协主席张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河南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组织如此频繁的大型活动,说明河南书坛朝气蓬勃,河南书法热潮正高,同时也说明河南省书协具有强有力的组织能力和高负荷工作的奉献精神。正是这样的努力,才有了河南省在全国书坛的一流地位。
书法大省的新跨越
河南成为书法大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宋华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首先,河南是文化大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说中,黄帝时代的仓颉造字就在河南;第一套完善的汉字--甲骨文出土在河南;帮助秦始皇“书同文”、制定规范书写“小篆”的李斯,是河南上蔡人;编写世界上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的文字学家许慎是河南漯河人,著名的活字印刷术也发生在河南。所以,河南的书法资源极为丰富。
另外,河南省书协的优秀组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河南的经济并不是很发达,但河南书法却能走在全国的前列,决定性的因素在于人。河南省书协历届领导班子目标明确,精诚团结,这是成就河南书法大省的重要原因。有人认为书法工作不是说抓就能抓好的,但是宋华平不这样认为,他相信只要通过不懈的努力,通过有目的、有方法、有组织地开展工作,就一定能把河南书法这项工作做好。
河南书法由弱到强,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与拼搏,其中张海、宋华平等作为河南书法界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并亲历了这一进程。
“事实上,书法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动员、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宋华平介绍说,河南省书法家协会成立以来创造性地开展了内容丰富的艺术活动,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除了展览、比赛、研讨,杂志等形式外,河南还创办了书法函授院,设立书法奖励基金、书法助学金等,形成一套完整、高效、灵活多样的艺术事业运作机制。而且每项工作都力求创新。如展览,就有墨海弄潮展、书法大赛、个展、联展、邀请展、专题展、群众书展、分体展、青年展、妇女展、当代着名书家代表作展、对外交流展等多种形式。
宋华平认为,河南省书协从成立到现在已经30年了,张海主席等老一辈书法家在河南书法事业发展的思路上,如推新人、举办大的活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奖掖书法优秀人才等方面的经验都非常好。宋华平说:“我是在坚持他们正确的思想和工作方法的基础上,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走持续发展的道路,团结进取,不断开拓,真抓实干,因为只有持续发展,河南书法才能快速发展。”
河南还启动了书法人才系统工程,加大对少儿书法教育、中青年书法家的培养和宣传、老书法家的总结和研究,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出青年新秀、中年书家和书法名家。同时,组织广大书法家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校园、进军营、进工地,此举不但能推动书法艺术进入"寻常百姓家",而且也让书法家们多走进基层,引导他们创作更多、更好、群众喜爱的、多样化的书法艺术作品,从而扩大书法艺术的社会影响力,推动书法事业的普及和繁荣。近年来,中原书风独具风貌,在中国书协组织的所有重要展览活动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中原书风的崛起在全国的影响日益广泛深入,开封、安阳是分别被授予“中国书法名城”,偃师、新安、固始、郸城、内乡相继被授予中国书法之乡,开封翰园碑林被授予“中国书法名园”,从而铸就了河南书法大省的地位。
目前,“书法大省”已经成了河南的文化品牌。宋华平表示,河南书法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是一支团结、和谐、有实力的书法创作队伍,正在为促进河南成为"文化强省"的方向而做出切实的努力。
孜孜以求的书法艺术
宋华平作为河南书坛的耕耘者、守望者,一位在当代书坛有影响的书法家,其作品总体呈平和、隽美的审美取向,这在当代河南书坛以豪放、粗狂、稚拙为主的风格中格外引人注目。
宋华平的书法从传统走来,执著游弋于传统美学和现代书法观念边缘,宗法王铎,先临后化,紧紧抓住王铎书法的骨力神韵,直取王铎巨型条幅用笔谨严灵动的精髓,汲取王铎书法中收放自如、汪洋恣肆等用笔特点,扬弃其随意狂怪的成分,注重用笔的虚实顿挫和墨色枯润变换,笔沉墨实,大气磅礴,体现出了一种书写的情致,一种高古的心绪,一种明快多姿的节奏,一种心手相应的洒脱,一种既不失旷达率真意韵,又具雅健亲和的个性特点。
宋华平书作彰显出融会贯通探索创新的精神。他是一位善于从广博深邃的传统文化海洋里汲取艺术养分的人,他的行草明显融进了王铎、王羲之、颜真卿、米芾等人的笔法,重布局、重气势,重整体效果,其书法体势开张,势中生态,态中生韵,呈现出书意的性情化、灵性化趋势,用笔变化多姿,有浓郁书卷气。从他的众多作品中,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稳健的结构、流畅的线条、独特的章法和生动的气韵,还可以从其用笔的节奏、虚实、空间、墨色变化及形式美感中,领略到作者那种凝重苍劲、坚毅练达的激情。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宋华平的书作一直朝着"群众满意、专家点头"的目标,朝着雅俗共赏的至高要求艰苦而顽强地攀登着。多年来他的作品曾获河南省书法最高奖"龙门奖"金奖,多次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精品展,参加全国第三届、五届、六届、七届、八届书法篆刻展,参加全国第二届、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和中日书法交流展、中新书法交流展、当代著名书法家代表作展等,曾多次出任全国最高级别书法作品展的评委,作品先后被北京人民大会堂、河南省人民会堂、黄河碑林、西安书法博物馆等单位收藏,并收入《中国当代墨宝集》、《首届当代名家书法精品集》、《当代中国书法作品集》等,出版有《宋华平书法作品集》、《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宋华平书法作品集》、《宋华平行书滕王阁序》等,但宋华平最引以自豪的却是他的书作在广大群众中间赢得的认可和好评。
近年来,宋华平还在不断地做一些慈善事业。2009年12月,宋华平在郑州大学拍卖自己的作品资助贫困大学生,最近三年,河南省书协累计为社会慈善事业捐款及作品300多万元,宋华平个人捐款及作品40余万元。宋华平告诉记者:"我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绩,是社会、是人民给予的。回报社会、回报人民也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宋华平说,河南是近亿人口的大省,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其中有历史记载的河南籍书法家多达4000人,一些书法家在书法发展的转折关头,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目前,河南书法爱好者有数十万之众,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人数超过6000人,拥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700多人,有着极为深厚的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