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悯意识 著名文学评论家汤吉夫曾经说过:“文学的骨架是苦难,苦难出文学。苦难是一种悲悯意识,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当下的文艺作品为何鲜有扛鼎巨作?汤吉夫认为,作家对当下的苦难内涵缺乏深度思考。事实上,当代作家并不缺乏才情,而是缺乏应有的“悲悯意识”。“悲悯意识”是什么?就是“审苦意识”。作为意识形态范畴的绘画艺术,可以说,是文学的另一种语言。当下的中国画坛一如文坛似锦繁华,然而,缺乏大家、缺乏史诗巨制。艺术家多湮没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迷失了自我、迷失了方向。 一个成熟的人物画家,首先应当是一个准文学家。不仅要具备文学家的素养,更重要的应具备文学家的“审苦意识”。因为,人物画的主题是人物,如果缺乏这种“审苦意识”,是不可能深切地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那么,作品只是徒有形象。而内涵空乏的作品是感染不了观众的。徐悲鸿、蒋兆和以及周思聪等不仅是优秀的中国人物画大家,同时,他们与生俱来的审苦意识、悲悯情怀使他们的艺术思想和人格力量都显得伟岸俊拔。作为徐、蒋学派的第三代传人,赵建成理所当然地直承了徐悲鸿“为艺术而艺术、为社会而艺术”的艺术主张。他虔诚地对待艺术、严肃地对待创作、冷峻地对待生活,先贤的教诲、儒家的精神无疑使这位现实主义画家具有了非常的艺术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赵建成是一个唯美主义者。他的创作态度严肃到几近苛刻,正是这种殉道者的精神力量使他勇于沉潜、勤于思索。他一再强调,画家的思想高于作品。而“思想来自心灵”(雨果),艺术的生命就是深刻的思维加上崇高的激情,如此,才能赋予作品以性格和内涵。艺术的目的是感染观众,感染是衡量一切艺术的标准。而艺术感染力则来自于艺术家的思想和学问,来自于艺术家心灵深处的“悲悯意识”、“审苦意识”。 精神坐标 对赵建成来说,艺术创作依然承载着“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教育功能。“艺术家是时代精神的代言人”,艺术家是具有独立精神的自由人,因其对生命的挚爱和对世界真理的热情致使艺术家成为纯粹精神的象征,艺术作品也因其自由之精神成为人类文化中最为珍贵的部分而备受关注。 赵建成对于当代语境中的艺术功能有自己的理解:“如何让水墨与当代人产生精神共鸣,如何让中国画与西方绘画放在一起的时候能并驾齐驱,等量齐观?我希望是具有浓郁的东方特色,我追求的是画面中的正大气象。” 在寄托赵建成“正大气象”的中国形象的历史绘画题材中,《先贤录》是他近期的重要代表作品。《先贤录》主要以描绘近代历史人物为主,其中包括艺术大师(齐白石,黄宾虹,吴昌硕,潘天寿,弘一大师等),这类人物在先贤录中占有很大比重。第二类为知识分子及政治家(王国维,辜鸿铭,章太炎,蔡元培,康有为,梁启超等)。 在赵建成的意识中,能够明显地感觉到他对往昔知识分子的敬仰。他大部分的画作中试图要彰显的“正大气象”多以他对知识分子的理想化处理为基础。所以,在他的历史人物中总能看到宏伟、博大的气象与气势,而其一直强调的至上“格调”也与之有着密切的关注。 如果说对于近现代艺术大师的描绘,赵建成还是基于从绘画价值本体角度出发,通过艺术形式的塑造为观者呈现对所画对象的敬仰。那么,在对政治家,知识分子的艺术创作中,赵建成呈现的是他对知识分子的阐释,理解与敬仰。《先贤录》中选择的是中国知识分子精神的典型代表,是距离中国人并不太远,可资作为榜样的历史参照。可见,赵建成在作品中对历史人物的选择对当下人具有非常有效的现实意义。他在试图寻找可以代表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 平中寓奇 赵建成在绘写一系列名人肖像时巧妙地运用了灰色调和多种笔法去处理形象,这些肖像画既显得真实,又产生了某种历史感。他还借用了特写的方法,画人不画“全人”,有意将某一局部忽略,使观者的视线集中于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特征的面部或姿势上。中国传统绘画虽有“马一角”、“夏半边”以及“折枝花”的作法,但那只限于山水和花鸟画范畴,而赵建成的这种布局方式在传统人物画中是非常少见的。显然,画家在继承中国人物画重神采的传统时又不满足于既有模式,他大胆突破旧法,并参照西画的构图形式,用笔重“金石味”,注重对人物形体的表现,线条与墨块相交织,朴厚挺劲。 在赵建成的作品中,偶尔还能见到一些符号化的东西,如装饰性的线条与色块等,这些符号化的语言尽管看似与具体物象无关,却有助于活跃画面,突出主题。为了获得与众不同的效果,这位画家甚至打破惯常表现方式,把形象进行局部解体或分割错位,再结合变化多端的笔墨与色彩,重构形象。这些做法都表明,这位画家虽然植根于传统,但是不拒绝借用现代绘画的某种构成形式来丰富自己的布局。布局虽然属于形式范畴,但它不是孤立存在的,作为艺术语言之一,布局中也包含着传统意识、个性意识和时代意识。 刘曦林:作品很成功 著名美术评论家刘曦林先生高度赞扬了《先贤录》这一系列的作品,他说:“我觉得这批作品的成功,首先是对人物的选择,对人物内心的把握,也就是对时代精神坐标的把握,基本上是很准确、很到位的。另外呢,就是笔墨上,有了自己的语言,自己的图式。” 刘曦林先生向来关注肖像画的创作,他认为肖像画要做到“写实,写神,写心”。如果是泛泛地画一个工人,一个农民,只能称之为“类肖像画”或者“准肖像画”,因为这个肖像形象是可以被替代的。而只有画到了一个具体的人,才是“百分之百的肖像画”,才是真正的肖像画。 赵建成画的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历史人物肖像画要求“形神兼备”,像与不像观者一目了然,其精神与内涵是否符合大众心目中的想象都是衡量其艺术的苛刻的标尺。赵建成挑战了,成功了,他在这一领域已然取得的成就,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画坛的一颗巨星正在冉冉升起!