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美术网 > 美术网艺术头条 > 艺评网 > 书法评论

笔随心游——赵宝平的水墨画艺术

 古代中国文人画家的人生哲学思想,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自然观,心灵的畅游和笔墨的随意性表达,展现出活泼的生韵气息,最为恰当地传达出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的审美感受。



  中国水墨画是一种十分独特的绘画艺术,由于使用的笔墨和宣纸材料的特性,形成了与世界上任何绘画不同的表现方式—“写画性”。水墨画在长久的历史发展中,与它自身的主体文化相依附,自然有序地发展着。古代中国文人画家的人生哲学思想,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自然观,心灵的畅游和笔墨的随意性表达,展现出活泼的生韵气息,最为恰当地传达出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的审美感受。但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发展到近现代,却出现了问题。当西方的写实艺术成为中国画坛中的一个主导观念后,艺术家在艺术传达时开始受形所累,从此以后,在中国画中,笔墨翰畅,痛快淋漓的传达形式消失了,笔墨在表现中只起到围绕对所画对象逼真的描写,失去了语言自身的表现力。由于受形所累,艺术家的心灵受到极大的羁绊,如何在表现上既要有笔墨精神的张扬,又能使表现“应物象形”?这一问题始终困扰着许多艺术家,赵宝平和他同代的艺术家所面对的就是这样一种特殊的历史和现实文化。



  赵宝平在大学时代,在写实性绘画的训练中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他画的人体素描写生,造型严谨,技法娴熟,经得住推敲。大学本科毕业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王盛烈教授的研究生,成为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有史以来的第一个研究生。其实,从大学三年级开始,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在写实画法的技巧训练时,他却走向了与众不同的艺术实践方向—书法艺术。他着迷般地每天练习书法,寻找着他自己的精神家园。那时虽然我们知道“书画同源”说,但在内心中却认为绘画高于书法,还没有懂得书法艺术的“个中三昧”。赵宝平似乎对书法艺术情有独衷,坚持天天临帖模写,这一走就是近三十年,从未间断。自2004年起他作为韩国国家美术馆的访问学者,在为期一年的创作和文化交流中,艺术上开始走向了一个新的境界,一种以突出内心精神畅游的表现方向,一种真正地按照书法入画的写画方法。在这批“心游—艺术实践”作品中,有山水,人物和书法,形式和风格上的一体化,笔墨上的写意性表达,突出的是笔墨语言本身的表现力。



  赵宝平也曾经画过那种素描式的带有塑造性的现代中国画,在画那种画时,他似乎总不能将个人的精神随意表达,从而在创作中,在突出笔墨语言和造型上陷入到矛盾的状态。而在画这种现代中国画之余的习作中,他忽然发现到某种发自内心传达愿望的方法,长久书法练习所养成的笔法意念,以气运笔的写画勾勒气势,自然地从手上传达出来。写画时精神的高昂,冥冥中似乎有种无形的力量向外涌动,笔墨写画形成的氤氲生机,展现出十分独特的审美效果。在与笔墨灵动自由的表达和个性精神的释放相比,这时候那还顾得上造型的准确性,画的像与不像。他忽然意识到这种表现方式才是适合自己的内在需要,那种几十年来书法实践所形成的表达理想,这种纯粹中国式的写画。于是,他沉浸在古代绘画的研究中,力图找到真正的中国画表达精神。



  他意识到原来这种写画方式,在没有顾及,没有羁绊、没有预先设定的随意写画勾勒中,笔墨传达跟随着内在精神的起伏变化,表现的是那样地随意尽兴。从他所画作品中,使我们能够感受到他要尽情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和理想,力图突破种种蕃篱,挣脱各种教条的规范。他要摆脱的不仅是几十年来在艺术创作中为形所累的造型观,更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的自由表达精神,一种真正的畅神舒怀。用笔用墨上力求自然,不刻意营造完美的技巧,笔随心游,笔随意转,无拘无束,一切都是顺应着内在生命律动的激荡变化。笔墨表现上的好坏与否,成功与否,在这个时候对他来说已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能否将自己当下的精神和情感活动释放出来,这才是艺术传达的意义所在。他说:“艺术传达生命灵性,心游畅神为最高艺术境界体现。写意精神,更多地是在形而上层面去感悟,给人的自由想象与直觉判断力以无限的空间。美妙的艺术,总能将人的审美引向艺术本身。无我之境,才是美妙之境,此为艺术大美也。”于是,他在艺术创作中更加关注内心世界这一精神内容,只有在精神上达到“畅游”,才能使笔墨表达“气韵天成”。这一点体现的正是水墨画艺术那种“本自心源,想成形迹,道与心合”传达本质。这使我们想起早在十八世纪德国美学家黑格尔在其《美学》论著中说的一段话:“绘画以心灵为它所表现的内容,凡在心灵里生活的东西都以主体的形式存在。”—我们也看到一些有名望的画家选择人类的外在环境,但是这类艺术作品中形成内容核心的毕竟不是这些题材本身,而是艺术家主体的构思和创作中所灌注的生气和灵魂,是反应在作品里的艺术家的心灵,这个心灵所提供的不仅是外在事物的复写,而是他自己和他的内心生活—用古代中国人的说法,就是人的内在精神,艺术表现的主要内容就是人的这一精神性,写画即是“写其精神”。所以宋代韩拙在《画继》中说“画法以气韵生动为第一”。如果艺术家忽视了这一点,在艺术传达中即使巧密精思,也无法使笔墨表现生发气韵神彩。于是,他在画法上开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更加突出笔法上的随意松散性表达,用书法的笔意来写画。所画人物在“似与不似”间,寥寥几笔,意有所指,点到为止。画的不再像是现实中的真实人物,却是符合了自己的审美要求。所画山水,突出的是“胸中丘壑”,以气运笔,运笔成象,这一“象”不再是现实中的真实景象,而是他以意气为之的心游产物。笔法上的横涂竖抹,有时舒缓流畅,有时急促奔放,在“一气呵成”的写画中来展现生命的活力和笔墨的魅力。“写画”即是精神释放的过程,在写画过程中自我精神得到了完满的实现和升华,体验到了心游的过程。写画出的笔墨形迹,体现的正是这一内在精神活动的外在化。这种心游实践几乎成为赵宝平艺术创作的主要内容,无论画的是人物还是山水,一切都是他心游的过程和载体,这不正是中国绘画艺术精神的生动体现吗!对于这一点,由于近现代以来我们对艺术的功力认识,使水墨表现偏离了它这一基本轨迹。,人们看到的所谓的“艺术”,在西方艺术家那里,却不再把它当作真正的艺术来看待。所以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毕加索曾高度赞扬中国画的“写画”,是最为贴近艺术传达的本质,认为那种在写画过程中没有分析,思考和设计的表达,才是真正的艺术。在艺术表现中自由流畅地抒发自我,展现出艺术家的人格光华,才是人类艺术传达最高境界的展现,而中国水墨画艺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走的始终就是这样一条按照人的生命律动来写画表现的道路,体现的是一种有生气活力的艺术,一种气韵生动的艺术,一种心灵自由表现的艺术,这是赵宝平在学习传统艺术上所得到的思想认识,他也把这种思想认识实施在自己的“心游—艺术实践”作品中。



  赵宝平的这批“心游”水墨画,体现的正是这种以气韵生机为主导的绘画理念和创作方法,他在艺术传达中所要努力张显的,正是突出内在自我心灵表现上的自由,以及他自己的审美理想。努力从有限世界,进入到自由的境界。看来人类从事艺术活动,不仅要表达对所生存社会和自然的关注,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意义,那就是在艺术创作中,可以使我们充分发挥想象的自由,精神上的释放和心灵上的畅游。“心游”体现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无拘无束,“游”可以是漫无边际,漫无目的,没有功力目的性,有的只是符合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面对人的这一最为本质的内容时,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怎样表达,如何表达,表达的好坏与否,能否获奖,能否卖个好价钱,都显得是那么的渺小了,重要的是今天你画了,真诚地画出了你自己内心世界中想要表达的东西。这一点正是赵宝平在“心游—艺术实践”轨迹作品上所体现出的独特意义,我们预祝他在今后的创作实践中,在按照自我表现欲望的心游历程上,创作出更多更好,更能张显自我精神畅游的作品来。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或投稿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请浏览者自行判断取舍,若有观点错误或侵权等信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配合!转发请标注:美术网(meishu.com) ,多谢支持!本文网址:https://www.meishu.com/news/1/2/2019-09-17/49979.html

美术网相关文章 书法评论最新 艺评网最新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