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应该数画画的人最寂寞了。写作的人,可以把文稿印成书四处发表。没有出版商愿意发表,那就自己放上网,搞一个部落格,谁都可以当作家,说不定还得个什么部落格大奖;玩音乐的人,可以找一把吉他,对着电脑自弹自唱,上载到网上。哪一天哪一个制作人看见了,搞不好就会把纯朴的沙巴妹,带到美国的花花世界出一张个人专辑。就算没被音乐人相中,上载后有几千人几万人浏览留言,那也是件挺痛快的事。画画的人呢?
画画的人花了几个月躲在画室里,终于完成一幅作品。放上网,15寸的荧光屏怎么看也看不出效果,出本画册又嫌单薄,找美术馆又还没够格,交给画廊那还得画廊老板看得上眼才行。画卖出去以后,就不是自己的了,不像文章、音乐、歌曲,怎么样在全世界兜兜转转,都还是自己的。随时拿出来回味一下。
高级的画廊,其实就是精品店。这也难怪,因为每一件作品动辄四五位数嘛。五位数已经嫌少的了。所以口袋、银行里没有分量就别随便走进去。画廊里总是空空荡荡的。如果人很多,在办开幕礼,那挤满了也是衣冠楚楚的人物,不是艺术家,就是经理人、收藏家、画廊老板、美术馆馆长之类。无关痛痒的人如果只是想看看画,走进去以后肯定浑身不自在。如果在画廊空荡荡的时候进去参观,那更不得了,简直连手都不知道应该往哪里摆才好。
画画的人一方面想要和多点人分享自己的艺术,偏偏整个“精品”的制度和形象让他很难做到这一点。一方面他画的内容和嘲讽当代的权势有关(因为画画的人本来也应该是有想法的知识分子)一方面他又需要当代的权势来追捧他的作品,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和这些人打交道。一方面他寻找知音,可偏偏知音们都买不起他的画。唉,还有比这个更矛盾,更叫人难受的嘛?
大概所有的艺术形式都权力下放了。从为神创作,为王创作,为贵族创作,为民创作,到最后干脆自己创作,自己发表,自己领风骚当个舆论小小王;惟有画画的人,到今天都还是得为贵族创作。贵族才是他们的衣食父母,普通市井小民顶多就在画廊的玻璃门口探头探脑……终有一天吧。有一天,当虚拟现实成为真实,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以“走到”作品前面,感受它的每一尺每一寸,看到笔触看到力度,甚至闻到颜料原料的味道,或许到那个时候,画画便不再那么寂寞了。
来源 : 《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