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与油画原属东、西方两个完全不同背景的文化,在“五四”以来的文化格局中,中国的油画家属于“引进西学”的浪潮中首当其冲的角色。但有一个似乎无法回避的现象那就是,这其中的许多有识的大家巨匠,像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吴冠中、阳太阳等人,或改良、或合璧、或回归,在他们学习西方的同时,都不约而同地把民族文化的博大精神作为了自己根本的课题。
郭北平的国画研究起步其实很早。七十年代初期他在省美创组期间就曾与人合作大幅国画参加全国美展,时年他22岁。在以后的七年多时间里,他从事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设计工作,其间开始了对花鸟、山水、国画人物的全面涉足。80年代以前的这段时间,除了生活的艰困以外,其实是一个心态很平静的时代。这个群体以康师尧为首,其中有崔振宽、江文湛、王炎林、史永哲、侯声凯等人。他们的结合事实上形成了一个纯正的学术研究群体,一起外出写生,一起遍访名家,一起纠缠着传统与创新的话题。奠定郭北平对中国画及中国文化的全面领悟,正是这宝贵的七个年头。1980年,郭北平考研于阳太阳导师名下,专攻油画。作为一代国学大家,阳太阳先生晚年带研,他的基本出发点仍然是横跨中、西的新民族化理念(阳太阳先生其时已从事中国画多年),于是郭北平的这种同步研究,自由出入于中西两种文化之间的治学方略也就成为了必然。他的这种主攻油画,兼容并蓄的成长模式也一直坚持至今。1990年以后,一个特殊的机会,使他的中国画创作的数量骤增。郭北平天资聪颖,悟性颇高,又颇能沉潜下来把事情作到火候,随着大量的实践积累,他的笔墨修养和国画品位也渐入佳境。
看郭北平当年的一方闲章,他自谦为“客墨堂主”,有“客串”“玩票”的含意,似乎是玩玩而已。但郭北平的这一玩却玩得认真,玩得深刻,玩得“非地道、非诚恳、非火候分寸不足以罢手”。也正因为此,他的多年蒙养和积累也得以显出来。郭北平在很多年里对他的国画耕耘秘而不宣。用他的话说,他只不过是特别羡慕中国人“因心成画”的高明,窃学而已。难怪偶见他作品的人诧评他:出手见性,直指核心,并认定他非一朝一夕之功也。
观看郭北平油画,森严中尤见随机,酣畅的“写意精神”和“全龙意识”。观郭北平国画,其舒展平实的笔墨把玩和写形意识的举重若轻,又显露出洒脱空灵的意味特征。
郭北平说他认为那些才力过早枯竭的小画家,多耽于一招一势的狭隘。郭北平说:“聪明人会较快自我定位而立地成佛也即知天命,有人则不然,长时期不知止会使他飘乎不定如游魂野鬼,兴趣广泛或终无归宿而老死他乡,或厚积薄发而终有独步也末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