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在最近几年中异军突起,在收藏和拍卖市场上更是一副舍我其谁的样子,但不与中产阶级媚俗文化、不与大众流行文化为伍,反艺术、反传统的中国当代艺术似乎始终难以与主流艺术相融合。而近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挂牌的中国当代艺术院,似乎想为这些特立独行的当代艺术家提供一个“傍上”主流艺术的机会。
结束了“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们是否愿意归入到主流艺术的大家庭呢?
当代艺术回归主流
11月13日,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当代艺术院在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罗中立出任当代艺术研究院院长,蔡国强、方力钧、张晓刚、曾梵志、汪建伟、王广义、徐冰、许江、韦尔申等20多位艺术家成为了该院首批聘请的专家。至此,中国当代艺术经过近20年自我发展、市场兴盛和艺术思想的逐渐成熟后,被逐渐纳入主流视野,甚至被贴上文化创意产业的标签,当代艺术主流化的路径逐渐清晰起来。
但中国当代艺术家继承了西方“前卫”艺术不与中产阶级媚俗文化、不与大众流行文化为伍的精英艺术理念,以反艺术、反传统自居,一度被排斥在主流艺术之外,甚至有庙堂与江湖之别。也正因为如此,中国当代艺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在“自己玩儿自己的”。即使是在当下,中国当代艺术俨然已经成为了艺术品市场热捧的“宠儿”,但是却仍未能摆脱生存空间的小众市场。在经过了艰难的发育与成长过程之后,中国当代艺术以及这个圈子里的人们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主流艺术的背道而驰显然不是明智的选择。而作为主流的中国艺术界在一开始也从未把中国当代艺术“放在眼里”,只是随着中国当代艺术的不断成熟和壮大,一向以主流自居的中国艺术界才不得不开始对这门基本上是“舶来”的艺术门类逐渐重视起来。
2005年12月,知名当代艺术策展人范迪安担任中国美术馆馆长后,一系列与以往展览不同的作品相继进入中国美术馆。虽然从中国美术馆给出的资料来看,2004年到现在的展览中,当代艺术的比例不到全部展览的1/20,但可以看出作为中国官方性的美术馆正在以开放的姿态迎接着当代艺术的影响,而由此也可以折射出中国的主流艺术在试探性地接触意气风发的中国当代艺术。
而到了2008年1月,徐冰以当代艺术家的身份成为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似乎给了美术界一种暗示,传统学院派和前卫艺术间的沟壑似乎将会被填平,庙堂与江湖的界限似乎也变得模糊。也正是在此时,一件件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发生了,在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蔡国强的作品使中国当代艺术与国家的重大事件发生了联系;在60华诞大庆晚会上,蔡国强的爆破山水画再次成为了视觉亮点。艺术家们在用自己的行动尽力展示当代艺术魅力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地说明了中国官方对于当代艺术的态度。
当代艺术家的渴望
中国当代艺术院的成立是中国艺术界的大事,而更具历史意义的是此次中国当代艺术院首次聘用了一批在中外都具有巨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当代艺术家。罗中立挂帅中国当代艺术院院长,蔡国强、方力钧、王广义、岳敏君、张晓刚、邱志杰……这一连串的名字在中国当代艺术界都是那么如雷贯耳。
纵观这些早已名利双收的当代艺术家,在获知自己受聘于中国当代艺术院后,所表现出的态度都多少有些令人意外。就如宋江被朝廷“招安”一样,在外人看来,这是自断后路和略显愚蠢的事情,甚至有人怀疑,没有了“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气质的当代艺术家们在受聘于中国官方艺术机构之后,是否还能够被称为“当代艺术家”。
曾梵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道:“得知自己成为中国当代艺术院中一员时,我的心情十分复杂,因为一直作为独立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没想到现在被国家关注。希望这个机构往好的方面发展,只要对艺术的推广和发展有益处,我是非常愿意参与的。”著名当代艺术家周春芽也表示:“我不认为这是被纳入朝廷,对于进入到这个机构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太相同。但是,对于这个机构,更希望的是它能做更多对艺术有意义的工作。”
也许没有人能够理解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展夭折时这些在当时还默默无闻的艺术家们的心情,那种被主流社会抛弃,并被世人扣以“变态、极端、低俗”等恶名的状态是常人不可忍受也无法想像的。虽然在此之后,中国当代艺术的先驱们忍受侮骂,采用先外后内的方式让国人逐渐将其接受并最终成为艺术珍品,更成为了外国人认识中国的一个窗口;但中国当代艺术一日不被中国传统艺术界接受,这些艺术家们就如同没娘的孩子一样,找不到自己的家。
20年,对于中国当代艺术者们来说已经等待得够久了。虽然在今天,大众判断一个艺术家是否成功的标准是通过“拍卖价格”“知名度”和“艺术家身份”等标准来衡量的;但在当代艺术家心中,“功成”之后更希望能够“名就”,个人获得学术上的地位,或者说中国当代艺术能够在中国主流艺术界占有一席之地,才是这些人最希望看到的。
站在十字路口中间
中国当代艺术院的成立实现了许多中国当代艺术从事者“被承认、被正视”的梦想。但被“扶正”的中国当代艺术今后将如何发展,仍是一个未知数。
可以说,当代艺术一词定义的模糊性及其近10年此起彼伏的“招安”浪潮事实上已经使当代艺术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这会使经历过中国当代艺术变迁的人感到欣慰的同时也令一些不了解近20年新艺术历史的年轻人产生价值观的混乱,而被主流艺术界承认对于中国当代艺术是好还是坏也将成为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所争论的话题。此时,中国当代艺术是继续走自己的“独木桥”,还是为了迎合大众或者说是为了迎合中国主流艺术而走上“阳关道”,将成为其难以抉择甚至是无法自我抉择的难题。
而在中国当代艺术面临自我抉择的同时,中国主流艺术这位家长在如何调教当代艺术这个“坏孩子”的问题上似乎也还没有确定自己的方向。
正如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所说:“在全球化趋势的背景下,中国当代社会和时代在发展变化,艺术的内涵和外延也处在嬗变、衍生、发展之中,以什么样的文化身份、艺术面貌、文化价值立场,建立起自身面对世界的文化话语权,建立起立足于中国自身的艺术评价标准和体系,仍然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过程。”
在更多人看来,中国当代艺术无论是“被收编”还是主动加入主流行列,在此之前,其所独具的便是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与揭露;是继续自己的风格,还是顺应主流趋势,在已经身处“主流艺术”的中国当代艺术看来,确实是一件难以抉择的事情。有人甚至担心,被“招安”的中国当代艺术可能再也不会像从前那样具有尖锐的思想内涵,这些当代艺术家们可能会因为自己头上所戴的“院士”帽子而变得平庸甚至是与自己的思想背道而驰。不管这样的担心是否必要,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事实真是如此,那么中国的当代艺术就将面临死亡。
因此,就目前来看,中国当代艺术只能寄希望于中国主流艺术界能够给其一个宽松、自由的发展空间,能够让中国的当代艺术家们继续展示自己对于当前社会现实的真实感受和想法;而中国当代艺术本身也应在不断的发展中让自己实现自我完善,以便让艺术家们能够创作出更好的当代艺术作品。就像周春芽所说的:“我们的创作还是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