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雷属于那种直觉理智型艺术家。他总是在执著地追寻着艺术的深层意义。这是他十多年以来,从事艺术创作的轴心。十多年来,他完成了许多作品,钻研过古典主义、立体主义和表现主义,个人面貌也在一步一步地显露出来。最近完成的《生命肖像——水母系列》(以下简称“水母”),可以说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而且是他个人面貌的相对完整的一次体现。真可谓是“四十而不惑”。
“水母”系列已完成了八、九幅。在艺术的家族谱系上,它们属于“新象征主义”。对于“新象征主义”在国内的兴起,批评界曾经有过专门的论述(如刘骁纯就写过《论新象征》)。可是,在整个九十年代,“新象征主义”没有多大的推进,甚至为许多年轻艺术家所轻视,在这种情景之中,刘雷重新进入了这一领域,开掘出了属于他自己的一方“圣土”。
象征离不开艺术表象或意象。艺术表象或意象乃是象征与喻指内涵——即深层意义之间的必要中介或媒介。缺少了必要的中介,自然就无法获得喻指内涵。所以,选择一个恰当的艺术表象或意象,就成了“新象征主义”必须具备的第一要素。
刘雷选择的艺术表象是水母——一种古老又年轻的海洋生物。它来自寒武纪录时代,距今已有五、六亿年之久,是地球上最为原始的生物群众的成员。亿万年过去了,无数种生灵灭绝了,无数种新生灵(包括人类)兴起了,又衰弱了。可当年的水母的后代们,不仅依然健在,而且,越活越完美。由此可以想见,水母是一个谕指内涵十分丰富而又新颖的艺术表象。它使我们想起了生命的起源,生命的美丽,生命的威力和脆弱,生命的本性和神性,生命的短暂和永恒,生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生命与宇宙万物的联系……抑或说,水母,就是一个关于生命与万物的神话原型。荣格的学说认为,神话原型“向我们提供了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并关系到古代的或者可以说从原始时代就存在的形式,也即关系到那些自亘古时代起就存在的宇宙形象”,“它与世界一样宽广,它向整个世界开放”(参见《心理学与文学》)。刘雷的“水母”自然是一个虚拟的神话原型,可它喻指的内涵,乞求与远古神话达到异曲同工之妙。
选择艺术表象的同时,还必须对艺术表象本身进行“修饰”和“加工”,赋予它一系列的象征语汇,艺术表象的喻指内涵才可能收到一种强烈的暗示作用。这也是“新象征主义”的成败关键。
刘雷的做法是:
其一,正面、平视的“肖像”角度。就像给某个人物画正面肖像。因为这样的角度,便于充分展示水母的形态特征,亦即水母本身的生命体之美。正面、平视角度,加上饱满的构图,易使艺术表象获得崇高意味。尤其是在读者仰视画面时,这种感觉便油然而生。
其二,适当的厚涂和肌理处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语言表达的力度,其次也是为了艺术表象的形态更加生动、逼真。
其三,具象与抽象的结合。核心表象必须清楚、明确,否则无法达到暗示或者提示喻指内涵的作用。但又不能过于写实,那样的话,难免要限制读者的联想和回味的空间,使喻指内涵发生曲解。所以,必须把握“似与不似”的一个“度”字。为了这个“度”字,刘雷煞费苦心:即虚化了水母的背景——海洋环境,代之以平涂的色底;又部分地抽离了水母的形体特征,趋于半抽象;同时还增加了地球和宇宙的指代符号——半圆弧,或上弦,或下弦。突破了艺术表象的具体性和单一性,同时也就打开了“新象征艺术”的语义空间。因而读者在理解和诠释作品的时候,更主体,也更自由。刘雷的问题在于:“新象征”的图示效果还是不够明确,需要进一步调整,才能“到位”。
此外,刘雷的“水母”系列所运用的是属于直喻性和隐喻性相结合的象征手法。所以,除了表象图示的象征意义,语言表达的强度——达到一种震撼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目前的这批作品,尚嫌柔弱。这些,都是刘雷以后所要攻克的难题。确立课题易,开掘课题难。愿刘雷再上一层楼。
还有一点值得回味:在艺术顺应时代潮流的同时,总会听到一种或几种别样的声音,让人为此感动不已。刘雷的“水母”系列,所传达出的不正是这样一种声音吗?
本文发表于《艺术界》 2000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