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俞春娟
“你越努力靠近,越刺痛自己”、“不能依偎,就像刺猬爱上玫瑰,曾以为直来直往,才不虚伪。我们是同类,却不是一对……” 看完京剧《曹操与杨修》,游鸿明忧郁的歌声却在我的耳边响起来。
无关乎爱情的戏,却被爱情的歌词诠释地如此彻底。
“曹操与杨修,由相互倾慕、结识到深交,真有相见恨晚之感。”剧本中的这样一句话,揭开了整个悲剧的诞生。原本可以互相取暖的人,到头来却发现彼此是无法靠近的豪猪。没有适当的距离,我们注定无法相通。
尚长荣,言兴朋,一个将曹操的卑微与伟大演绎得炉火纯青,一个将杨修的咄咄逼人诠释得惟妙惟肖。两个纠结在各自世界里的人,原本希望为对方增添光热,只是到最后发现对方的世界与自己的世界是格格不入的,而且永远也无法沟通到理想状态。
注定的悲惨结局。
剧本末场,月圆之夜,曹操与杨修在刑场斩台上的一番对白归结了全篇,与头场郭嘉墓地两人初识的情景呼应,那是一段坦率的对白:
“曹操:德祖哇,老夫实在是不想杀你呀!
杨修:你实在是三次要杀杨修!
曹操:(一怔)请问这一?
杨修:丞相杀孔闻岱时,已经有意杀我,此乃一也。
曹操:二呢?
杨修:你假称梦中杀人,被我点破,你又有诛我之心,此乃二也。
曹操:这三?
杨修:踏雪巡营,你为我牵马坠镫,乃是三也!”
所谓的“一杀”,是指曹操在仓促之间错杀了被疑为通敌的孔闻岱后,又来追究杨修之罪。所谓“二杀”,是指曹操察觉倩娘送衣是受杨修指使,杨修意在揭穿他梦中杀人之谎,不得已杀妻圆谎,杨修必遭怨恨而使曹操起杀意。所谓“三杀”,是指曹操与杨修打赌猜诸葛亮诗谜失利,为杨修在雪地里牵马坠镫,感叹“老夫之才,不及杨修三十里”。
但是,是不是真的因为这样三件事情导致了杨修死亡结局的无可挽回,导致曹操战败结局的无可挽回?
也许,原因还是在各人的性格上面,互相靠近的彼此不经意间刺痛了对方。差别只是在于一个有权一个无权,结局也就像时希腊的悲剧一样,命中注定,无法改变。
也许杨修在一开始在松林墓地与曹操的一番对话,就显露了他刺猬的本性,可是曹操力图东山再起,一统三国割据的局面,他甚至都颁布了《求贤勿拘品行令》。杨修的刺对他来说仅仅是个性的表现。可就是这样的刺,在孔闻岱死的问题上,慢慢纠结,以致后来变成让曹操无法忍受的毒药。
杨修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但他的刺也是他人生路上最大的障碍。
封建社会是一个等级社会,君臣、官民之间等级森严,不得逾越。可杨修要做的事情偏偏反对这样的秩序,他要“傲上”。这是一种好的精神,但是这种追求人格平等的朴素的民主精神,在过度运用在不适合的人物身上,那就是一种悲剧的诞生。
狂放不羁、恃才傲上是杨修主要的性格特征。孔闻岱与曹操有杀父之仇,杨修自然了解;但他以为才能重于人际关系,无视曹操的感情,竟然举荐孔闻岱,埋下了日久杀孔的祸根。杨修所谓符合“外举不避怨”的古训,是完全正当的,但他忽略了对方的立场。等到曹操“错杀”孔闻岱事件一出,杨修敢于出头揭露曹操梦中杀人的谎言,还一再想方设法想让曹操承认错误,他故意指使倩娘为深夜守灵的曹操送衣御寒,料想曹操不至于杀妻,则梦中杀人之谎就会不攻自破。谁知弄巧成拙,曹操居然杀妻圆谎,杨修纠错的努力也就落空。突出渲染杨修这种性格的是他泰然接受了曹操为他牵马坠镫。虽然牵马坠镫是曹操主动许诺的,却是杨修执意要实行的。曹操是汉丞相,是尊者;曹操是杨修的岳父,又是长者。此举惊世骇俗。
杨修遗世独立,是九死不悔的,宁愿为此承担责任。曹操杀妻后问他此事
怎样收场,他答“任凭于你”。鹿鸣责备杨修叫父相牵马坠镫太过份,他答:“事已至此,你们父女如何处置,但请明言!”
这样执著的杨修,是可敬还是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